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甫
摘 要:近幾年關于語文和英語在考試比重上究竟該向哪一方側重一直是教育界爭論的焦點,但是透過這個現象可以發現語文教學越來越被重視。語文學科作為中國五千年語言魅力的代表,對其教學的探討從未間斷。古詩詞作為語文教學的“門戶”,其教法的創新有重要的意義,聯想式教法經理論研究和實踐驗證,對初中語文古詩詞高效教學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古詩詞;聯想式教法
縱覽世界各國,將教育問題一直放在首要地位,教育在國民思考中的地位只增不減,而關于教育改革和創新的腳步也從未停止,“科教興國”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歷史的檢驗。新中國建立至今,我國的傳統教育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一方面是要保留我國傳統教育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要使教育能夠與時俱進、適應潮流。古詩詞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古詩詞教學作為國學向學子傳播的有效途徑,對古詩詞教學的推陳出新亦是對傳統教育的推陳出新,只有這樣,我國的新興后備力量才能真正做到用知識改變未來、用知識改變民族。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一文中寫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盛則國盛。”語文古詩詞教學必須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初中古詩詞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關鍵環節,其高效實施必須依賴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聯想”一詞通俗來說就是想象力的培養,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對教師如此,對學生亦如此。比如,在詩詞教學中,教師對詩詞的主旨與情感把握不能只來源于參考書,而應借助聯想回到那個年代,身臨其境,仿佛就站在詩人的對面,看著他心事惆悵、寂寞長嘆,吟出自己的心境。這樣,教師對于詩詞的真意得到深入的見地,在課堂上才能妙口生花,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才能感受到中國古詩詞的獨特魅力:那種“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傷感;那種“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那種“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希冀;那種“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詩詞教學中充分利用這種方法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聯想就是要學生快樂地想象和快樂地思考,將樂趣融于語文,把興致放到詩詞,即使再咬文嚼字的詩詞教學沾上聯想的韻味也會變得樂在其中、不能自拔。初中古詩詞和小學古詩詞不同,在知識點上有一個質的飛躍,課程量也加大了許多,所以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在這個過渡階段做到平穩和穩健,只有如此,古詩詞教學才能高效地貫徹下去,才能達到“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意境。
綜上所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不是不可以變得生動有趣,關鍵在方法,只有教育工作者不斷思考,尋找出一系列有助于詩詞教學的新點子、好點子,才能使其落到實處。“聯想式”教學的輔助使學生感悟到詩詞的魅力和別樣的風采,教師也可以對詩詞知識傳授把握得更加到位。詩詞要創新,教法要創新,在課堂上,讓學生憑借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古詩詞的魅力中“遍地開花”,對古詩詞的學習不應做到一知半解,而應當舉一反三,中國的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的寶貴遺產,21世紀的學子只有接受到純粹的古詩詞教學,才能對中國文化更加了解。
參考文獻:
[1]王麗.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2]花麗.初中語文教學中生態意識的滲透[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3]王鎮云.初中起始年級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