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
[摘 要]隨著初中升學普職比上升到1∶1左右,中職生這個群體的數量逐步增加,學生在校期間生活和學習的滿意度直接影響著其個人成長和未來發展。以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為例,從學生角度出發,利用問卷調查所獲得的數據,對中職生學習滿意度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中職生 滿意度 中職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00125
一、滿意度及學習滿意度的內涵
滿意度原指消費者對隱含的或明示的或必須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已被滿足程度的感受,是消費者對于其消費的產品或者享受的服務的滿足程度的綜合評價。
學習滿意度是在學習活動中的一種感覺和態度,這種感覺和態度是由于學習者因為喜歡學習活動或是在學習過程中滿足了其愿望及需求。或者說,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習者進行學習活動之后達成原先需求和期望甚至獲得未預期的成果,產生飽足的愉悅感和積極態度。因此,學習滿意度可用來解釋學習者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和結果。
二、學生學習滿意度的調查現狀及統計分析
為了探析中職生學習滿意度的現狀,我們對機械技術應用、計算機技術應用、財務會計、旅游服務與管理、電子商務等五個專業進行了學生滿意度的調查分析。根據不完全統計得到以下結論。
1.理論教學滿意度
問卷針對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理論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教材選用、專業課程設置、課時安排、考試考核、教學管理、自我發展、交流與支持、校園文化等十個方面進行調研。調查顯示,學生對理論教學“一般滿意”的比例最高, “比較滿意”的次之。整體看來,滿意度將近80%。
2.實訓教學滿意度
實踐教學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綜合決定于校內外的實訓條件、實踐課實訓項目安排、實習安排、實踐課職業能力考核模式、專業技能技術鑒定工作、實踐課教師的技能水平、教學方法等方面。總的來說,學生對實踐教學部分的滿意度是最低的,其中對校內外的實訓條件、專業課的實習安排、任課教師的技能水平這三個方面尤為不滿。
3.專業、課程與考試考核滿意度
統計分析表明,中職生對自己的專業、專業課程設置、專業課教材、文化基礎課的課堂教學、專業課程的考試考核方法、文化基礎課的考試考核方法“比較滿意”均沒有超過40%。中職生對專業課程設置的滿意度最低,同樣也不滿意專業課的教材。
三、學生學習滿意度現狀的影響因素分析
1.理論教學滿意度相對較低的影響因素分析
眾所周知,中職生知識基礎薄弱,對于學習,個人興趣和動力皆不足,對自己所選的專業更是知之甚少,甚至尚未建立起任何有關專業的概念,絕大多數中職生在選報專業時要么是聽從父母的意見,要么就是跟隨同學朋友的建議,人云亦云的盲從現象嚴重。另外,中職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專業課程的設置、理論教材的內容、專業教材的選用、專業理論教學的課時安排、職業教學中的教學方法等方面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缺陷也較為明顯。因此,整體上說,調查對象對理論教學滿意度不高在情理之中。
2.實踐教學滿意度嚴重偏低的影響因素分析
較低的實踐教學滿意度是縣域基層職業學校辦學實際的真實反映。究其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師資力量的不足。職業學校專業門類分散,實踐教學多,班生數相對較少,專業指導教師需求量大,尤其是專業教師緊缺。現有的專業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生產能力不是很強,與崗位要求尚存一定距離,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距離80%的最低要求還很遠,從行業聘請兼職教師的數量亦明顯不足。二是實習實訓設備的不足。職業教育,硬件先行。無論是原有專業的升級,還是新專業的開發,都需要大量的硬件投入作保證。
3.專業、課程與考試考核滿意度偏低的影響因素分析
鑒于中職生選擇專業的盲從性,加之,由于課程設置及其教材陳舊落后,按照項目教學或任務驅動的要求編制的教材還不多,普遍未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這是學生對課程設置及其教材滿意度較低的重要原因。學校出于吸引生源的需要,廣開專業的同時使得某些不具備開辦條件的專業也冠冕堂皇地得以開辦,不難想象,對這些專業學生的不滿意程度較高也就不可避免。考核評價手段和評價體系的單一,以及至今尚不能完全實現教考分離等現實狀況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四、提升中職生學習滿意度的對策探討
1.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首先,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通過全員德育等措施,實現學生與教師間的正常交流,增加師生間的溝通頻率,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盡可能為教師創造寬松和諧的工作條件和環境,樹立先進典型,增強教師的職業使命感和認同感,促使他們自覺提升師德修養。再次,加強制度建設,把這一指標列入對教師和學生的考核中,化被動為主動,從而有效改善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交流的現狀。
2.推進工學結合模式,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未來工作的好壞,是學生選擇專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實驗實訓投資不足而又無法在短期內解決的現實狀況下,中職校應本著堅持“中職教育與市場需求接軌、學校與企業結合、專業與產業結合、教學與生產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習與就業結合”的理念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要做好自己的宣傳營銷工作,爭取更多的單位和公司來與學校合作,為各個專業創造良好寬松的環境;不僅要鞏固與已有的實踐基地的聯系,還要開拓更多的實習平臺,提早讓學生進入實習崗位,盡可能多地掌握技能。
3.注重校本教材開發,完善專業教材體系
教材是專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工具和載體。目前中職教材多是“去情境化”,強調知識技能的訓練,不能令學生滿意。專業教材應以能力為基礎,教學設計要體現學生的需要。實踐教學的內容要體現“模塊化設計、體驗式教學”的課程理念,確保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更注重實際應用。校本教材開發在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校特色形成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4.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打造專兼結合隊伍
由于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縣域職業學校專業教師隊伍存在數量不足、技能不高、操作能力不強、先進技術掌握不夠的缺陷,聘任兼職教師是改善職業學校師資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學校要增強專職教師學科專業知識素養,鼓勵在職教師積極去校外實習基地參與實習活動或者任職,擴大自己的管理視野,在實踐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政府和人事部門要為職業學校引進專業技術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同時出臺解決兼職教師的待遇以及吸引高層次人才來校任教的相關政策問題。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
加快校園文化活動場所的建設,為學生第二課堂活動開展提供陣地,以滿足學生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需要。從某種意義上說,辦學特色就是在辦學過程中創建自身的文化特色,學校一旦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這種文化就會成為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因此,把特色發展戰略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將有利于學校形成核心競爭力。高郵中等專業學校在積極打造“樂文化”的基礎上,需要深入挖掘“樂文化”的內涵,使之真正成為學校發展的靈魂,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必將對優良學風的形成,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習滿意度是中職生衡量學校服務質量和校園經歷的重要指標。伴隨著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要求越來越高,學校在專業設置、教學改革和常規管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也應更加人性化和高效性,唯有如此,才能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專業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教改中成長,在學習中受益。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