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能源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能源安全問題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與國際地緣政治乃至軍事關系緊密相關。普京再次當選總統后一直致力于能源出口重心向亞洲轉移,中俄能源合作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抓住機遇,破解難題,大力推動中俄經濟、政治等關系的全面發展,對于雙方是互利共贏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能源合作;中俄能源;經濟影響;政治問題
[中圖分類號]F75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4)09-0049-02
[作者簡介]楊學峰(1973-),吉林德惠人,副所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俄羅斯經濟、中俄經貿合作。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能源地緣政治關系日趨重要。俄羅斯作為一個能源儲量和生產大國,是我國最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之一,中俄兩國領導人在能源合作問題上進行良好的溝通并達成共識,推動了兩國經貿合作的進一步開展,為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充實了新內涵,成為大國合作的典范。俄羅斯作為世界能源出口大國,中國作為世界能源消耗和進口大國,中俄能源合作發展前景必然是廣闊的。雖然兩國的能源合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了兩國經貿合作的深入發展。本文通過對普京2012年再任總統后對中俄能源合作的新舉措進行探討與研究,分析兩國在能源合作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以期對兩國進一步深化能源合作提供參考。
一、普京總統的能源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能源的利用與貿易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能源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能源產業作為俄羅斯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為俄羅斯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能源發展問題也一直受到普京總統的高度重視。
2000年普京首任俄羅斯總統后不久就對俄羅斯的能源發展問題做出了重要的批示與決定。例如在油氣方面,首先對能源管理機構及措施進行改革,通過設立專門的能源管理機構,加大管理力度,加強對國有能源企業的扶持,有效地掌控了能源的管轄權和貿易走向。其次在能源相關法律進行了改革與完善,加強法律對能源管理的約束,使能源出口及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國家財力顯著增強。再次,對能源市場的發展方向問題做出重要戰略調整,把原有的“西進”政策轉向東西雙向發展,把亞太市場作為新的能源發展重點,特別是中國市場,為提高能源出口利益提供了保障。
2012年,普京再次當選總統后仍然高度重視能源問題,俄羅斯的能源政策也由聯邦政府統一制定。但由于俄聯邦政府內部對能源決策中存在一定分歧,為了保障能源出口利潤的穩步增長,俄聯邦政府先后在能源的稅收政策以及對能源的利用問題上進行了較大的改革。總的來看,普京在任期間,為俄羅斯能源市場的戰略轉移及中俄能源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俄能源合作迎來巨大發展機遇,也有效提升了兩國的經濟合作水平和政治互信。
二、普京再任以來的能源決策
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后,除了進一步加強政府對能源,尤其是油氣方面的統一管轄權外,還任命曾被梅德韋杰夫免去副總理職務的謝欽為俄羅斯國有石油天然氣公司的總裁,以便對俄羅斯能源生產流通環節進行控制。謝欽上任后果然不負眾望,實施了很多重新收回能源管轄權的政策,得到了普京的大力支持。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建立“石油俱樂部”,其成員大都為社會上一些大石油企業的總裁,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以及巨大的政治影響力,而后又發展成為“總統能源委員會”,由普京直接管理。該組織其所吸收的成員范圍也非常廣闊,很多普京政策的支持者都被納入其中,形成了對能源政策、生產流通強大的管控力,對能源發展的宏觀決策和具體實施起著決定性作用。和該組織相配套,政府內閣也制定了制約措施,成立“政府能源委員會”,單從兩個委員會的職能上看,似乎并沒有什么差異,但從實際執行力看,政府能源委員會的職能偏于微觀管理,其成員的組成及影響能力與總統能源委員會相差很多,無法與普京所領導的總統能源委員會進行有效抗爭。由此可見,在能源的發展及管轄權問題上,普京的決策話語權是毋庸置疑的。
政府對能源管理的權限被削弱以后,謝欽的管理權限也在逐步加強,謝欽所領導的俄油氣收購了國有水電和統一電力的股份,使謝欽的管理權限再次擴大,影響能力也逐漸提升,普京對能源管理權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針對這一現象,俄政府規定將俄油氣的較大部分利潤收回,由政府管理,在財政上限制謝欽的權限。這一現象更加證明了,俄羅斯的未來的能源管理權競爭將在政府與總統之間博弈。
三、中俄能源合作的新進展
雖然普京上任后對能源市場開拓實施了向亞太地區轉移的策略,但主要方向仍定位在歐洲,對中國的能源出口還較為謹慎。而我國的能源進口重點依然在中東地區,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也只是我國的眾多選擇之一,兩國雖然對能源合作問題進行了積極的磋商洽談,但在具體實施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阻礙了兩國能源合作的順利進行。特別是“中國威脅論”在俄遠東還具有一定市場,相當一部分認為中國的崛起會對俄羅斯起到一定的危脅作用,把雙方單純的經濟利益與國家安全問題相關聯,導致中俄能源合作的步伐放緩。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俄與歐美關系急劇惡化,迫使普京對俄羅斯能源戰略做出重要調整,將出口大幅度轉向了亞太地區,使中國的能源供給迎來新的機遇。中俄天然氣合作歷經了長達十年的談判,終于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在2014年亞信峰會期間,中俄就天然氣的東西線合作問題在兩國元首的力促下達成共識。5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上海共同見證中俄兩國政府關于《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的簽署。根據雙方協議,中俄出資4000億美元,自2018年起,俄羅斯將每年向中國東北輸送380億立方米天然氣,時效30年。該項目的簽署對于深化雙方經貿合作、提高政治互信無疑又邁出重要一步。
四、中俄能源合作建議
要根據俄羅斯能源產業政策的變化和俄羅斯社會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我國對俄經貿政策,從雙方的核心利益著眼,通過能源合作帶動兩國其他合作,實現共贏互利。此外,為了消除“中國威脅論”影響,要考慮到雙方制度文化差異,加強民間交往和文化交流,為兩國經貿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總之,普京上任以來,中俄兩國能源合作發展勢頭良好,同時,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中俄能源合作的戰略意義,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實現中俄經貿合作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佐縣,張禮貌我國煤制氣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J]中國石化,2013(1)
[2]張禮貌,張艷秋全球油氣行業上游投資及經營業績分析[J]中外能源,2013(4)
[3]張艷秋,張禮貌,李靜黎,繆彬近十年全球石油行業上游勘探投資及勘探新增儲量分析[J]國際石油經濟,2013(9)
[4]徐海燕俄羅斯能源戰略轉向與前景分析[J]天然氣技術與經濟,2012(6)
[5]劉文革,龐盟,王磊中俄能源產業合作的經濟效應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2(12)
[6]童莉霞世界能源市場的新變化及未來發展趨勢[J]國際經濟合作,2012(11)
(責任編輯:牟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