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建強
摘 要:文物是具備高價值的一類歷史文化遺產,在人類歷史上,由于各種原因會制造贗品或者復制品,這便導致許多文物真假難辨,有的文物在漫長的歲月中,本來面目逐漸被掩蓋,人們很難對于有正確地認識,因此,文物鑒定和鑒賞就變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圍繞文物鑒定與鑒賞展開論述,以供行業人員參考借鑒。
關鍵詞:文物鑒定;鑒賞;價值;作用
引 言
文物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由于市場上很多文物的質量及真假難以保證,文物鑒定就變得不可或缺,只有通過文物鑒定和鑒賞才能準確地判斷其年代以及價值。文物是歷史文化的一大載體,具有難以估量的歷史價值,由此可見,對文物鑒定及鑒賞進行探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 文物的價值與作用
文物承載著歷史和文明,包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文物有的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以及科學價值,同時文物對社會有著不容忽視的教育作用及借鑒作用,文物為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文物價值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文物作用的大小,并且同樣的文物在不同的條件下有著不盡相同的價值。文物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人們社會生活的產物,因此,文物具有相對較強的時代特征。文物的產生與發展直接體現出科學技術以及人類物質生活的變化,通過文物能夠還原歷史的真相,為歷史研究提供數據資料以及依據。
2 文物鑒定
文物鑒定的方式可謂是多種多樣,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以下幾方面:
(1)分類。將混雜的文物分成相互排斥、不相容的各種不同類型,以方便保管和研究。在文物分類時,需要與文物的定義聯系予以結合考慮,比如,青銅器、玉器、石器等都有自己的定義,如果定義相同或相似的,則可以分為同一類文物,定義是劃分文物類型的重要依據。一般的定義公式為:屬+種差=定義。因此,可以將陶瓷定義為以粘土為主要材料,經過在600℃左右的高溫下燒制而成的具有很強吸水性的硅酸鹽制品(屬);瓷器則可以定義為以高嶺土為主要材料,在經過1200℃左右的高溫下燒制而成的不吸水的(種差)硅酸鹽制品(屬)。定義以及分類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特定方法,也是認識文物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物分類的過程實際上是文物的鑒定過程。比如,在鑒賞商周墓葬文化遺址中,結果發現一種青釉硅酸鹽制品,其的表層是青色的玻璃質釉,結構非常嚴密,胎體灰白,輕輕地敲打會發出金屬聲,但是這種聲音與瓷器的發出的聲音有所不同,瓷器更加的細膩晶瑩,因此,應當鑒定到底是瓷器還是陶器,可以采用分類的方式,將其分別與瓷器及陶器的組成部分加以比較,最后分析出該青釉器與瓷器相似,但是不如瓷器成熟,因而可將其定義為原始瓷。
(2)比較。比較法是文物鑒定中運用比較普遍的一種方式。比較法也可以稱為類比,是指在不同的文物中,找出其中相同或者是相似的地方。這種比較是認識文物特點的一種方式。采用比較法,主要是根據兩件或者是兩件以上的文物在某一方面的相似點找出這兩件或者是兩件以上的文物在其他方面也相似的結論。比如,造型、銘文、墨跡以及紋飾都是經常比較找的相似點。一般的做法是根據已有的標準物,將具有聯系的文物進行對比,進而確定其與標準物之間的異同,再全面分析和比較鑒定對象的各個方面的內部矛盾以及聯系,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3)辨識。辨識主要是對文物進行分析和綜合。分析與綜合是人們認識和了解世界的有效途徑。一件文物是多樣性的統一,如果在分析文物時,沒有將其分解成各個不同的部分和因素,則無法正確地認識該文物。但是,分析無法單獨地提供完整可靠的認識,還必須有一個綜合的過程。綜合是通過分析的結果將各個事物以及現象看作是一個整體予以認識。辨識文物是建立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調查、考證以及科學檢驗等不同方式,根據鑒定對象以及同類產品的發展規律,分析文物的本質,形成這類文物的普遍概念。比如,在鑒定陶瓷時,通過觀察文物的造型、地足、紋飾及成色就可以判斷出這件文物的制造年代以及所屬的窯系。這些通過描述是無法判斷出的,只有觀察實物才能判斷出來,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這便是抽象的作用。反之,凡是具備這個特征的瓷器都是該年代的,這就是概括的作用。在多數情況下,辨識涉及到的內容有:辯偽,辨偽是使用和流通的前提和基礎;斷代,只有清楚地知道文物的年代,才能將其放在一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研究和分析,才能找出文物的歷史價值和歷史地位;評價,評價主要是揭示文物內在的、科學的、藝術的、歷史的價值。
3 文物鑒賞
3.1 文物鑒賞的概述
文物鑒賞是對美和精神的追求,文物鑒賞涉及到了諸多復雜的心理狀態,包括想象、情感以及理解等內容,最后將這些內容轉化為對文物的評價。在鑒賞文物的過程中,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文物鑒賞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全部的心理機制都進入到一種鑒賞的狀態,需要終止全部的生活意識,進而產生一種期望的情感;第二階段,接觸了文物之后,心里會產生感性的愉悅之情,然后將情感和理解逐漸轉化為理性的判斷,精神上出現愉悅;第三階段,將從鑒賞中的收獲存儲在記憶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文物鑒賞就是求知,文物鑒賞的根本動力在于用新的認識替代舊的認識,進而從文物中獲取一些未被揭示的價值,從中發現新的知識。文物鑒賞對文物的欣賞以及評價是共識的,這主要是從實踐中得到的。見解具有主觀性,但是卻包含著客觀性,這也是許多文物鑒賞家對某些文物的鑒賞能夠取得共識的主要原因。有時人們對同一文物有著不同的看法,這是對共識標準的認識與理解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共識是絕對的,而差異則是相對的,為了實現文物鑒賞中的共識與差異統一,是需要時間和條件的。
3.2 文物鑒賞的意義和必要性
文物鑒賞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物在歷史的不斷發展與自然的變遷中產生了一系列變化,部分文物已不再是初始形態,因而人們很難準確了解和認識其產生的年代,尤其是有的人利用各種不法手段偽造文物,導致許多文物無法辨認真假,許多文物辨認起來非常困難,只有進行文物鑒賞才能認識到文物的真假和價值。首先,進行文物鑒賞,有助于提高自身修養。在文物鑒賞的過程中,人們能夠排除自己內心的雜念,不斷凈化精神世界,使人進入愉悅的狀態。人們在鑒賞文物時,心情是平靜的,思想也高度集中,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文物鑒賞這件事上,會陶醉在文物鑒賞工作中,從而促使文物鑒賞水平得以提高,。其次,文物鑒賞是一種美育。通過文物鑒賞能夠增加人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質,也有助于幫助審美心理的逐漸成熟。文物審美主要涉及到兩方面:一是對文物美的感知、理解以及想象等心理提高,具體表現在文物美的準確鑒賞;二是針對文物美的風格以及形態的辨識,主要表現在文物形態的認識及分析上。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物鑒賞對人們的生活以及歷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物具有較強的時代性特征,能有助于還原歷史,為尋找歷史真相提供依據。與此同時,文物鑒賞還能夠幫助人們了解歷史,因而應當對文物鑒賞工作提起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李文喜.淺談文物鑒定與鑒賞[J].華章,2012,12(23):110~111.
[2]常松.羅伯健:鑒定提倡科技與傳統方法相輔相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2,12(32):190~191.
[3]林俊超.革命紀念館文物鑒定人才狀況及對策研究[J].福建黨史月刊,2013,10(2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