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紀平
【摘要】課外體育活動好與壞,直接影響體育的發展。在我國教育與學校體育的發展中,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認識,即使在同一時期的認識也有不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和特征多種多樣,是體育課的繼續延伸和補充。課外體育鍛煉是有鮮明的群眾性的,其目的在于從學生個人的實際出發,追求身心愉快、增強體質,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和才能,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使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關鍵詞】中學生 課外體育活動 課余時間 全面身體鍛煉
隨著國家對學校素質教育實施全面改革的推進,體育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但是中學生課外活動作為學校體育中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同時課外體育活動好與壞,直接影響體育的發展。在我國教育與學校體育的發展中,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認識,即使在同一時期的認識也有不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和特征多種多樣,是體育課的繼續延伸和補充。我國的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在改革上提出了諸多問題,因此,有的人不滿足課堂教學的傳統形式,提出“第二課堂”“第二渠道”等等。如何理解和認識體育教學與課外活動,以及課外活動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與作用,這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與探討的問題。
一、課外體育活動的意義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課外體育鍛煉是利用課余時間,運用各種身體練習的方法,結合自然力和衛生措施,進行經常的全面身體鍛煉,以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鍛煉習慣,調節精神和豐富課外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課外體育鍛煉的特點
1.以健康快樂為目的,追求鍛煉的實效性。課外體育鍛煉是有鮮明的群眾性的,其目的在于從學生個人的實際出發,追求身心愉快、增強體質,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和才能,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使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2.組織形式靈活,內容方法多樣。課外體育鍛煉具有鮮明的課余性,它不受課程、大綱教材等因素的制約。因而組織方法非常靈活,既可以班級形式進行,也可以小組或個人的形式進行,活動內容也豐富多彩,可以根據每個人情況和要求進行選擇。
三、課外體育活動原則
1.自覺性原則。自覺性原則是課外體育活動的優點之一。“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就有了目的,同時也增強了自覺性。這樣才能自覺積極地投身于鍛煉活動,要求明確“生命在于運動”的科學道理,同時鍛煉過程中務必做到“意念專一”,拋除一切雜念。
2.適量性原則。適量性原則主要是指鍛煉要有適當的生理負荷,并在漸進的基礎上有節奏地加大,并應隨著人體機能的變化而變化。因在上體育課時,出現了“體質好的吃不飽,體質差的吃不了”的現象,所以,課外體育活動的鍛煉能明顯地克服這一現象。但在運用實施中也應該注意二點:第一,通過鍛煉中的生理測定和鍛煉后的自我感覺,做到勤而行。第二要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運動負荷量、強度和間隔。
四、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的關系
在討論和研究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時,首先應弄清楚它們的概念與內涵,它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一些特點。
體育課要按照體育教學大綱,面向全體學生,并認真制定教學計劃,系統地進行教學。每次課的內容和任務都是全學年,全學期的一部分,以保證其系統性與連續性。體育教學在體育場地,器材的使用上,能夠首先得到保證,體育教學要根據不同的年級進行系統的成績考核,并評定出優劣。此外,體育教學比課外體育活動與其它一些體育組織形式更有系統性,連續性、全面性、穩定性和法定性。
學校體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能,并指導學生運用這些知識,技能鍛煉身體,但是,掌握技術和提高運動技巧,是與練習的時間與次數密切相關的,因此學生需要在課外活動中利用一部分時間來復習和鞏固在課堂教學中所獲得的體育技術,技能。
五、學校要重視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學校要做到普及與提高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一般項目與《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結合,傳統項目與全面鍛煉結合,運動競賽與宣傳教育結合。
學校體育課外活動對于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增長體育知識,促進健康和提高運動水平等有其特殊的作用,每個學校均可根據自己的師資條件,場地器材設備和學生的愛好,選擇一兩項運動,長期開展,使之形成傳統。總之,每個學校課外體育活動都要形成一種氣氛,一種氛圍,形成一種傳統,一種特色。
課外活動在滿足學生個人的愛好和發揮個人專長方面,比體育課有更大優越性。因此,課外活動對鍛煉身體的實效性,具有自己的優勢。
綜上所述,我們在強調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的同時,決不能忽視課外體育活動在學校體育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是不能相互代替的組織形式。因此,學校在上好體育課的基礎上,必須積極認真地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做到課內外密切結合,更好地完成學校體育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