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江
【摘??要】圍繞“發揮教師引導作用,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益”這一問題,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思考富有挑戰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引導學生開展探究與交流活動,幫助學生夯實“雙基”;引導學生暢談感受與體驗,幫助學生張揚個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引導作用??教學效益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090-01
現代教學論告訴我們,真正的教育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與價值引領,離不開學生對知識與能力的自我建構,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個合格的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顧名思義,所謂“引導者”就要發揮“引”和“導”的作用,“引”即指引,指明路徑和方法;“導”即點撥、疏通,指點迷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點燃學生學習歷史、探究歷史的熱情,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索活動,并通過有效的合作交流,促進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對基本技能的掌握。
一?引導學生思考富有挑戰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拓展思維
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并引導學生思考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以激活學生的知識、經驗,開展富有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如執教八年級上冊鴉片戰爭一課,我提出了“英國為什么向中國輸入鴉片”這樣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說出答案后,我又先后提出下面兩個問題,進行追問:英國為什么要占領中國這個市場?推銷商品、掠奪原料和鴉片輸入有何關系?我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有的在課本中找不到現成的答案,學生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探求答案,并借助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才能把這些問題分析到位,理解透徹。
“條條大路通羅馬”,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也不止一種。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提出的問題也要具有開放性,能夠拓展學生思維,深化學生認識。如在鴉片戰爭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討論林則徐銷煙會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一問題。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答案各不相同:虎門銷煙會造成海水的污染;國難當頭,國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哪里還顧及什么環保;那時人們的觀念里根本沒有環保的概念;林則徐是將鴉片用石灰銷毀而不是用火燒掉,這方法很科學,不會造成污染……學生的答案異彩紛呈,主要是由于學生先前所擁有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存在差異所造成的。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是作適當的引導,而沒有進行包辦代替甚至左右學生的思維,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利。只有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才能激活學生思維,促進精彩生成。
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與交流活動,幫助學生夯實“雙基”
引導不是直接地告訴學生答案,好的引導應當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要給學生以思維和方法上的啟迪,給學生指明思維方向和路徑。歷史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與文本、自我、同學、教師展開對話。這一過程也就是自主探索與交流的過程。引導學生本身就蘊含著對學生的激勵,當學生對歷史概念或歷史事件存在疑惑時,對歷史人物不能正確評價時,教師要適時出場,抓住存在的疑惑,以此為突破口,指點迷津,使學生步入豁然開朗之境地。引導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裕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要善于等待。如在鴉片戰爭一課的教學中,當我提出:“英國為什么向中國輸出鴉片?”“鴉片輸入對中國有何危害?”這兩個問題之后,借助多媒體課件安排學生觀看了相關資料、圖片,然后要求學生回答問題。但我從舉手同學的數量和大多數同學的表情中讀出了他們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于是,我給予了及時的關注,很快將預先設計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即變“提問反饋”這一環節為“小組合作交流”,借此引導學生相互啟發,拓展思路。
又如,當我提出“鴉片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如此深重的災難,面對這種災難,中國應怎么辦?”這個問題時,學生思維活躍,有的說禁煙,有的說把鴉片販子殺死,有的說嚴懲吸食的人……我適時總結引導:中國人民當時非常痛恨鴉片,把鴉片稱為妖花、毒蛇。把運輸鴉片的船稱為“鬼船”。清政府的有識之士堅決要求禁煙,最堅決的人就是林則徐,他要開始禁煙活動。林則徐是怎樣進行禁煙的?我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即安排學生自己閱讀書中相關內容,進行獨立的概括與歸納。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又迅速組織同桌交流,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最后通過全班交流,歸納出了五項措施……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都是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來實現的。事實證明,教師通過巧妙地引導,可以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
三?引導學生暢談感受與體驗,幫助學生張揚個性
學生學習歷史跟閱讀名篇佳作一樣,總會產生自己獨特的感受。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地談感受,發表觀點與見解,張揚學生的個性。如在鴉片戰爭教學中,我為了讓學生暢談感受,借鑒歷史,將“結合自己的認識,談談學習本課后你受到的啟示”這一問題拋給了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幾名同學結合自己的認識談了感想,有的說落后就要挨打,我們一定要吸取這個歷史教訓,避免悲劇再次重演;有的說中國雖然落后、貧窮,但精神永遠不能倒下,縱然被人欺凌也要挺直不屈的脊梁;有的認為當今社會吸毒和販毒是一大公害,年輕人應當遠離毒品,對于販毒和吸毒者應繩之以法,嚴厲制裁。可見,教師要引導學生借鑒歷史、關注現實,通過暢談感受和體驗來實現思想的交融與升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這才體現了學習歷史的真正意義。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