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偉
摘 要: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給建筑行業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我國建筑工程總量呈直線上升的同時,人們對建筑工程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針對建筑外墻常見滲漏部位及其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幾點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措施,以供廣大同行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成因;技術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建筑行業作為我國三大基礎行業之一,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但就我國目前的施工技術來看,建筑設計、施工、材料質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造成建筑施工整體質量的降低,從而引發建筑外墻滲漏問題,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良影響。在這一嚴峻形勢下,深入對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進行探討迫在眉睫,成為社會各界人士爭相關注的重要課題。
1 常見滲漏部位及其原因分析
1.1 常見滲漏部位
(1)外墻砌體與框架梁交接處。在建筑外墻的施工過程中,由于填充墻與梁、板底相近,如不能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確保砌體一次性到頂,砂漿因自身重力作用會出現下沉的現象,最終導致砌體變形,使外墻砌體與框架梁交接處出現裂縫,導致滲漏。
(2)外墻找平層。由于建筑物外墻施工時,為按照施工要求進行施工,尤其是找平層的抹灰施工,導致外墻找平層出現空鼓,進而引起大面積開裂,造成滲漏。
(3)陽臺根部。對于現澆砼陽臺板來說,其與外墻墻體連接部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大,極易造成變形,并使該交界處抹灰部分出現裂縫,引起水滲漏。
(4)腳手眼。在建筑外墻抹灰過程中,因堵抹方法錯誤造成腳手眼抹灰層出現裂縫,導致雨水滲漏。
1.2 成因
建筑外墻滲漏的成因具有多樣性特征,需結合建筑外墻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找出相關原因,進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防治。
(1)建筑沉降問題。建筑物不均衡沉降是外墻出現滲漏的主要原因,由于建筑物地基的不同,受地下水影響也不一樣,使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導致建筑外墻下部出現斜紋裂縫。如兩端沉降過大,則會出現倒“八”字裂縫,給住戶的財產及生命安全埋下隱患。
(2)外墻設計不當問題。在建筑物的早期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未結合施工區域的地理特征和地質條件進行分析,采用的設計方法不適用,也是造成建筑外墻出現裂縫的重要原因。部分建筑物采用現澆的施工方式,使建筑物整體剛度增加,若出現變形則難以恢復;另外,針對平面屋的設計,通常設有保溫層,其與外墻接近的部分較為薄弱,極易受到外界溫度變化的影響,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形,檐下墻連接點剪力的出現,水滲漏是必然結果。
(3)原材料問題。原材料問題主要體現在防水材料質量差和選用不當這兩方面。由于目前我國防水材料種類繁多,整體質量卻較低,很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了原材料的質量,從而導致建筑外墻出現滲漏現象。
(4)施工技術問題。在建筑物的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未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操作,譬如砂漿強度不達標、粘接力不強、灰縫砂漿不飽滿,使抗滲能力大幅度減弱,極易造成墻體滲漏。除此之外,還有部分人員同時在墻體底層和面層抹灰,導致灰層過厚,使墻體與砂漿脫離開來,造成收水裂縫。
2 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措施
建筑外墻具有隔離內外環境、隔熱、遮陽、保溫等作用,增強室內舒適度。但由于建筑物不均衡沉降、不當設計、施工技術、溫度變化等的影響,外墻開裂、滲漏問題嚴重,對周圍環境及住戶帶來安全隱患。同時,由于建筑外墻防滲漏技術施工十分復雜,施工材料多種多樣,相關部門未把好質量關,施工技術不達標,導致建筑物質量安全問題頻繁發生,因此,強化建筑外墻施工技術,采用有效的防滲漏技術進行建筑外墻的施工至關重要。
2.1 原材料選擇
絕大多數建筑物屬于框架結構,這就對外墻原材料質量提出了高要求,一般來說,應選擇抗壓強度為5MPa以上、28天養護期的原材料。而在選擇砂漿時,應選用加氣混凝土砂漿,使其保水性能增強,避免因磚塊收縮所致的墻體滲漏;在外墻抹灰過程中,應先灑水濕潤,刷素水泥漿,待完全滲透后分層抹灰,建議在砂漿中混合適量的聚丙烯纖維,使抹灰層抗裂能力增強;施工人員須根據《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相關要求進行施工,使用加強網時,應確保各基體與加強網之間的連接寬度大于1m,并對梁表面、框架柱進行甩漿處理,使抹灰砂漿牢固粘接。
2.2 施工要求
(1)外墻施工。在建筑外墻的施工過程中,應從細節做起,各類墻體砂漿飽和度均大于90%,確保混凝土框架與砂漿將轉之間的縫隙處于飽滿狀態;砂漿應充分混合,確保砂漿的細膩和均勻,增強磚塊的吸濕性;砌筑高度約為1.4m/d,至梁底0.2m處應停止砌筑,7d后,墻體處于穩定狀態再行施工。
(2)墻體滲水通道的堵塞。空頭縫、孔洞的堵塞應先清除其中松散的砂漿,剔鑿瞎縫直至其寬度為8mm以上,深度為30mm以上,將腳手架中的砂漿鏟除干凈,并用水泥漿涂刷一次,然后用混合10%UEA膨脹劑、配合比為1:1/4的水泥砂漿進行填充,確保每層厚度約8mm以上。在進行施工腳手眼補砌時,應確保灰縫填滿砂漿;針對填充墻上扣的裂縫應緊密填實,先將灰疙瘩剔除,并沖洗干凈,然后用干硬性為1:1/4水密砂漿進行填充;施工人員還應將墻體門窗周邊的縫隙清掃干凈,用水打濕后,刷一次水泥素漿,并用混合10%UEA膨脹劑、配合比為1:1/4的水泥砂漿填滿,分兩次嵌塞,留5mm的凹槽,完成裝飾后封膠。
2.3 沉縮裂縫的控制
施工人員應將框架柱與砌體之間的縫隙填實,按照相關要求處理好框架柱伸出的拉結筋,并留出結果量與填充墻的位置,竣工后進行填實;施工人員還需熟練掌握揉壓砌磚的技術,采用“一鏟灰、一塊磚、一揉壓”的砌筑手法,實現外墻沉縮裂縫的有效控制。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各項技術的應用,使我國建筑施工技術日趨完善和成熟,但在實際施工中,滲漏問題依舊存在,這就要求相關技術人員積極引進新技術和新方法,強化建筑外墻的防滲漏能力,實現建筑物整體質量的提升。筆者希望更多的技術人員鍥而不舍的完善和改進現有的外墻防滲漏技術,強化新技術的應用,為推動我國建筑事業的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呂傳貴,謝淑蓮.對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的研究[J].門窗,2013(04):124.
[2]蘇占友.關于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08):252.
[3]郭功山.對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的研究[J].科技創業家,2012(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