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
【摘要】高校開設的作曲課程是音樂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因為這門課程的專業性強,而且畢業之后選擇作曲職業的學生占少數,所以高校里面的作曲課程都是沿用舊習進行教學。文章結合了具體的教學過程,對未來的高校作曲教學課程做了大致的展望。
【關鍵詞】高等院校;作曲教學;宏觀思考
一.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
因為沿用了過往的音樂教學模式,所以多數高校的作曲課程都是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慣例。教條死板的授課方式,讓作曲課程毫無新意,根本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的教學模式知識和一些最基本的樂理知識,對于作曲這種創作性的課程,是完全不適合的。音樂本來就是一個激發靈魂創作的過程,它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用心感受的。音樂創作課程中,老師的職責是把基礎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在依靠基本知識的基礎之上,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創作發揮。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老師可以采用過往的教學方式,因為那只是為學生的創作提供堅實基礎的。而對于音樂中的創作部分,則應該采取靈活一些的方式,不能循規蹈矩。在作曲的課堂上,教學形式是十分自由的,老師和學生都是平等的。師生之間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老師應該鼓勵學生說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或是分享某一次的創作心得。對于學生的分析意見,老師也應該給予相應的評價和指導。
二.重視音樂鑒賞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的音樂教學存在一個誤區,在課堂上只注重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并沒有去了解什么適合學生,這些技巧在作品中是如何體現的,有著怎樣的規律可言。音樂的重點在于聽和感受,尤其是作曲的專業,如果對基礎理論知識沒有一定的掌握,在對作品進行分析的時候,就無法深入作品的內部進行透析。國外專業的音樂院校所開設的課程作曲課占有很大的比重,每一次的課堂都會指定學生進行對作品的分析,用他們所積淀的知識來感悟分析音樂作品,然后他們親身參與進去,再加以老師的分析講解,會讓他們對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清晰,讓學生的理解分析的水平有所提高。所以現在的音樂專業院校應該加強這方面對于學生的訓練。老師要一邊進行分析一邊以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這樣遇到相關聯的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咐一反三,讓學生觸類旁通,增加他們之后獨立分析的能力。在技術講解之后,再進行復聽,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由分到總”和“由總到分”的鑒賞過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欣賞音樂包括了很多層面的知識,從古流傳下來的經典音樂都可以欣賞分析,老師應該事先做好分類歸納整理的工作,讓學生在欣賞之后,可以有所啟發。通過對音樂的欣賞,讓學生的修養提高一個層次,能夠對各種創作技法的運用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為自己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建立創作.表演和反饋的一體化教學過程
音樂的創作不同于美術和文學的創作,需要作者進行再次創作。音樂創作出來的成效表現力怎樣完全是由創作者決定的。長久下來,學生潛在的創作天賦沒有釋放出來,僅僅還停留在學習基礎的理論知識的階段,許許多多的學生唯一的實踐過程都是在考試中進行的,對于熱愛音樂、熱愛創作的學生來說,這些都并不算難事,只不過是一次實踐的過程,但是往往這一過程老師都無法進行指導。因此,創作是基礎,引導和評析才是讓創作繼續的動力。所以說老師可以利用課堂開展互動,確保每一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都可以參與進來,無論創作出的作品是什么形式。老師將學生平日里的訓練都總結歸納出來,就是完整的創作性的原創的過程,整個過程的參與者和完善者便是學生自己。除了學校舉辦的活動,還可以鼓勵學生能夠多參與校外的活動,成績并不重要,而是學生參與其中感受音樂的這個過程。還可以推薦一些優秀學生的作品給報刊雜志,讓學生有更大的創作激情。
四.努力提高教師的能力和素質
在一些不是音樂專業的綜合性院校,創作的人才極為缺乏,多數的音樂教師還不是正規音樂專業畢業。更多的老師都是沿用了老一套的教學模式,沒有自己的創新觀點,學習的熱情和最終的成果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必須明確作曲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性,也更是音樂專業的重點課程之一,也是集學術、理論為一體的專業性的課程之一。另外還是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先把教學質量提高上去。力求做一個全方位的專業教師,可以給予不同方向專業的學生以學術性的指導意見。無論什么學科都是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高校的作曲理論基礎課也是這樣。教學過程中用到的種種方法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