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丹丹 項光亞
摘 要:為提高藥劑學教學效果,選擇藥劑學中緩控釋制劑章節,引入PBL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理論聯系實際,提出課程設計思路與具體實施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進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適應新一代高素質高水平藥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關鍵詞:PBL 藥劑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000-00
藥劑學是藥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既有抽象的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涉及面廣。劑型是藥劑學的重點教學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通常是按照劑型的概念、特點、輔料、制備方法、質量評價等順序進行講解。這種講述模式盡管在條理上比較清晰,但由于劑型太多,學生很容易混淆,張冠李戴,普遍反映藥劑學比較枯燥難學,知識點多且缺乏連貫性,碰到具體問題仍感到無從下手。
以問題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討論式教學是近四十年來在世界各國高等院校日益受到重視的教學模式[1] 。PBL將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成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理論聯系實踐,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我國,這一方法在藥劑學教學當中的應用尚處于摸索階段[2, 3]。為此,我們對某些重點章節、重點劑型采用PBL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動學生的主動思維,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
1 具體實施
1.1 教學內容
緩控釋制劑是藥劑學重點且難度較大的教學內容之一,涉及知識面廣、綜合性強。我校藥學本科的課程設置中,藥劑學安排在第3學年下學期授課。此時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藥學基礎以及文獻調研能力。同時學生在藥劑學固體制劑章節中已經系統學習了與口服固體制劑相關的單元操作、劑型特點、常用輔料、制備方法以及質量評價等內容,故本次教學實踐選擇“緩控釋制劑”這一內容展開。具體教學中,通常是以口服制劑為例,學習不同緩控釋制劑的特點、設計原則、常用輔料、釋藥機制及評價方法等。
1.2 小組學習
首先由教師簡單講授緩控釋制劑的特點以及處方設計時應該遵循的原則,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小組給出不同類型的主藥,包括藥物的結構、名稱、理化性質、臨床適應癥、使用方法和劑量,要求學生設計不同類型的口服緩釋或者控釋制劑,包括骨架型緩釋制劑,膜控型緩控釋制劑和滲透泵型控釋制劑。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我們要求每一位同學在小組學習之前需提交調研報告,并以10%的比例計入最終成績。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集思廣益,確定最終的劑型和處方設計,并且制備多媒體幻燈片,各組同學派1名代表在全班匯報。
1.3 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每組發言的同學從處方設計、緩控釋原理、制備方法、注意事項及問題討論等5個方面進行闡述,匯報完畢后,該組其他同學可做補充匯報。然后全班同學和教師可針對其匯報內容提出問題或發表不同意見。從已有課堂反饋來看,課堂討論環節非常熱烈,例如制備硝苯地平緩釋片的同學,針對硝苯地平溶解度小的問題,采用粉碎過篩的方法增大藥物在輔料中的分散度,同時采用緩釋輔料羥丙甲纖維素制備親水凝膠緩釋片劑;有的同學則提出也可將硝苯地平原料藥進行預處理,制備成固體分散體或環糊精包合物來增大藥物溶解度;還有同學針對硝苯地平藥效很強的特點提出設計成滲透泵片可達到零級釋藥的效果,不但可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還可以減少親水凝膠骨架片中藥物的突釋現象,更利于臨床安全;也有同學指出如果制備成滲透泵片,制劑的成本增加,導致病人經濟負擔加重。教師在課堂討論中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不但需要控制討論的節奏與時間,還需要隨時解答同學提出的疑難問題,最后需對該組同學的處方設計進行點評,指出存在問題并引導學生加以完善。
1.4 課堂小結
討論結束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結合不同類型的藥物,闡明緩控釋制劑處方設計的一般規律和總體思路。對在匯報過程中同學暴露的問題如查閱文獻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的欠缺等,教師也要在給予充分肯定的基礎上指出問題所在并積極引導,避免使學生生產生挫敗感,培養學生進一步主動學習的熱情。
1.5 實驗驗證
結合我校藥劑學設計性實驗“口服緩釋片劑的制備及質量評價”,各組同學對設計好的處方進行實踐操作及驗證。例如學生可以采用固體分散技術、環糊精包合技術或粉碎工藝增大硝苯地平溶解度,選擇不同的緩釋輔料(親水凝膠類、非溶蝕類或生物溶蝕類等),采用濕法制粒壓片工藝或粉末直接壓片工藝制備緩釋片,并通過硬度檢測、片重分析及溶出度實驗考察所制緩釋片劑的質量,在無形中完成了一次制劑研發的完整過程,充分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思維與動手能力。實驗結束后書寫實驗報告,實驗成績以40%的比例計入總成績。
1.6 教學效果
為了考察PBL在藥劑學教學中的教學效果,我們對參加本次教學活動的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喜歡PBL教學方法,認為該方法能更有效的利用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習的目的性與趣味性,提高了文獻檢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更加系統牢固的掌握理論知識并與實際緊密聯合,并且增進了同學間情感、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
2 討論
2.1 PBL教學對學生的影響
PBL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討論、學生互動式學習替代教師講授。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由被動接受轉變為帶著問題主動探求,是一個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由于要面向全班匯報并及時回答來自其他同學和教師的提問,因此必須在課前認真準備,帶著問題去看書、查閱相關文獻,理清思路,對所得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并提煉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從這個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體會到知識獲取的快樂及知識應用的意義,會產生強烈的主動學習精神[4]。課程開始前學生對緩控釋制劑的認識僅停留在“緩控釋制劑能延緩釋藥,增加服藥間隔時間”的水平。課程結束后,學生不但深刻理解了緩控釋制劑的概念、原理等知識,并能加以靈活應用,針對不同類型的藥物知道如何設計合適的劑型、選擇適當的輔料和制備工藝。進一步通過與實驗教學的有機結合,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動手能力得到提高,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更加緊密,真正達道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2.2 PBL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盡管PBL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但教師仍然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對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要求更高。我們從教學實踐中體會到,設計好的討論問題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拓寬知識面、注重平時工作中知識的積累。此外,還需轉變教學觀念,積極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培養較強的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等。
2.3 PBL教學對實驗教學條件的要求
在PBL教學中,除了主藥由老師選定,輔料和工藝路線都由學生確定。傳統的驗證性實驗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教學要求,需要增加設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的比例,并與PBL理論課教學內容緊密聯系,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中,成就感增強,不但鞏固了理論知識,也能培養學生的科研熱情和興趣。
3 結語
通過PBL教學,學生的學習熱情、分析問題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改善。但PBL教學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PBL比較適合小班教學,教師能較好的掌控課堂討論節奏,方便與學生交流。但目前除了有些藥學基地班人數較少之外,藥劑學通常是100多人的大班授課,因此我們還需不斷完善與創新,摸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PBL教學方式,最終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藥劑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Gilkiso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 expertise: the need for different questions[J]. Med Educ. 2004, 38(9): 925-926.
[2] 靜高,藏儲,丁雪鷹,等. 藥劑學教學改革中應用PBL教學法的初步探索[J]. 藥學實踐雜志. 2009, 27(3): 231-235.
[3] 賈乙,李曉輝. PBL教學法在藥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導報. 2011, 8(33): 134-135.
[4] 丁敏,杜守洪,馬龍,等. 基于我國實際對PBL與傳統教學結合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08(12): 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