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互聯網進程的日益延展與深入,當前警務工作的時代背景與現實條件和需求正發生巨大變化。作為制約警務改革發展重要基點的警民關系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形勢與挑戰。網絡環境下,由于大量非警務活動的干擾、網絡的異化及負面涉警信息使我國警民關系正面臨重要的交困期。在網絡時代構建和諧警民關系就要切實推進民生警務,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同時加強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
關鍵詞 網絡 警民關系 困境
作者簡介:王旭,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
中圖分類號:D63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2-158-02
近年來,警民關系越來越成為制約公安工作全面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業已成為公安機關本身及黨和國家與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的熱點之一。當前,警民關系從傳統社會的“父愛模式”轉換成為現代社會的“權責模式”,警民關系正在經歷建國以來最大的蛻變,這種蛻變是向現代社會轉型的必經階段。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推進,警民關系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和挑戰。
一、網絡背境下警民關系的現實“緊困”
(一)警民之間的“近聯”與“遠疏”同時并存
網絡環境下,信息溝通的速度與效率較之傳統社會已成幾何倍數的增長,公眾可以更快速更便捷地獲悉各種信息并可以置身于各類社會熱點與焦點事件的關注與討論之中。這種信息知情權與參與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眾對社會敏感事件的關注度與參與度。同時,在政務公開的改革背景下,警務公開也大大推進。這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警”、“民”之間的距離,警民關系日漸緊密。而與此同時,公安機關由于地位與職責的特殊性,往往多處于各種社會矛盾的前陣。當這種模糊甚或錯誤信息與社會上對警務工作多受偏執與“詬病”相互碰撞之時,往往更惡化了公安機關及公安民警的負面形象,疏遠了警民之間的距離,加重了警民關系緊張的局態。因此,網絡在扮演著警民溝通的“潤滑劑”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疏離警民關系的“阻滯源”。
(二)公眾被網絡傾向所偏面“裹挾”
細析網絡中有關警務工作及公安民警的信息中,雖然不乏全面、客觀的反映與評論,但由于網絡交互的單向性與信息斷層的存在也使得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模糊信息甚至錯誤信息,這種對事件全貌的片面映反混雜著主觀性、情緒性的道德意味的評價,甚至可能少數別有用意的惡意成分,把作為執法者的公安機關與公安民警推向“法”的對立面,公安民警的正當執法活動被錯誤地冠以“違法”的“罪名”。盡管,網絡上對公安隊伍中的先進正面典型的信息也不乏頻次,但公眾對負面信息的反響明顯強于正面信息。此時,如果政府相關部門與公安機關對此類涉警輿情的監管與引導出現缺位,則在“法”與“道義、公平”之間,公眾更多地會被所謂的“公正、道德”等的片面信息所裹挾,而成為警方的對立因子,惡化了警民關系。這既會阻礙具體警務工作的執行,更會影響整體警務改革與發展。
(三)民警隊伍執法素質與水平成為網絡關注焦點與詬點
從總體上看,公安隊伍執法素質是好的,但個體差異還是不可否認的,個別民警執法不規范甚至錯誤執法的現象還時有發生。民警隊伍中“執法為民”的意識還不夠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落實得不夠。一些網絡上有關公安民警不當執法的信息被大量轉載并放大,加劇了警民關系的緊張狀態。誠然,這其中有少數民警自身素質的原因,也有一些地方公安機關還大量存在非執法主體執法現象,這些不具備執法資格以“輔警、協警、治安員”等名義存在的非執法主體執法帶來的形象危機,也都由公安機關來“買單”。網絡上出現的諸如報警后民警“不作為”或消極作為的案例已經不是個例,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安機關的公信力,也在相當程度上惡化了警民關系。
二、網絡時代警民關系阻滯的成因剖析
(一)非警務活動在警務活動中的占比逐漸增加,公安機關或公安民警在處置各類社會矛盾的過程中極易成為矛盾的焦點或核心
公安部黨委于2011年制定下發了《2011年公安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意見》,明令禁止公安民警參與征地拆遷等非警務活動,對隨意動用警力參與強制拆遷造成嚴重后果的,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見》將普遍存在的非警務活動再次提出并強調。統計表明,在全國“110”報警服務臺接到的電話中,屬求助性質的非警務報警大約占六七成。非警務活動因其交織傳統和現實的雙重因素,會在相當長時期內伴隨著公安機關。而這些所謂非警務活動的存在使公安機關或公安民警轉而成為某些社會矛盾的焦點,成為涉事群眾或網絡公眾評論與指責的對象。
(二)網絡的異化與涉警信息“負多正少”
作為一種單純的信息交互工具,網絡的價值是中立的,但因網絡具體操縱者的人所具有的逐利性而產生異化。當網民在自身利益得不到滿足或救濟未果時,往往會自然地選擇網絡這一便捷、快速、無成本的平臺與方式進行主觀表述、評論,以示宣泄,而這恰恰迎合了部分網站的獵聞需求,從而造成了涉警輿情“負多正少”的態勢,這無疑與網絡的異化不無關系。
(三)積極有效的網絡媒體輿論環境的“缺位”
網絡媒體本應在全面宣傳公安工作,報道公安民警先進典型事跡方面發揮重要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同時在促進公安隊伍執法素質和水平及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方面起到必要的監督制約作用。然而,一些網絡媒體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及應有的社會正義感與責任感,在偏面追求“新聞效應”的利益驅動下,對警務工作的負面事件進行刻意放大。由于網絡媒體不夠客觀的報道,從而造成包括網民在內的社會民眾不能完全了解到事件的全面真實信息,嚴重影響了和諧警民關系的形成。相反,對于廣大民警尤其是基層民警的高風險、高負荷、高壓力的工作現狀,媒體和網絡卻關注相對較少,甚至于將民警為社會安寧而流血犧牲惡意炒作為“警察無能”,使原本不了解真相的網民對警察的認識產生誤解、不信任,對民警執行公務不配合、不支持,甚至暴力抗法、惡意襲警,警民關系緊張。
三、網絡視閾下和諧警民關系構建的路徑
信息網絡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面對網絡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公安機關務必因勢利導,揚長避短,推進警民關系的和諧化進程。
(一)切實推進“民生警務”建設
民情民意是現今警務工作的核心和目標,在網絡化日益發展的條件下,公安機關應緊緊圍繞現代警務機制與體制的改革發展,對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行重新定位與審視,深化對執法為民的認識與實踐,更好地服務于改善民生;不斷增強民本意識和群眾觀念。真正把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作為全部公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提升群眾工作能力。要充分利用公安微博、網上警務室等形式,實現警民溝通互動的順暢與高效。始終堅持民意主導,著力打造民生警力,為公安工作爭取深厚的群眾土壤和根基。
(二)努力提高執法能力與水平
網絡涉情信息的擴散與蔓延,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的“瑕疵”,即不規范的執法。和諧警民關系的構建,重要方面之一就是規范執法。規范執法,是最基本的警務所在。從公安機關自身角度來看,必須加強綜合素質建設,尤以執法素質為先。各級公安機關要不斷構建科學的執法制度約束體系,加強執法源頭管理,細化執法程序。同時切實強化執法監督,確保嚴格公正規范文明執法,嚴格落實執法辦案終身責任制,不斷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三)密切關注網絡涉警輿情并切實加以正確引導
在當前網絡涉警輿情不斷增多的社會輿論背景下,為構建和諧警民關系,公安機關應該正確地認識到網絡的巨大輻射效應。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國互聯網民數量達到了2.53億,居世界第一位。在當下,網絡溝通已經成為各種社會因素相互認知、相互溝通、相互合作的重要平臺與方式,改變了傳統媒體信息量少、輻射范圍小等局限。但由于網絡內容豐富,網站眾多,網民素質參差不齊,這同時給和諧警民關系的構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警力少、輿情引導員的水平有限、輿情文章的力度不夠等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輿情引導的力度與效果。做好輿情引導工作就需要一個周密完善的社情網絡管理機制加以管控。“堵不如疏”,在加大有害信息的封堵力度的同時,要對信息受眾進行及時引導,將有害信息的影響范圍盡量縮小或者消除。網絡涉警輿情一旦出現,特別是一些突發事件發生后,公眾對事件缺乏了解,心存疑問,如得不到及時準確的信息,就會猜測、臆想,甚至輕信謠言、謊言,進而引發恐慌、不理智行為等。因此,能否及時填補公眾的信息“真空”,滿足公眾對真相的需求,對于和諧警民關系至關重要。
(四)加強平臺建設實現警民溝通互動化
即借助于網絡拓展警務活動空間,延伸警務工作觸角。如“網上警務站”、“網絡警務室”、“聯網報警處置中心”等,打破時空限制,實現了公安新聞、治安形勢、犯罪防范的宣傳;實現了先進事跡、人物典型、警營文化等內容的展示;實現了政策解讀、辦事指南、在線咨詢、在線舉報、在線求助、網上預約等服務。特別是通過網上業務辦理窗口,有效地整合警力資源,方便群眾,節約業務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當前,各級公安機關要充分利用好“公安微博”、“公安博客”、“網絡QQ警務室”、“公安微信”等平臺,以傾聽者、參與者、聯絡者的身份,廣泛搜集群眾意見和建設,并對群眾普遍關心的話題和熱點進行及時解釋與回復,增進警民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2006年12月河北省公安廳在新浪網上創辦的“中國第一公安博客”平均日點擊量達37000多條,成為警務公開、警民互動的重要平臺。為有效促進警民關系的和諧發展,公安機關要充分利用網絡拓寬警民對話渠道,實現政令通達與民意反饋的即時雙向溝通,融洽警民關系。
綜上所述,在當前網絡社會化與警務網絡化的時代境遇下,為切實解決制約警民關系和諧發展的癥節與滯點,各級公安機關與廣大公安民警要不斷順應網絡環境的特有規律以及網絡環境下警民關系的新特點,高度重視網絡媒體的雙重效應,積極利用,趨利避害,充分發揮網絡的積極效應,減少和避免負面影響,構建和諧警民關系,實現公安工作與社會效果的雙重推進。
參考文獻:
[1]李小波.網絡時代和諧警民關系的困境與進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2]王廣瑞.網絡時代和諧警民關系建設的現實困境和路徑選擇.公安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