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紅
【摘 要】模板工程在鋼筋混凝土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筆者從工作實踐中總結并參考有關資料,分析模板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總結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模板工程;質量通??;防治措施;整體穩定性;空間剛度
0 引言
由于模板尺寸錯誤、固定不牢而造成的工程質量問題時有發生,必須加以高度重視。下面就模板工程有關質量問題及其防治措施做一簡要論述。
1 杯形基礎模板
1.1 質量缺陷
杯基中心線不準;杯口模板位移;混凝土澆筑時芯模浮起;拆模時芯模起不出。
1.2 原因分析
杯基中心線彈線未兜方;杯基上段模板支撐方法不當,澆筑混凝土時,杯芯木模板由于不透氣,產生浮力,向上浮起;模板四周混凝土下料不均勻,振搗不均衡,造成模板偏移;操作腳手板擱置在杯口模板上,造成模板下沉;杯芯模板拆除過遲,粘結太牢。
1.3 防治措施
杯形基礎文模應首先找準中心線位置標高,先在軸線樁上找好中心線,用線墜在墊層上標出兩點,彈出中心線,再由中心線按圖彈出基礎四面邊線,耍兜方并進行復核,用水平儀測定標高,然后依線支設模板;木模板支上段模板時采用抬把木帶,可使位置準確,托木的作用是將木帶與下段混凝土面隔開少許間距,便于混凝土面拍平。
2 帶形基礎模板
2.1 質量缺陷
沿基礎通長方向,模板上口不直,寬度不準;下口陷入混凝土內;側面混凝土麻面、露石子;拆模時上段混凝土缺損;底部上模不牢。
2.2 原因分析
模板安裝時,掛線垂直度有偏差,模板上口不在同一直線上;鋼模板上口未用圓鋼穿入洞口扣住,僅用鐵絲對拉,有松有緊;或木模板上口未釘木帶,澆筑混凝土時,其側壓力使模板下端向外推移,以致模板上口受到向內推移的力而內傾,使上口寬度大小不一;模板未撐牢,在自重作用下模板下垂。澆長混凝土時,部分混凝土出模板下口翻上來,未在初凝時鏟平,造成側模下部陷入混凝土內。
2.3 防冶措施
模板應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和鋼度,支模時,垂直度要找準確;鋼模板上口應用R8~10圓鋼套入模板頂端小孔內,中距500~800mm。木模板上口應釘木帶,以控制帶形基礎上口寬度,并通長拉線,保證上口平直;上段模板應支撐在預先橫插圓或預制混凝土墊塊上,木模板也可用臨時木撐,以使側模支承牢靠,并保持高度一致;發現混凝土由上段模板下翻至下段,應在混凝土初凝前輕輕鏟平至模板下口,使模板下口不至于卡牢。
3 梁模板缺陷
3.1 質量缺陷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撓;梁測模炸模(模板崩坍);拆模后發現梁身側面鼓動鼓出有水平裂縫、掉角、上口尺寸加大、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間,拆除困難。
3.2 原因分析
模板支設未校直撐牢,支撐整體穩定性不夠;模板沒有支撐在豎硬的地面上?;炷翝仓^程中,由于荷載增加,泥土地面受潮降低了承載力,支撐隨地面下沉變形;梁底模未按設計要求或規范規定起拱;未根據水平線控制模板標高;側模承載能力及剛度不夠,拆模過遲或模板未使用隔離劑;木模板采用黃花松或易變形的木材制作,混凝土澆筑后變形較大,易使混凝土產生裂縫、掉角和表面毛糙。
3.3 防治措施
梁底支撐間距應能保證在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載作用下不產生變形。支撐底部如為泥土地面,應先認真夯實,鋪放通長墊木,以確保支撐不沉陷。梁底模應按設計或規范要求起拱;梁側模應根據梁的高度進行配制,若超過60cm,應加鋼管圍檀,上口則用圓鋼插入模板上端小孔內。若梁主超過700mm,應在梁中加對穿螺栓,與鋼管圍擦配合,加強梁側模剛度及強度。
4 樓梯模板
4.1 質量缺陷
樓梯側幫露漿、麻面,底部不平。
4.2 原因分析
樓梯底模采用鋼模板,遇有不能滿足模數配齊時,以木模板相拼,樓梯側幫模也用木模板制作,易形成拼縫不嚴密,造成跑漿;底板平整度偏差過大,支撐不牢套。
4.3 防治措施
幫在梯段處可用鋼模板,以2mm厚薄鋼板模和8號槽鋼點焊連接成型,每步兩塊側幫必須對稱使用,側幫與樓梯立幫用U型卡連接;底模應平整,拼縫要嚴密,符合施工規范要求,若支撐桿細長比過大,應加剪刀撐撐牢;采用膠合板組合模板時,樓梯支撐底板的木龍骨間距宜為300~500mm,支承和模托的間距為800~1000mm,托木兩端用斜支撐支柱,下用單楔楔緊,斜撐間用牽杠互相拉牢,龍骨外面釘上外幫側板,其高度與踏步口齊,踏步側板下口小支撐,以保證踏步側板的穩固。
5 現澆板模板
5.1 質量缺陷
板中部下撓;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時梁邊模板嵌入梁內不易拆除。
5.2 原因分析
模板龍骨用料較小或間距偏大,不能提供足夠的強度及剛度,底模未按設計或規范要求起拱,造成撓度過大;板下支撐底部不牢,混凝土接觸面平整度超過允許偏差;將板模板鋪釘在梁側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模內,澆筑混凝土后,板模板吸水膨脹,梁模板鋪釘在梁側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模內,澆筑混凝土后,板模板吸水膨脹,梁模也略有外脹,造成邊緣一塊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內。
5.3 防治措施
樓板模板下的龍骨和牽杠木應由模板設計計算確定,確保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支承面要平整;支撐材料應有足夠強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穩定性;支撐如撐在軟土地基上,必須將地面預先夯實,并鋪設通長墊木,必要時墊木下再加墊模板,以增加支撐在地面上的接觸面,保證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發生下沉(要采取措施消除泥地受潮后可能發生的下沉)。
6 墻模板
6.1 質量缺陷
炸模、傾斜變形,墻體不垂直;墻體厚薄不一,墻面高低不平;墻根跑漿、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將裹住,拆模困難;墻角模板拆不出。
6.2 原因分析
鋼模板事先未作排版設計,未繪排列圖;相鄰模板未設置圍檁或圍檁間距過大,對拉螺栓選用過小或未擰緊;墻根未設導墻,模板根部不平,縫隙過大;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鄰兩塊墻模板拼接不嚴、不平,支撐不牢,沒有采用對拉螺栓來承受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以致混凝土澆筑時炸模;或因選用的對拉螺栓直徑太小或間距偏大,不能承受混凝土側壓力而被拉斷。
6.3 防治措施
墻面模板應拼裝平整,符合質量檢驗評定標準;有幾道混凝土墻時,除頂部設通長連接木方定位外,相互間均應用剪刀撐撐牢,墻身中間應根據模板設計書配制對拉螺栓,模板兩側以連桿增強剛度來承擔混凝土的側壓力,確保不炸模(一般采用R12~R16mm螺栓)。兩片模板之間,應根據墻的厚度用鋼管或硬塑料撐頭,以保證墻體厚度一致。
7 雨篷模板
7.1 質量缺陷
雨篷根部漏漿露石子,混凝土結構變形。
7.2 原因分析
雨篷根部底板模支立不當,混凝土澆筑時漏漿;雨篷根部膠合板模板下未設托木,混凝土澆筑時根部模板變形;懸挑雨篷其根部混凝土較前端厚,模板施工時,模板文撐未被重視,未采取相應措施。
7.3 防治措施
進行模板翻樣,重視懸挑雨篷的模板及其支撐,確保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及穩定性;雨篷底模板根部應覆蓋在梁側模板上口,其下用50@100mm木方頂牢,混凝土澆筑時,振點不應直接在根部位置;懸挑雨篷模板施工時,應根據懸挑跨度將底模向上反翹2~5mm左右,以抵消混凝土澆筑時產生的下撓變形,懸挑雨篷混凝土澆筑時,應根據現場同條件養護制度的試件,當試件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以上時,方可拆除雨篷模板。
8 結束語
總之,作為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模板工程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建筑工程整體的質量,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張瑩.淺談房屋建筑施工中模板工程的質量控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2(34):34-37.
[2]張志敏.建筑模板施工質量控制管理措施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33):67-69.
[責任編輯: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