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巍立
摘 要:本文分析了西安生態城市建設的有利條件和目前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將環境經濟學引入城市的建設過程中,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促進生態城市建設的發展。
關鍵詞:生態城市;城市建設;環境經濟學
生態城市是建立在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更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按照生態學原則建立起來的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的新型社會關系,是有效的利用環境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是高效、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類聚居環境。環境經濟學主要討論環境資源的經濟價值、環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經濟手段,強調利用環境經濟規律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運用環境經濟學,探討市場對解決環境問題的作用,能夠為西安生態城市的建設提供理論支持,解決城市建設中的環境污染問題,促進西安城市建設的發展。
1 西安生態城市建設的有利條件
1.1 自然條件
西安的生態環境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秦嶺山區植物種類豐富,擁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三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豐富。西安境內河網密集,共有54條河流,水資源相對較為豐富。西安地處亞熱帶環境區域,冷暖干濕四季分明,氣候適宜。良好的自然氣候背景為西安生態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1.2 經濟條件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和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華北和華東各地市的必經之路。在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上,西安作為隴海蘭新鐵路沿線經濟帶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而且,西安高等院校眾多,擁有充足的科技人才,其綜合科技技術在我國位于前列,是我國重要科研、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1.3 資源條件
西安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居我國六大古都之首。西安的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西安自然生態優美,位于西安南面的秦嶺被譽為中國的“中央公園”,是中國地理和氣候的南北分水嶺。同時,與旅游資源向配套的一系列旅游設施不斷完善,吃住行娛樂行業不斷發展,為西安的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1.4 政策條件
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我國逐漸重視環境保護,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納入我國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當中。這些決策為城市建設指明了發展道路,為生態城市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
2 西安生態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 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和資源配置
西安將東部、西部、南部、北部劃分為不同的產業區域,其中第二產業特別是重工業和污染產業主要位于西安的西部和北部郊區,造成西部和北部環境污染嚴重。雖然近幾年來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治理污染,但是效果并不明顯。數據資料顯示,全省河流水質總體較差,其中11條河流水質為重度污染。而且,西部和北部的空氣污染也非常嚴重,冬季基本處于霧霾天氣狀態,雖然政府已經將部分石油、化工企業遷出西安市區,但是仍沒有市區改善空氣質量。
2.2 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西安生態城市建設的管理以環保部門為主,僅僅靠環保部門的力量,無法承擔城市建設的重要責任,還需要政府其他部門以及能源、資源、交通、建筑、環境、人口等各方面的協調支持,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2.3 環境污染嚴重,交通治理力度不強
交通污染是造成西安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西安在機動車治理上仍存在很多問題。近幾年西安居民擁有私家車的數量大幅度增加,與西安城市發展容量不符。西安并沒有采取限號、搖號等措施來管理機動車數量,汽車尾氣污染嚴重。而且,在交通治理的執行工作中,相關管理部門并沒有盡到職責,對大貨車限制進入二環的管理存在漏洞,二手車交易市場管理混亂等。
3 西安生態城市建設對策研究
3.1 利用環境經濟學原理治理環境污染
西安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存在很多矛盾,阻礙了生態城市發展的進程,環境經濟學從市場激勵機制出發,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提供了有效的市場手段和多種環境污染治理方法,為生態城市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政策依據。
(1)根據環境經濟學原則設計環境政策,包括機會成本原則、污染者付費原則、前瞻性原則和相互依存原則。這要求政府在西安生態城市建設中制定環境政策時要考慮長期機會成本,重視污染損害后果的累積性、潛伏性和不確定性,制定的相應政策要具有連貫性、長期性和綜合性。
(2)可以利用環境成本解決環境治理中的政策、制度問題。西安在生態城市建設當中,要考慮環境成本,注意公共項目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城市建設中的環保項目會產生環境成本。其中大多數排放量消減項目致力于建設某種具體的環境介質降低污染如空氣和水源中的污染物總量,但是有可能增加土壤中的污染物。例如,建造污水處理廠或鋪設下水管道時,有可能發生污水泄漏。當企業或消費者針對環保項目進行調整時,將產生不可預見的影響。為了改善空氣污染狀態,汽油生產商降低了汽油中的含鉛量但會添加其他合成物,仍會對空氣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再如,社會實施環保計劃,要求居民繳納固體垃圾處理費,但會導致“深夜傾倒”現象頻發。重視環境成本,政府需要加強執法力度,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緩解公共項目中的環境問題。
(3)要采取經濟手段進行環境保護,包括收費、補貼、押金、排污權交易和強制刺激。在西安生態城市建設中具體的收費手段有排污收費、環境資源使用者收費、環境管理收費以及對環保企業的稅收優惠。在廢棄物回收方面,可以采用押金的手段。對于違章建筑或違法行為造成的環境污染,則可以對其進行違章罰款,這是強制刺激的體現。
(4)采取命令控制型手段治理污染。①對污染企業規定許可排放量。環保局依據一定的標準將總體目標分配到具體的污染源,然后對每個污染源發放許可證,并對違規行為進行嚴格懲治。②對工業技術企業規定最低技術要求。即對工業生產過程或主要設備規定特定要求,對潛在污染者規定最低技術要求。
3.2 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對于第一產業,要樹立市場意識,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利用森林資源促進林業發展。對于第二產業,要按照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要求,實施清潔制造和生產,有效利用資源能源,廣泛使用清潔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量,發展循環生態工業。同時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新型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建立生態產業園,推廣生物工程,制造業采用新型材料和先進的技術,加快綠色制造的發展。對于第三產業,利用現有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并利用旅游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使第三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
4 總 結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環境問題不容忽視,要解決城市化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可以利用環境經濟學的原理,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采取一系列污染治理手段,從而加快西安生態城市建設的進程,為西安人民提供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趙曉娥.西安生態城市建設芻議[J].新西部.2012,02(35-36):15~17.
[2]李蓓蓓.西安生態城市建設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09(18):191~192.
[3]王剛.環境經濟學視域下的生態文明建設[J].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06,05(0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