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東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建設標準的提高和土地利用價值的增高,中、大城市的建筑業除高層商貿型大樓(大廈)外,中高層建筑住宅樓建設仍然是主要發展趨勢。如何在中高層建筑住宅樓中解決好電氣設計中的一些關鍵問題,確保中高層建筑住宅樓的建設質量和滿足住宅戶對生活必備建筑設施的需求,對中高層建筑住宅樓建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照明設計,配電設計,有線電視、電話系統設計,房屋防雷接地設計等方面談談在設計中的一些體會。
【關鍵詞】中高層建筑住宅;電氣設計;弱電;消防
社會經濟體制改革及技術經濟的迅速發展,帶動國民經濟得到了迅速崛起,個人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刺激了居住建筑與人民環境建設向更大跨度和更高水平邁進。現代住宅的發展,使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與住宅建筑電氣設計同時進入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新高潮。住宅建筑的電氣設計是住宅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除保證住宅建筑功能要求外,還要滿足住宅建筑的安全性,舒適性,靈活性,環保性,物業管理等方面的綜合要求。隨著當今住宅消費者層次的多元化,住宅設計趨向個性化,高效節能住宅的逐漸實施,使住宅建筑電氣越來越越豐富,設計范圍越來越廣,其更新的周期也在不斷地縮短,這些都表明住宅電氣設計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核心地位,并承擔著繁重的任務。
1 工程概述
某中高層建筑設計為九層民用住宅,建筑面積3632.74平方米,建筑高度為29.9米,一至九層為民用住宅,二個單元,頂層設置電梯機房,用電負荷等級均為三級。本建筑屬于住宅小區,一梯兩戶,共9層。分為首層、標準層、九層、機房層。其中首層設有電間和訊間。住宅采用一戶一表,用電負荷設計標準:住宅6kW/戶,在一層設置集中表箱進行集中計量,公共用電負荷在園區內自維變電所內采用高壓計量。
2 中高層建筑住宅的負荷等級
一級負荷:消防用電設備,應急照明,消防電梯。一級負荷的供電要求:一級負荷要求兩個電源供電,當一個電源不工作或出現故障時,保證另外一個備用電源不會同時損壞,繼續供電,保證正常工作。
二級負荷:客用電梯,供水系統。中高層建筑住宅配電系統的供電電源應有兩回路供電,供電變壓器也有兩臺,當電力發生故障時能夠迅速恢復;當采用電纜線路是,應采用兩根電纜供電,每一根都能承受100%的二級負荷。
三級負荷雖然對供電的可靠性要求不高,只需一路電源供電。但在工程設計時,也要盡量使供電系統簡單,配電級數少,易管理維護。
3 電氣照明設計
3.1 供電系統
應急照明應采用兩個供電電源,并在末端配電箱處進行自動投切。一級負荷的非消防照明用電亦采用兩個電源供電,并在適當位置進行自動投切。三相配電干線的各項負荷宜分配平衡,最大項負荷不宜超過三相負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得負荷不宜小于三相負荷平均值的85%。
3.2 配電系統
照明系統中,每一單項回路的電流不宜超過16A,所接光源數量不宜超過25個;連接建筑組合式燈具時,光源數量不宜超過60個;連接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的單相分支回路的電流不應超過30A[1]。照明與插座宜分回路設計,且每一回路插座數量不宜超過10個(住宅除外)不同電壓級別的插座應有明顯區別。大面積場所的照明控制應考慮不同使用狀況下的照明均與度,控制方式應多樣化。
3.3 布線方式
照明系統中,中性線截面應與相線截面相同。在主要給氣體放電燈供電的三相配電線路中,其中性線截面還應滿足不平衡電流及諧波電流的要求。不同回路的線路,不宜穿在同一根管內。照明系統布線時,管內導線總線不應多于8根。室外照明供電宜采用局部TT系統,照明回路宜設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并宜在每個燈桿處設置單獨的短路保護裝置;金屬燈桿部分均應可靠接地。
3.4 照度計算
當燈具的形式、懸掛高度及布置方案確定之后,則根據被照場所的照度要求,確定每盞燈的容量及裝置總容量,或者根據已知燈具功率,計算工作面的照度,檢驗其是否符合照度標注的要求,從而調整它的布置。照度計算常用三種方法,即利用系數法,逐點計算法和單位容量法。而最常用的是單位容量法,本次設計的計算部分也全部是采用單位容量法所得[2]。
4 消防設計
4.1 可燃氣體探測器的選擇
探測器的安裝高度應根據所需探測的氣體的比重確定,可燃氣體密度小于空氣密度(如天然氣,城市煤氣),可燃氣體探測器的安裝位置應距頂棚0.3m,可燃氣體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液化石油氣),可燃氣體探測器安裝位置應距離地面0.3m。
4.2 點型探測器的設置數量和布局
探測區域內的每個房間至少應設置一只火災探測器。感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的設置應同時滿足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的要求。感煙探測器,屋頂坡角小于15度,當地面面積小于80時,房間高度小于12米時,保護半徑為6.7米;當地面面積大于80時,房間高度小于6米時,保護半徑為5.8米;當地面面積大于80時,房間高度小于12米大于6米時,保護半徑為6.7米。感溫探測器,屋頂坡角小于15度,當地面面積小于30時,房間高度小于8米時,保護半徑為4.4米;當地面面積大于30時,房間高度小于8米時,保護半徑為3.6米。
4.3 手動火災報警的設置
每個防火分區應至少設置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一個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30m。手動報警按鈕宜設置在公共活動場所的出入口處和其他明顯便于操作的部位,當安裝在墻上時,其底邊距地(樓)面高度宜在1.3~1.5m。
4.4 消防專用電話
消防專用電話應為獨立的通信系統。電話塞孔在墻上安裝時,其底邊距地高度應在1.3~1.5m。民用建筑中下列部位應設置消防專用電話分機:防水泵房、備用發電機房、變配電室、主要通風和空調機房、排煙機房、消防電梯機房、消防電梯轎廂以及消防聯動控制有關的且經常有人值班的機房等;特級保護對象建筑物各避難層應每隔20m設置一個消防專用電話分機或電話塞孔。
4.5 火災應急照明
公建、一類居住建筑的下列部位,應設置疏散照明: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以及前室、消防電梯間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疏散走道和各安全出口處。除二類居住建筑外,高層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各安全出入口應設燈光疏散走道標志和安全出口標志。疏散指示標志的間距不應大于10m。備用照明燈具宜設置在墻面或頂棚上,安全出口標志燈具宜設置在安全出口的上方,底邊距地不宜低于2m。疏散通道的疏散指示標志燈具,宜設置在走道及轉角處離地面1.0m以下墻面上、柱面或地面上,且間距不應大于20m。
5 防雷接地
本住宅屬于第三類防雷,宜采用裝設在建筑物上的避雷帶(網)進行防雷保護。接閃器:在屋頂采用25×4熱鍍鋅扁鋼及Φ12熱鍍鋅圓鋼作避雷帶,屋頂避雷帶連接線網格不大于20m×20m或24m×16m。引下線:利用建筑物鋼筋混凝土柱子或構造內兩根Φ16以上主筋通長焊接作為引下線,引下線間距不大于25m。所有外墻引下線在室外地面下1m處引出一根40×4熱鍍鋅扁鋼,扁鋼伸出室外,距外墻皮的距離不小于1m。接地極:接地極為利用樁基礎鋼筋做為接地極。引下線上端與避雷帶焊接,下端與接地極焊接,建筑物外墻設接地測試卡子。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屬構件、金屬通風管、金屬屋面、金屬屋架等均與避雷帶可靠焊接。本工程防雷接地、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等的接地共用統一的接地極,要求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姆,實測不滿足要求時,增設人工接地極。凡正常不帶電,而當絕緣破壞有可能呈現電壓的一切電氣設備金屬外殼均應可靠接地。
6 弱電設計
6.1 電話系統
本工程采用總等電位聯結,總等電位板由紫銅板制成,應將建筑物內保護干線、設備進線等進行聯結,總等電位聯結均采用等電位卡子,禁止在金屬管道上焊接。有淋浴室的衛生間采用局部等電位聯結,局部等電位箱暗裝,底邊距地0.3m。
6.2 有線電視系統
本設計有線電視系統所使用的電纜有,入戶線:SYKV-75-5,單元進線:SYKV-75-7 S32 總線:SYKV-75-9 S50。
6.3 可視對講系統設計
可視對講系統是現代化智能小區及必要的安防場所、別墅小區入口處的一套安全裝置,配合防盜門,可達到可視對講、遙控開鎖、連接管理中心,連接防盜的紅外探頭、窗磁、門磁、瓦斯泄漏等報警性能,為住戶提供方便與安全的生活,減少住戶不情愿被打擾的煩惱,也是住宅小區檔次及住戶身份的體現。隨著居民住宅的不斷增加,小區的物業管理就顯得日趨重要。其中訪客登記及值班看門的管理方法已不適合現代管理快捷、方便、安全的需求,而現代化的對講系統則可以很好的達到住戶的安全和使用要求。
主機安裝:主機安裝在防盜門不常開的部分,開一個寬115毫米,高169毫米的方孔,離地高1.5米,把主機從門外鑲嵌入方孔內,用配件固定在門上。
分機的安裝:分機常安裝在室內主要進出的門旁,離地高1.5米,先把分機的安裝底板固定在墻上,在把分機掛上。
分機電源安裝:在離分機一米以內設220V電源插座,把分機電源輸入插頭插入電源插座,輸出線頭插入可視分機底部的插座上。
7 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住宅電氣的設計向著節能環保方向發展,應該根據人居的需要和住宅的工程實際情況多方面分析考慮,嚴格遵守電力規程和國家規范,才能設計出真正讓人民滿意的住宅電氣。
【參考文獻】
[1]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建筑電氣常用數據[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36-60.
[2]劉復欣.建筑弱電系統安裝[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34-49.
[3]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21-35.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