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騰
摘 要:學困生在學校中是一個特殊性極強的存在,隨著義務教育在全球的普及和發展,教育專家對學困生的研究領域已經從原有的智力方面拓展到了社會方面,研究方向發生了質的變化,學困生作為教育發展中的組成部分,其品格的形成與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性格的社會性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全面探究兩者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系,對家庭和社會都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學困生特質;情緒表達;情緒調節;方法研究
隨著義務教育在全球的普及和發展,怎樣讓所有兒童都能平等地享受教育機會越來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對于學困兒童的關愛和研究也越來越多。關于學困生的研究設計很多學科領域,其中包括教育學、行為學、語言學、政治學、心理學和醫學等學科,多樣化的學科從多種角度對學困兒童進行研究和解析,對其主要特征進行診斷、治療和恢復。
一、初中學困生特質焦慮狀況
1.初中學困生特質焦慮水平總體高于非學困生
焦慮是一種混合情緒反應,它既受到情緒和行為的干擾和影響,同時也反過來干擾和影響情緒和行為,對焦慮問題的深入研究不能夠離開特定的范圍和群體以及生活環境,促使學困生焦慮情緒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育環境,二是家庭環境。教育環境方面包括以下三點:
(1)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當使學困生一直處于焦慮無助的狀態。
(2)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陳舊老套模式降低了學生的自我意識,激化了學困生的焦慮情緒。
(3)學校同學之間關系緊張使學困生處于焦慮狀態。初中生的同學關系大多受到其學習成績的影響,學困生學習成績差使他們在同學交往過程中會有更多的緊張感和挫敗感。不管是教育環境還是家庭環境都存在很多使學困生緊張、焦慮的不良因素,因此,學困生的焦慮情緒比不是學困生的人嚴重得多。
2.不同類型學困生的特質焦慮差異不顯著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學困生總是沉浸在焦慮和緊張的情緒下,語困生也好、數困生也好,甚至是雙困生都長時間處于不同學科學習不利的狀態下,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很可能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其造成的負面影響也許會直接阻礙學困生的人際交往。研究結果顯示,學困生焦慮和緊張不是學科本身造成的,因此,專家推測學困生焦慮和緊張主要是受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影響,這一推論還沒有具體被證實,需要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3.不同主觀情緒體驗的學困生特質焦慮水平差異顯著
焦慮與負面情緒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沮喪等負面情緒會使學生長期處于坐立不安、害怕緊張的狀態,而焦慮情緒會使學生在面對學習和生活時更傾向于負面的一方。由此可見,保持愉悅的心情是對抗焦慮的有效措施,建議學校教師和領導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同時適當地加強情感教育,不僅能有效地減少學困生焦慮情緒的產生,而且還能夠從根本上改善學困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結果。
二、調節良好情緒的方法
1.調整歸因
當學困生受到別人刁難、嘲笑、誤會、批評時,要學會自我調節,把事件的產生原因歸結為一些可以改變和控制的因素,這樣才能使自己看到出路和光明。例如,把成功歸結為自己的堅持、努力和勤奮等等,而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己懶惰、不夠細心等等。這樣找到了問題產生的根源,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和改進,消除心理障礙,積極前行。
2.寬容理解
教導學困生當別人觀點和自己不一致或者產生誤會時,要學會接受不同意見,不記恨于心,不伺機報復。給學困生講寬容、理解有助于成功的典范或者故事,就像曹操與袁紹官渡大戰時,曹操人馬不到一萬,多次出現失誤和危機,有些官員為了能存活下來,暗地里給袁紹寫信,表示愿意做袁紹的內應,最后,曹操扭轉乾坤,反敗為勝,有人就從袁紹那搜出了兩箱這樣的叛變信件,并要求追究寫信人的責任,而曹操卻說:“當時我自身難保,何況群臣,不查,一律燒掉。”就這樣,所有的人都更加佩服曹操,在以后,更加團結在一起輔佐曹操。通過講述類似的故事讓學困生明白寬容的重要性,要求學困生學會寬以待人。
3.意識撞制
學困生在情緒失控時非常容易大打出手,臟話連篇,結果兩敗俱傷,但是,問題卻沒有被解決,事情反而變得更加難以控制,教會學困生在面對“敵人”時,不妨閉眼冷靜,做幾個深呼吸,并在心里不斷地安慰自己,當情緒平復后,再理智地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尋找處理辦法。
4.轉移情感
當學困生受到刺激產生暴躁煩悶的不良情緒時,可以采用轉移情感的方法,也就是轉移注意力。教育學困生在面對別人刁難和批評時,要控制情緒,不要以暴制暴,可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轉移一下注意力,例如,聽音樂、看電影等,既舒緩了心情又控制了情緒。
參考文獻:
[1]王桂平,張杉杉.國內學習困難兒童研究概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2):47.
[2]錢在森.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辛自強,俞國良.學習不良的界定和操作化定義[J].心理學動態,2011(2):54.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第十二中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