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文
【摘 要】學習動力是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及主動性等積極因素的綜合,中專生學習動力問題是目前值得關注的問題,要從根本上提高中專生學習動力,不僅要做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增強其學習的內部動力;還要有效地運用激勵機制,增強其學習的外在動力;只有找準內外部動力結合點,才能實現內外動力良性互動。
【關鍵詞】中專生 學習動力 途徑
中專生的學習具有較多的探索和更大的自主性,需要他們具有強勁的學習動力。然而,現實情況表明,學習動力缺乏的問題在相當一部分中專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中專生的學習動力究竟哪里去了呢?
一、學習動力的分析
1.內在動力
內在動力是產生于學習者自身需要的推動其學習的一種力量,它以動機為核心,包括學習目的、興趣、對專業的認可等因素。
現在的中專學生學習目的的功利性色彩較濃,缺乏學習動力的主觀因素是自控力差,心態浮躁,客觀因素主要是教學形式不合理、教學水平不高。還有上中專學校對他們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這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對于一些學生學習不夠努力、學習被動、浪費時間嚴重的現象。如得不到及時改善,他們將很難順利畢業的。對這部分同學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要采取措施對其加強引導和教育,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
2.外在動力
外在動力是由客觀環境、要求等因素激發的一種學習動力。這種動力主要來源于外界的激勵或壓力所推動,包括社會、家庭、學校等因素施于的激勵作用。
外在因素,我認為最大的壓力來自于社會競爭,如能充分利用這種心理需求,將這些壓力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將會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
各項獎勵和懲罰制度對學生學習態度也是有影響的,學校可以利用相關制度和措施對中專生學習施加有效影響。當然適當的社會實踐我認為是最好的教學形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更能吸引學生投入學習。
3.綜合動力方面
在綜合動力方面,隨著時代的變化,各種就業觀念急劇激蕩,中專生的學習動力凸顯出明顯的直接性和現實性。
經常考慮前途,把全面發展作為學習目標的學生不多,多數學生對學習目標只求達到合格,是因為這些目標和要求是他們順利畢業的條件。更多的學生將學習作用于自定目標,來迎合社會的需求。
二、學習動力缺乏的根本原因
1.某種需要得不到滿足
需要層次理論說明,中專生缺乏學習動力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由于某種低級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如家庭經濟貧困、歸屬和愛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正是這些因素會成為中專生學習和自我實現的主要障礙。因此,我們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
2.外部客觀條件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專生難免受社會上的一些消極因素的沖擊,對中專生的學習產生消極影響在中專生就業過程中同樣存在著不公平競爭,如靠關系走后門、重學歷輕能力、性別歧視等,也嚴重挫傷了部分中專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部分教師責任心不強,不懂教學規律和學生心理,缺乏高超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也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內部主觀因素的影響
首先,部分中專生的知識價值出現了偏差,片面理解學以致用,只要他們認為沒用的就不愿意學。其次,部分中專生學習興趣不濃,求知欲望不強,大多數學生從小學到現在,學習的方式方法一樣、好壞的評價標準一樣,都是頂著沉重的壓力死學苦學,學習成為成長過程中的負擔,因而喪失了學習興趣,產生了厭學情緒。再次,部分中專生對搞好學習的自信心不強,部分學生進入中專后在競爭中成績落后,無法找回出眾的感覺,自信心受到打擊,產生了心理失衡。他們不從主觀努力上和學習方法上找原因,片面認定是自己的學習能力問題,產生力不從心之感。還有的學生來自貧困家庭,自己感覺低人一等,并將自卑情緒帶入學習當中,影響了完成學業的信心。
三、找回和強化學習動力的主要途徑
1. 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增強其學習的內部動力
首先,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樹立正確合理的學習目標,保持穩定的學習動力。一是通過在學生中普遍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的課程和輔導講座,幫助學生認識到中專學習對其未來的人生發展的重要意義。二是學校要根據變化的社會形勢,不斷改革專業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積極引入社會最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加強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使之更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次,要對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學校有責任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育者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挖掘中專生的潛能,對學生取得的進步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同時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社會實踐,開闊學生眼界,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2.有效地運用激勵機制,增強學生學習的外在動力
教育工作者要適當設置一些與學習有關的獎項來正面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原有各類獎學金的基礎上增加各單項學習先進分子獎學金;給予通過各類專業資格認證考試的學生以獎勵;增加學習方面的榮譽稱號和獎勵力度;在學生干部評選、助學貸款、困難補助等各項工作中把學習成績作為重要參考因素等等。
3.找準綜合動力的接合點,實現內外動力的良性互動
學校要善于把對國家、社會的責任和中專生的個人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目標體系,當然這類目標體系是動態發展的,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社會要求對目標體系進行調整,做到與時俱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