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敏
【摘要】聲樂是聽覺藝術,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無國界地傳播著,成為人類的第二語言,縱觀中西相似聲樂藝術我們可以發現其擁有許多相似點和不同點,研究中西方音樂的發展,了解中西方聲樂藝術的差異,更好地融合才能創造出更完美的音樂作品。
【關鍵詞】中西聲樂;教學方法;求同存異
很早就對中西方的聲樂差異很感興趣,這次我去美國的訪問學習,使我對于中西方的差異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在這里跟大家分享學習。中美兩國因為處于東西方文明的兩級,而音樂的教育始終伴隨著它們的文化發展而不斷前進著,如今的美國音樂教育已經是佼佼者,而中國還在不斷摸索著前進。聲樂藝術這門專業學科,如果從解剖學、美學、傳播學的觀點看,是可通過多種的手段和方法進行了解和學習的。在中國聲樂的發展中,聲樂也被賦予了很多的歷史使命,從大的有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影響,小的方面有五行八作,三教九流。聲樂這種形式的表演藝術更是推動社會文化藝術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其實無論東方還是西方,聲樂都是傳播美,傳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可以為社會描述主流價值取向。眾所周知,一尾輕聲低吟,或一曲激昂高歌,都會讓聽者的心靈受到感動或震撼。
聲樂的學習者大抵都有這樣的感受一一流派之爭,在各高等音樂學府里,經常可以見到不同的流派的教授會因為一些唱法不同,咬字規則,甚至音色方面爭論不休,這與每個教授所接受的不同國度的教育方式和個人理解有關,藝術流派中爭執不斷,對于藝術風格歸屬都各執一詞。
那么究竟有哪些不同,下面分析如下:
一、文化觀念不同
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觀念是在歷史的車輪下形成印記的,因此不同的國家就有不同的民族特色,西方人講究“音樂表達”,直接而自由的美。中國人的音樂的表現上則追求含蓄,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這是歷史和社會制度下產生的思想意識不同。
這可以追溯到音樂的中西方起源,西方聲樂的發展是從古希臘開始的,大約是公元前十二至八世紀,古希臘的音樂表現形式一般都是即興表演,以場合劃分,不同的場合就會唱不同的歌曲,種類也很多,例如婚禮時候的婚禮歌曲,在收獲的季節會演唱豐收的歌等。中世紀以后,教會音樂興起了,古羅馬音樂開始變成主流音樂形式。當然在這個時候教會聲樂的主要還是比較簡單的單聲部齊唱。一直到八世紀,羅馬終于成立的第一所歌唱學校,自此就開始了歌唱教學的專業化進程??偟貋碚f,西方聲樂藝術所追求的是典型、形象、高潮、情感宣泄、形象鮮明、結構清晰。
中國音樂,源遠流長,具有悠久歷史而又豐富多彩,公元前二十一世紀,中國的原始聲樂文化被發現并處于萌芽階段。在遠古時期聲樂藝術,更多是在勞動中產生,普遍是山歌或民歌的表現形式,內容也多與勞動和情感相關。在這數千年來,音樂伴隨著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生活和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無所不包而又無所不在。中國音樂更追求意境深遠,模糊朦朧,表現中國音樂里的是傳神寫意的感覺。音樂家會用換頭,合尾的手法,沖淡素材之間的對比,有的旋律給聽者有似曾相識而又似是而非的感受,從陷入意境里。
二、唱法的分類不同
西方聲樂將人聲分為六個聲部: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中國的聲樂藝術則是我國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慣愛好,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唱法分類。由于中國的聽眾更喜歡聽高音演唱,尤其表現在戲曲方面,歷史上更是有著名梅派大師梅蘭芳男唱女聲的特殊類型,除了戲曲外,中國聲樂還分為民族唱法、民族新唱法、民通唱法等四種唱法??梢娭型鈱τ诼暡康姆诸愐庾R,角度都是不一樣的。
三、音樂表現形式不同
在西方聲樂教學中,關于聲音的要求比較重視的是連貫“legato”這方面,外國聲樂教師會強調在演唱時必須特別注意連貫的感受,假如做不到連貫的演唱就丟失了音樂的魅力。中國的傳統歌唱教學中則非常重視使用“一板一眼”“字正腔圓”“歸韻、收音”等技法,強調吐字需要清晰、聲音要飽滿而有力度。這些差異主要源自不同語言系統和語言習慣造成的,外國的語言大部分是字母組成,其中包括意大利、德國、法國、美國、英國等,而我們中國的文字是方塊字,通常在說中國話都會比較用力的咬字,講究清晰顆粒感強。
四、聲音概念上不同
聲音概念是歌者對技術掌握以及聲音的預期效果的意識。這一般指的是審美標準的不同。中國的聲樂主要具有明亮、親切、清新的審美特質。西方則不然,西方聲樂主要體現出圓潤、連貫、金屬色彩強烈的風格。另外,在真假聲轉換方面也有著不同之處,中國歌手追求口語化的,高亢的的審美趨向。西方歌手則更追求“靈魂深處吶喊”的富有輝煌的、戲劇化的美。
五、中美教學的比較
(一)教學的優勢
1.培訓教師的巨大作用
從1959至1962年,美國的很多音樂學院招聘了31名35歲的年輕教師。在一些在聘任的新教師中,音樂家發現由于新音樂教師對教學方法的缺失,難以進行較好的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從1963年開始,在一些大學開設了16個培訓教師的課程班,可以說這樣形式的系統培訓對當時的美國學校的音樂教育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自此,我們可以發現沒有什么學科可以永遠保持先進性,都是需要不斷補充血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充實自己,才能滿足不斷發展的新的音樂形勢。音樂教師就是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音樂生命力,假如音樂教師掌握了最新的音樂知識,并擁有很好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那這些教師將是音樂教育的長河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2.美國教師善于運用心理學
聲樂教學有一個最為獨特的地方,就是人自己的喉嚨是樂器,這個特殊性使學聲樂不僅僅需要技術和藝術的修養,還需要很多生理上的配合,西方在這一方面進入的比較早,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很重視,由于聲樂課是由教師與學生來共同完成,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把握學生的心理,也要充分把握自己的心理變化,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好。以美國的教師培養方案為例:一位教師在正式出爐之前,需要經過各種心理學的學習,因為將來可能會從事教師行業,所以對各科成績要求都比較高,美國人更重視實戰,也就是對每個教師的培養,更重視是現場情況的處理能力,招聘一個新教師要經過各方面的透徹了解。美國的教育更強調的是學生是教學的中心,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只是手段,教育人,培養人才是目的。西方的聲樂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并不是只為能成為藝術家的孩子服務,更多的是鼓勵幫助那些有歌唱夢想,有一定歌唱能力的音樂愛好者,使他們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歌唱的愉悅,給他們向更高的音樂殿堂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