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舟橋
【摘要】在教學中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特點,合理利用學生以前的認知和形成的概念,通過知識的遷移,來認識新概念,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優化視障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盲校 類比法 概念 組織結構
一、背景
在盲校中醫推拿專業中有很多基礎課程如實用正常人體學、傷科按摩學等課程中會反復出現許多人體組織結構的概念如神經根、椎間孔、椎間盤、微循環等。人對事物結構的認識是通過眼睛的視覺、耳朵的聽覺、鼻子的嗅覺、口舌的味覺、身體肌膚的觸覺與外界接觸發生的各種反饋思維意思產生感覺、知覺和聯想,從而產生整體的認識。其中眼睛是人體認識世界最重要的器官,大腦中大約有80%的信息是通過眼睛攝取的。在觸摸微小組織椎間盤結構時,由于學生視覺障礙,無法精確認識它們的內部形態和相互間的復雜關系,對概念的認識產生影響,讓教學雙方都產生困擾。
二、操作策略
學生對生活中常用的事物很熟悉,我們可以用類比法,將新概念納入學生認識結構中原有的有關概念,使學生得到對新概念的認識。以下是三類概念的認識試驗。
1.椎間盤。椎間盤是位于人體脊柱兩椎體之間,由軟骨板、纖維環、髓核組成的一個密封體。上下有軟骨板,是透明軟骨覆蓋于椎體上,下面骺環中間的骨面。上下的軟骨板與纖維環一起將髓核密封起來。纖維環由膠原纖維束的纖維軟骨構成,位于髓核的四周。纖維環的纖維束相互斜行交叉重疊。
提供概念的正確類比范列。把一個漢堡包比作一個椎間盤和與其相連的軟骨板。漢堡包的上層面包,中層炸雞塊,下層面包分別比作上層軟骨板,中層椎間盤,下層軟骨板;其中的炸雞塊的外層面粉,內層熟牛肉塊分別比作椎間盤外層纖維環和內層髓核。
2.在實踐中檢驗。在模型中讓學生找到椎間盤的位置及椎間盤和軟骨板的相對關系,檢驗他們的正確認知程度。
(1)神經根、椎間孔。神經根泛指周圍神經與腦或脊髓的連接部,是人體各種發射條件必須要經過的部位。
臨床上常習慣地特指脊神經根。每一對脊神經都有一對前根和一對后根。前、后根在椎間孔處匯合為脊神經。前根屬運動性,后根屬感覺性。故神經根受損后,可出現感覺或和運動功能的障礙。
椎間孔是由椎骨的椎下切跡和下一塊椎骨的椎上切跡構成。椎間孔是節段性脊神經出椎管,及供應椎管內軟組織和骨結構血運的血管及神經分支進入椎管的門戶。上下界為椎弓根,前界為椎體和椎間盤的后外側面,后界為椎間關節的關節囊,黃韌帶外側緣亦構成部分椎間孔后界。
1.提供概念的正確類比范列。把自來水管、污水管并排出墻孔比作神經根出椎間孔。其中自來水管和污水管分別比作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兩條水管共同從一個墻孔出來比作兩根神經根在椎間孔處匯合并穿出;墻孔卡壓導致自來水流不進,污水排不出比作椎間孔狹窄導致神經卡壓出現感覺或運動功能障礙。
2.相似舉例。讓學生們根據形成的神經根和椎間孔的概念再舉一個相似的例子,來進行鞏固檢驗和清除錯誤的概念。
(2)微循環。微循環是指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是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其中包括三種形式的通路
1.迂回通路(營養通路):①組成:血液從微動脈→后微動脈→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真毛細血管→微靜脈的通路;②作用:是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了充足的物質交換的主要場所。
2.直捷通路①組成:血液從微動脈→后微動脈→通血毛細血管→微靜脈的通路;②作用:促進血液迅速回流。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見。
1.提供概念的正確類比范列。把人從河的一岸走向另一岸比作血流從微動脈流到微靜脈。其中走路悠閑的從一岸行走,并在岸邊村莊逛了一圈和村里人相互問候比作最復雜的迂回通路(營養通路),在這條通路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了充足的物質交換;朋友在對岸等趕時間,看到不遠處有座橋,跑著從橋上過比作血流的直捷通路,目的是為了促進血液迅速回流。
2.相似舉例。讓學生們根據形成的微循環及通路的概念再舉一個相似的例子,來進行鞏固檢驗和清除錯誤的概念。
三、結果分析
在職高一(1)兩個班級中,分別以類比法和傳統講授法來講授椎間盤、神經根椎間孔、微循環這三個概念,檢驗認識的結果。結果顯示其中職高一(1)9人中,能進行類比聯系的人數為5人,能精確識別模型的人數為8人; 職高一(2)10人中,能進行類比聯系的人數為2人,能精確識別模型的人數為2人。通過此試驗從一定意義上肯定了類比法在認識這類比較抽象的難以看清觸摸的醫學概念中有了不錯的解決方法。
類比法是在概念學習中根據人的認知過程來實現的有效的概念學習方法,在動態的開放的課堂環境中,它使很多學生多獲得了發言表現的機會,并能提出各種千奇百怪的想法,加強了對復雜醫學概念的理解,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利于盲生的自主發展,也教會了學生如何去思考,讓學生學會了解釋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教學中更要恰當地選擇類比對象,全面深入地分析兩個類比對象的各種屬性,充分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似性,課堂才能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