王靜
摘 要:化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采用新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演示實驗;情感發展;新課標;問題情境
近年來,隨著教學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多媒體教學也逐漸進入到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通過真實的化學實驗與絢麗多彩的多媒體手段,使我們的教學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根據近兩年來我對多媒體的使用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新課的引入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通過多媒體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能將學生課間休息時散亂的心收攏,更能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例如,我在講授九年級化學教材中“金剛石、石墨、C60”時,首先通過大屏幕展示古代皇宮中使用的光彩奪目的鉆石首飾,工人們正在使用的切割大理石的切割機,家庭中冰箱里的去味劑,戰場上正在使用的防毒面具,以及碳纖維碳納米管材料的優異性能,將學生引入無限神奇的化學世界里,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地去探求化學知識。
二、將多媒體與演示實驗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化學實驗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手段,具有真實性、直觀性、趣味性等特點。但有的化學知識并不能有效利用實驗手段,此時便可以使用多媒體來彌補其缺陷。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有機結合,多種感官刺激,易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多媒體技術交互性強,傳輸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可隨機調節,且操作具有重復性,易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有益于主體地位的培養。例如,我在教授九年級化學“分子、原子”這部分內容時,引入新課后,首先利用教材上的演示實驗和自制改進創新實驗講授分子的性質。而講授分子、原子的概念時,我就利用自制電解水過程、氧化汞受熱分解過程的微觀結構動畫,并配以生動的聲音,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分子、原子的真實性以及分子、原子的本質區別。然后再在大屏幕上展示課堂練習及課后思考題,讓學生能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并進一步探究原子內部奧秘的欲望。
三、利用多媒體拓展教學內容,體現化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化學在提高生活質量,戰勝疾病與營養保健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化學與生活”是當前化學教育關注的熱點。“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化學”是新課改提出的新理念,化學知識遍布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處處皆有學問。而隨著學生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熱情在不斷衰減,最后感到索然無味。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適量關于衣食住行有關的化學物質、化學事件、化學現象、化學變化,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例如,我在教授“化學元素與生活”內容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收集的2008年中國爆發的震驚世人的毒奶粉事件,自己平時用數碼相機拍攝身邊的“白色污染”、身邊的水污染片斷,一些學校正在提供的早、中、晚餐食品,醫療上因缺營養素引起的各種類型的病人等。通過這些多媒體短片的播放,讓學生體會到應該努力學好化學知識,去改善我們的生活,改善我們的環境。
四、利用多媒體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
化學新課標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心理世界,主要就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安排是否激發學生的智慧活動,是否引發了學生專注于知識的探求與問題求索的愿望和行為。教師通過教學要提高學生對道德的認識,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強烈的激情是不可能的。我們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學生情感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有效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將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的問題探究,使學生始終處于愿學、樂學的情緒中,實現寓教于學,寓教于樂,從而使課堂產生無窮的魅力和廣泛的心理效應。例如,我在講“金屬”這部分內容時,通過播放四大發明圖片及解說、工業煉鐵的影片以及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史,對學生學習化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又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在講解“愛護水資源”部分時,通過多媒體播放我國的水資源現狀、生活中對水的污染程度和水的浪費現象,讓學生樹立節水意識、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從而真正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總之,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現代教育技術帶來的喜悅,讓多媒體在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們教師既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更要將傳統教育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使我們的教育事業與時俱進、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大悌,趙小剛.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M].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
[2]黃世新,王建民.科學教育發展觀讀本[M].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
[3]胡楊勝.中學化學多媒體CAI發展的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3.
[4]武冬梅.化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幾點體會[J].職業教育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