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祥
[摘 要]體育改革近十年來,提升了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強化體育教學對初中生的能力培養,從而使學生在新的體育教學方法中拓展思維、強健體魄、鍛煉意志、適應環境。體育教學新方法結合了嚴肅紀律性和互動的活潑氛圍,使體育課更具綜合性、創新性、針對性和趣味性,以體育知識為基礎,身心全面發展為目標,創新自主為重點,同時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讓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滿足教學的需要,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活潑有益的體育教學中。
[關鍵詞]體育教學新方法 初中體育 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00069
初中體育是中學教育的重要部分,秉承著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傳承創新,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自由活動,自主創造,教師在這里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學生則是主體,教師與學生互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至關重要。平等對待所有體育參與者,拉近學生的距離,提升體育課堂的活力,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得到身心鍛煉和思想提升。
一、轉變體育教學思想,在創新中求發展,提升認知能力和自學能力
創新教育與一般普通文化教育不同的是它不僅僅能夠使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適應社會需要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創新意識,成為社會進步的驅動力量。體育教學新理念的發展伴隨著素質教育的縱向深入開展而誕生,單一的知識結構已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初中體育教學應該是讓學生把從外界獲得的信息和知識轉化為自身穩定的素質和品質,并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能有更好的應用和適應能力。傳統文化教育注重應試,新的教學思想必須要從應試教育轉化為素質教育,不再拘泥于接受性的灌輸,而是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和創新。
二、參照大多數學生制訂教學計劃,平等對待每位學生,有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優質的課程設置必須適用于大多數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學生酷愛體育,有的則厭惡至極,當然大部分則是處于中間狀態。這是由于傳統的體育教學具有很明顯的競技性質,體育活動被分解在相對獨立的個體當中所普遍產生的分布現象,這樣的模式不利于學生積極創造并參與其中。初中學生在體育能力和認知方面存在很多差異,要想相對平等地對每位學生因材施教,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采取多數服從少數的教學方法。體育拔尖的學生可以給他們更多的自主權和自由活動時間,在這其中發現他們的潛能,培養自信心,使其得到更大的發展。如果大家都做同等量級的活動,就會使體育拔尖的學生喪失積極性,久而久之就更不可能有創新的意識和積極性。有目的有計劃地去發展他們的特長則會促進尖子生獲得更大的進步,并在他們的人生中建立更大的學習自信心。而對于體育較差的學生,則是應該采取耐心鼓勵的方式,制訂適合他們的運動量和運動方案,培養他們的抗打擊能力,長期耐心地指導也能逐步培養學生在鍛煉中的自信心,這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頗有益處。
傳統體育課教師為主導地位,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很少。在這樣的模式之下,學生只是簡單從事一些模仿運動或者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而不是自主學習,在被動的條件下,學習效率會明顯降低。所以教師必須自己摸索創新,在崗位上一邊學習一邊教書,在課堂上可以適時參與學生活動中,并對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跟蹤了解,針對性地帶動每個學生的參與度,制定好因材施教的方案,提高教師自身的師德和創新能力,這樣才能使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三、運用多種參照工具和評價方案優化落實教學新理念,讓新方法真正惠及每位學生
最早柏拉圖提出沒有課堂評價的課堂是不值得學習的課堂,要想知道課堂設置是否合理且有成效,就必須要有課堂評價的參與。現在雖然很多中學推出了教學評價,但是這種模式化的評價標準卻不能全面了解學生的想法,也缺乏公平性,忽視了個體差異性,單一固定的課堂評價很難激發大多數學生的主觀判斷能力。課堂評價應包括信息收集處理、分析應用成效、優化評價方式并運用在以后的教學中。多維度評價是產生有用評價的關鍵,主要是運用“教師關注為本采納模式”測定,讓學生評價教師的實施情況,SoC量表主要是測定教師在新教學過程中的心理過程,LoU個案研究則是測定教師對每個學生實施新教學模式的效果。另外還要結合對教師及學生的問卷調查情況來優化和測定新教學方法,課堂上的監測也至關重要,主要是“ontask”評價教師課程管理情況。二是學生成功率的統計分析,在個體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分析結果,因人而異地給出指導方案,同時對學生活動率、活動時間、教師干預度方面也進行統計并綜合分析。在各方面的評價都完成之后還應該進行總結和規劃,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不斷完善體育教學新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結束語:在新教學方法指導下,教師有效發揮引導作用,緊密聯系主導和主體,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能夠擁有更健康的體質、更陽光的心態、更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更高的思想覺悟。
(責任編輯 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