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英
摘要:智慧城市是指在物聯網和互聯網結合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智能化的應用,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的運作效率,提升城市運行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關鍵詞:新時期;智慧城市;建設現狀;策略
引言
當前,城市發展面臨諸如人口膨脹、環境惡化、公共衛生事件頻發、交通擁堵、資源浪費等的挑戰,人們的生活也因此受到不利的影響。而且,隨著城市化文明進程的推進,人們日益膨脹的需求與城市日益有限的供給之間的矛盾會繼續增大,未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的發展不容樂觀。基于和諧發展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智慧城市的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智慧城市并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智能化的城市,它更為準確的意義是要實現智慧技術的高度集成、智慧產業的高端發展、以人為本的高度創新和市民智慧高效的生活狀態。
1新時期我國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是以數字城市、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為支撐,以“大數據時代”的數據中心為基礎設施,在城市各個方面實現智能應用的高級城市發展形態。“智慧城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1)“智慧城市”與物聯網緊密相連。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其離不開互聯網,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它將使得任何物理的實物都可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實現了物物相連。(2)智能應用。智慧城市擁有海量的數據,要真正實現“智慧”,城市需要擁有能夠處理分析海量數據的能力。目前的“云計算”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通過云端的計算,結合互聯網技術,智慧城市通過集中整合各類信息,并將處理后的各類信息通過網絡傳遞出去,實現資源共享,網絡間的個體之間可以實現信息交互,從而完成信息的增值應用。(3)高新技術的整合。要實現智慧城市,需要整合許多高新技術,如數據采集的時候需要遙感技術、GPS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數據傳輸的時候需要網絡技術,數據處理的時候需要云計算、GIS技術等。
智慧城市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包括:(1)提升城市信息化服務品質。智慧城市是繼水、電、氣、交通外的城市第五項公共基礎設施。它能契合政府以及民生的需求,增強城市的管理效率,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帶動城市產業發展,從而不斷提升城市的品牌影響。(2)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通過移動電子商務與智慧城市的結合,可以實現信息流、資金流的融合,極大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3)提高生活信息化服務能力。建設智慧型城市,能夠使得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給人們提供各類資訊和民生信息查詢應用,豐富居民的生活,提高社會滿意度。
2新時期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現狀
在各地智慧城市如火如荼開展之際,智慧城市的建設亦暴露出諸多問題。(1)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建設“空中樓閣”。一些城市在組織智慧城市建設中,很少關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和城市特點,盲目模仿其他城市,一味地跟風建設,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2)統籌管理和頂層設計不全面,總體規劃不清晰。全國尚未有統一的智慧城市評價標準,從而對地方智慧城市很難予以規劃。部分地方存在智慧城市項目一哄而上、基礎參差不齊、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的狀況,信息孤島比比皆是。(3)過于依賴政府,缺乏主觀能動性。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設往往依賴于政府投資,使得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難以發揮,無法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智慧城市建設,中西部本就缺乏資金,最終將導致智慧城市建設難以持續推進。
3新時期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策略
3.1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規范標準體系的建立
針對目前智慧城市建設項目遍地開花、缺乏長遠規劃的現狀,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從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標準規范體系。這既需要加強政策引導保障機制方面的體系建設,也需要加強技術規范體系建設。地方政府需要結合實際現狀,在充分分析當地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要經過多方論證,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戰略,以確保項目可落地實施。
3.2搭建開放式合作平臺促進社會資本流入
由政府牽頭,搭建開放式合作平臺,以公共合作平臺為載體,建立產、學、研、用、商的合作機制,進而打破行業界限。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條件地開放數據資源,鼓勵社會企業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創新應用,保持智慧城市發展活力。政府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利用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貸款援助、風投基金等優惠政策來提供支持,引導民間資本通過多種渠道進入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領域,如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智慧教育。
3.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智慧城市的建設設計到很多高新技術,如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所以建設智慧城市需要整個城市強大的網絡基礎設施,完善移動通訊網絡建設,加強物聯網試點推廣,推進云計算的發展。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基礎設施往往采用集約化的“云”建設方式,無需部門重復自建,盡可能減少資源的重復浪費;構建共性系統和平臺,節約各部門系統建設費用。
3.4加強數據共享,提高政務效能
“數據割據”、“數據孤島”和“數據碎片”現象已成為制約政府效能提升的突出問題。智慧城市建設注重數據資源的融合共享,通過對政府各個部門既有數據庫的整合共享,可以推動政府信息資源的高效互聯互通,極大地提高政府各部門間協同辦公能力和為民辦事效率,并大幅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3.5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
大數據作為云計算、物聯網之后IT行業又一大顛覆性的技術革命,與智慧城市建設息息相關。出臺大數據產業發展與應用規劃綱要,規劃建設大數據產業基地,出臺專項政策,成立產業發展基金,搭建研發創新平臺,吸引三大電信運營商、知名大數據企業以及互聯網領軍企業落戶。積極培育本地大數據企業,進一步培養和引進大數據專業人才、領軍人才、應用型人才,重點發展數據獲取、存儲、集成、挖掘、管理、融合、安全、可視化、建模等技術以及大數據一體機、新型架構計算機、大數據獲取工具、大數據管理產品、大數據分析軟件等硬件裝備和軟件產品,逐步打造形成國家級數據存儲與備份中心和全國數據資源聚集服務區。
3.6以落實民生為目標,促進可持續發展
智慧城市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化,是以人為本、質量提升和智慧發展的城市化。智慧城市的試點也必將規范和推動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構筑創新2.0 時代的城市新形態,引領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市化。
結語
智慧城市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大工程,運營商要充分利用其網絡資源優勢和運營經驗,在完善自身網絡架構的基礎上,尋求多方合作,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思路,實現智慧城市建設和業務收入的同步增長。作為重大的創新和投資的驅動力,盡管面臨著諸多問題,但不能否認智慧城市依然
是當下及以后發展的一個大趨勢。隨著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推進和指標體系的逐步完善,也將逐步規范和推動國內智慧城市的健康發展。揚州作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城市,在城市特質、區位優勢、產業基礎等方面具有天然稟賦,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王洪軍,黃宇芳.運營商信息化產品和服務提供的組合策略[J].廣東通信技術,2007(3).
[2]宋杰.面向多類型數據源的數據倉庫構建及ETL關鍵技術的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08.
[3]徐春燕.智慧城市的建設模式及對“智慧武漢”建設的構想[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4]劉尚海.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運營商業模式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3(8).
[5]徐亮,梁景原,楊天開.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建設現狀與面臨挑戰[J].科協論壇,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