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霞
【摘 要】單元導讀課有效地將小班化教育的理念與課程教材特點結合一體,它除了能讓學生更充分享受各種教育資源外,目的在于讓學生整體感知單元主題,培養學生的單元整體把握能力,這樣,可以讓學生知道這個單元學什么,自己將要經歷什么,興趣點和疑惑點在哪里,可以結合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在一個相對大的范圍內確定學習目標,使師生在教學之前,對整組教材的內容和教學要求有個大致的了解,做到學前心中有數。
【關鍵詞】單元導讀 導趣 導學 導行
一、導趣──激發情感,貫穿經驗
在單元導學課中,我們的重點是對單元的整體感知,因此,尤其要強調學習中的“經驗穿透”。教師以喚起個體親身經驗中所涌現出來的經驗和體驗為基礎,來鋪墊整組課文的底色。這樣,課堂才會綻放出鮮明的活力。
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第六組課文“感受祖國的美麗和富饒”時,通過聊談話題“你曾經去過哪些地方游玩,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導入課文,一個話題,引發了孩子各種各樣的經驗,在單元的整組教學中,這種感受和體驗會貫穿始終,閱讀每一篇課文時,學生很自然地將自己的經歷與作者的經歷聯系起來,一邊傾聽作者的聊談,一邊想象自己的經歷,而且許多孩子也會為課文的作者能形象地表達經歷而折服,激發了學習熱情,使學生更有效,更堅決地投入學習;感受“秋天的美好”時,在單元學習前,我就布置同學們分小組去畫一畫秋天的圖畫,聽一聽秋天的聲音,讓他們將課前的體驗帶進課堂;“認識名人,學習名人”時,我以學生們課前搜集的名人名言為契入口,結合自己的感受,通過讀讀、背背導入本單元的學習;而在第五組“感受傳統文化的燦爛輝煌”時,我以“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作為導入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出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感知,激發了求知欲……
在導趣環節中,關鍵是引發孩子們情感的參與,使學生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兩周左右時間里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良好狀態,在獲得知識滿足的同時,也獲得情感的滿足。
二、導學──感知主題,明確目標
單元導語中的文字優美,語言涵蓋力強,是一位無聲的好導游,是學習該單元的路標,它幾乎覆蓋了學習整個單元所需要達到的三維目標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學習該單元的方向。因此,教師要利用好單元導語,讓學生根據單元導語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興趣,來形成自己的單元學習目標。要讓學生自由地讀,反復地讀,從讀通讀順,到讀出思考,讀出目標。
在單元導讀語的學習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讀思結合,邊讀邊樹立目標:
1.樹立人文目標。單元導語對本單元的教學在人文目標上提出要求,學生可在自讀或教師的引讀中感受人文精神。人教版教材的單元導語中,人文氣息濃厚,有古今文化的滲透,有祖國山水的感知,也有傳統美德的熏陶,方方面面,點點滴滴,在單元導語中都起到了點撥指引的作用。在第六組單元導語中——“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寧靜的山村,繁華的都市……”讓學生通過朗讀導語,感知句式的工整, “我們的祖國還有什么呢?”“有艷麗的花朵,可愛的草地”“有雄偉的高山,寬廣的江河”“有繁華的街道,寧靜的小路”……大到高山大海,小到蚯蚓螞蟻,孩子們樂此不疲,而且對仗工整,用詞恰當,思維廣闊。潛移默化中,其實也正是樹立人文目標的過程,感知祖國山水的壯美,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只要教師有意識地根據相關內容去樹立人文目標,并加以熏陶,學生的人文精神就不會枯竭,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就會得到全面的提高。
2.樹立學法目標。在單元導語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類似于此的句子:“讓我們認真閱讀本組課文,一起去了解作者發現的秘密。我們還需留心觀察,看誰有更多的發現。”“下面這組課文,講述了幾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會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讓我們多讀讀,多想想。”……如果,你是位有心的語文教師,你就會發現,其實這些正是本單元的學習專題,只要抓住這條主線,課文的學習就容易得多了。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去歸納、去思考:這個單元,我們該怎么學?要發現、探索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學法目標。
3.樹立實踐目標。實踐目標的樹立可以更有效地服務于人文目標、學法目標,它將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相聯系,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緊密相連,是一項綜合性的實踐活動,既符合“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理念,又通過實踐活動為本單元的閱讀教材補充了文本資料。
三、導行──歸納方法,總結規律
單元整體感知,除了整體感知單元的學習內容以外,更重要的是鋪墊一種共同的學習情緒,營造一種共同的學習氛圍,讓大家心中有底,胸有成竹,明白在相對長的一段時間里,我想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我該怎么做,擴大語文學習的平臺,與生活緊密地“焊接”在一起。除了讀課文以外,多讀同題文章,吸收一些好的語言,增添感性體驗。語文教師還可以再推薦一些相關的好書,將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落到實處。在單元提示語、資料袋以及寬帶網中,都涉及文本內容的補充,教師要及時發現并引導,鼓勵學生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查找工具書、向人請教、上網搜索,通過多種方式搜集資料,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課外知識。我們都知道單元教學的最后一站──寫作站,往往讓學生焦頭爛額,讓教師心力交瘁。可是如果從單元教學的第一課時就蓄勢的話,何愁無米下鍋呢?在搜集、處理信息的同時,尤其要注重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發揮合作精神,使課外的學習更有益且有效。
單元導讀課的“導趣”“導學”“導行”三環節相輔相成,并非環環分離,獨立成一體,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要注意靈活、合理地安排,注重融會貫通,使導讀課在無形中演繹得如行云流水般輕松自然,發揮導讀課“一卒雖小,可奪帥也”的鏗鏘氣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