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彬琴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廣,對于初中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正在逐步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采取結合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充分展現出素質教育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并沒有掌握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這就導致這些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這樣的情況,具體探討應當如何激發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關鍵詞:誦讀課文;意境美;學習興趣
一、充分把握學生的自身特點,培養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需要教師充分考察學生的實際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初中生是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生群體(初中生經過小學語文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尺度,許多的名人作品初中生已經開始涉獵,其也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的思維意識和價值觀念),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好初中生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故意留下一些知識不進行講解,那些好奇心強的學生就會在課下主動去查詢這些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教材之中的興趣點
1.通過誦讀課文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度挖掘出詩歌蘊含的唯美情境,引發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興趣。例如,再別康橋的不舍意境,橘子洲頭少年的英姿豪發等。具體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首先讓學生對這些詩歌進行朗誦(一般情況下,能夠入選課本的都是名家大作,詩歌的韻律也是朗朗上口,包含的情感也很深厚),學生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可以充分體會到這些文章背后蘊含的深厚感情和美妙意境,進而樂意學習。
2.善于把握主旨
教師要善于抓住詩歌的中心思想,并善于挖掘隱藏在詩歌背后的思想感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詩歌之中的文字激發學生的思想共鳴是初中語文教育的核心階段。具體來說,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介紹文章之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撥動學生的思想,觸動學生的情懷,勾起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
3.善于剖析文章的意境之美
教師要善于利用對教學內容的剖析來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知識的意境之美。具體來說,當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要再進一步挖掘蘊含在語文知識語言背后的情感,深入分析語文知識的意境,讓語文知識中的意境之美在學生的腦海之中再現,讓學生在體會語文知識的意境的同時,感受到語文知識的美感。例如,在杜甫名詩《登高》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對內容的剖析,感受到泰山的氣勢磅礴和詩人的宏偉氣量,讓學生充滿對于“會當凌絕頂”的期許之情,體悟到詩句的美感,進而引發學生對于語文文章內容美感的感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地培養初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挖掘語文課本之中的各個知識點的深刻內涵,不斷總結出學生的興趣特點,尋找出最合適的初中語文興趣教育方法,讓學生在享受語文學習過程的同時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劉守仁.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育科研論壇,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