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恩
摘 要: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在基建工作中樹立低碳理念,弘揚低碳文化,貫徹低碳制度,重視節能環保設施建設,對高職院校綠色基建作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高職院校 綠色基建 管理方法 研究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000-02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示范高職院校,校園面積2216畝,建筑面積60余萬平方米,現有11個學院,79個專業,在校生2.4萬人。基建處樹立綠色建筑理念,加大節能環保設施建設,弘揚低碳文化,打造“綠色大學”成績顯著,被當地政府評定的“學校節能目標責任制考核達標單位”。廣大師生在校園里受到綠色文化薰陶,自覺投身節約型校園建設。2012年生均用水43.7立方米,用電503.1度,處于同類高校的先進行列,被金華市評為“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先進集體”和“金華市節能工作先進集體”。
1 樹立綠色基建理念
1.1 校園建設符合綠色要求
高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知識密集、人文薈萃,校園建設要創造精美的建筑空間環境,為校園環境賦予文化內涵,注入人的思想、行為和情感,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基建處根據大學校園環境育人的要求,開展綠色基建,做了以下工作:
(1)環境設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校園建設、修復中不破壞自然環境,不給自然景觀留下人工痕跡,不破壞有價值的綠化植被,不破壞小動物棲息地;(2)節約資源,充分利用建筑資源?;ㄌ帉⑼恋?、水、樹木、風和太陽能等自然資源視為一種資本,如高效利用土地、選擇環保型建材、正確處理廢棄物、保護與有效利用風源與水資源;(3)以人為本,營造大學校園文化。基建處在綠化景觀、奇石藝術、雕塑藝術、亮燈工程等設計上本著體現校園文化,體現校風要求,體現積極向上的風貌,給師生創造熱愛的心理“磁場”,在無形中統攝師生的靈魂,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1];(4)建筑空間,達到健康、適用和高效的要求。基建處設計的校園建筑有濃郁的文化傳承意境,校園植物空間構成做到有利于植物栽植養護,校園建筑空間保障了學生文體活動和休讀的需要。
1.2 樹立綠色基建理念
二氧化碳是氣候變暖的主要來源,在工程建筑中使用能源會產生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綠色建筑要求建筑用地的土壤無毒、無有害物質,地下水純凈,施工和裝修時最大限度減排二氧化碳。綠色基建的理念是有效抑制二氧化碳產生?;ㄌ巿猿志G色基建理念,其做法是:
(1)節約能源,利用太陽能,采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安裝自然通風設置;(2)節約資源,在建筑設計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中,充分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3)回歸自然,建筑外部與周邊環境相融合,保護自然生態環境;(4)營造健康的生活環境,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建筑和裝修材料,處理廢舊物資符合環保要求。
2 重視節能環保設施建設
2.1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基建處在學生浴室改造過程中,選用經濟耐用、綠色環保的節能材料,為學校學生提供“綠色洗浴”。 學生公寓標準化改造要求熱水進房間,采用空氣能供應熱水,每年節電50多萬度。4萬多平方米的圖文信息大樓的設計和施工中充分考慮節能,選好用優質節能低碳材料,大樓玻璃幕墻選用“low-e”玻璃,利用自然采光和太陽光熱,達到了保溫效果。
2.2 教學大樓建設人性化
階梯教室改造時考慮到學生上課視野的舒適度,合理選擇教室面積與黑板的比例,科學確定黑板位置;為便于學生擺放書本和學習用品,增大了課桌的寬度;為使學生座椅舒適,進出方便,增加了地面臺階的前后寬度。針對學生宿舍用電超負荷的情況,新建學生宿舍在電氣設計、變壓器及燈具的選擇上從節能降耗的角度進行論證,確定最佳方案。對實驗大樓改造,在大型設備安置、水電線路改造等項目全程跟蹤,確保環保與施工質量。
2.3 試點考核教學樓能源消耗量
基建處以師范學院和醫學院的教學樓為考核對象進行試點,將全年用電量一次性分攤到所對應的建筑面積上得出的能源消耗量指標 [kWh/m2.年] [2]。這二個學院的用電需求不同,所以教學樓全年每平方米分攤的電耗相差很大,基建處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制定一個既能保證教學質量,又符合節能要求的各類專業能源消耗量指標。
3 當好培養“綠色公民”的助手
3.1 承建部分“綠色公民”課程
學校把“綠色公民”納入高職人才培養計劃,開設“綠色公民”課程?;ㄌ巺⒑陀媱潊⑴c的課程有:“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 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 城市園林專業”、“ 商品花卉專業”、“ 環境監測與減排技術專業”、“ 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專業”、“ 建筑工程技術”等,目前正在著力建設校內實訓基地,部分實訓基地已成為浙江省高職高職院校示范性實訓基地。
3.2 培養學生的環保習慣
基建處利用自身優勢幫助學生在“衣食住學行”五個方面培養環保習慣。在飲食方面,倡導“光盤”活動,為學生食堂做了永久性宣傳牌;在穿戴方面,倡導自己動手洗涮,為學生宿舍配了洗衣機;在住宿方面,倡導節水節電,為公寓安裝了水電表等計量裝置;在出行方面,提倡選擇校車或騎自行車外出,在校園內建設校車停車棚;在學習方面,要求自然采光達到300個勒克斯(lx)時不開電燈,基建處輔導學生學習GBJ133-90民用建筑照明設計標準和測算方法。
3.3 提供“綠色”實訓基地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遵循“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理念,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開創了基地、招生、教學、科研、就業“五位一體”育人模式,結合“綠色基地”實踐活動,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創辦“校內基地生產化,校外基地教學化”的辦學模式,基建處利用校園基建項目為學生提供校內基地,講解綠色施工的要求與方法。工程建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的前提下,講解科學管理和節知識,減少對環境有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四節一環保” [3](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方法。
3.4 使校園成為環境育人的場所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有多年的發展歷史,有一定的文化積淀,基本建設繼承和發揚歷史文脈,并賦予時代的氣息,運用合乎美學要求的設計語言,通過建筑、廣場、雕塑、綠化等設計要素,精心組織有序的校園物質空間環境。對山體、綠化等環境要素加以合理利用,建筑布局悉心安排,營造出連綿一體的綠色開敞空間,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道路布置結合現狀,順應地形,便捷而順暢。建筑布局秩序與自由有機結合,采用軸線的設計手法,對相關學院、學生食堂等建筑進行組織,改變建筑布局的無序狀態,促成校園主體空間序列和標志性建筑的形成。醫學院、經管學院、藝術學院、師范學院等教學大樓相對自由布局,與現狀保留建筑相協調,局部地段建筑相互關聯,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空間。構筑有著深刻內涵和品位的校園藝術環境,體現校園文化和低碳環境的育人作用,同時給師生以美的享受。
4 弘揚低碳文化
4.1 低碳校園建設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座落在風景秀麗的大黃山麓,東臨“借山光以悅人性,假湖水以靜心情”的金湖,西靠“一枕春眠到日斜,夢回直到小山茶”的中國茶花園,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塑造了生態校園的良好形象。基建處在規劃校園建設時充分考慮低碳、節約、環保的要求,規劃符合多功能的校園布局。如建設圖文信息中心大樓依照自然條件,保留原有的山林坡地,主動給一片松樹林讓路,減少了對自然生態的破壞。做到教學辦公用房、生活用房、活動用房的建設和維修有科技含量,體現低碳環保,保證環境舒適。綠色低碳的理念還體現在學校日常的運行管理環節中,2011年,王振洪院長率隊赴歐美訪問后,擬定了把生態工程引進校園的綠色計劃?;ㄌ帍男@廢水的處理入手,實行雨污分流,使雨水經過沉淀成為景觀用水,提高了雨水的利用效率,同時采取最佳管理技術,減少地表水流的沖擊帶來的水土流失,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用于沖涮廁所、澆灌花草、清洗路面等?;ㄌ庍€協助后勤處在公共綠地上安裝了噴灌設施,根據氣候、土壤和不同花草樹木生長需要,合理灌溉。同時,指派專業技術人員對灌溉設施進行檢查與維護保養,杜絕跑、冒、滴、漏現象。園林綠地照明設計使用節能燈具,節省電耗。每幢大樓都設計了化糞池,在寒、暑假期間清理,將發酵物給植物施肥,促進植物的生長。
4.2 低碳文化建設
建設具有低碳特色的環境,需要具有藝術審美造型的特色裝飾,它不同于普通的裝飾裝修,它融入了學校辦學理念、低碳文化、辦學特色等?;ㄌ幗ㄔO“十三個名人雕塑”、“體育運動雕塑”、“校友亭”等雕塑群,園林和休讀點,每一幢建筑都會為給學生的記憶留下烙印,值得終生記憶。低碳文化建設體現了辦學特色、校訓校風和人文精神,還配合學校開展節水周、地球一小時、文明寢室、節約型校園建設等形式多樣的低碳活動,啟發廣大師生從身邊的事做起,積極參與節能環?;顒?。2013年征集低碳、節能減排“金點子”451個,有12個涉及基本建設投資和管理方面的點子被采納。
5 貫徹低碳制度
5.1 建立低碳監管制度
基建處在新建筑項目中積極推廣中水回用、綠色照明和智能控制等技術和設備的運用。收集、整理移交學校各建筑樓體的水電管網圖紙、地下給、排水管網圖紙。由校領導、工程和審計人員組成的專家組對項目建設各個階段實施節能專項審查,從多個環節把關。在環境設計方面:審計綠化率,硬化路面分布及路面遮陽等指標,以減熱島效應,降低建筑物損耗的能耗。圍護結構設計方面:針對學?,F有的樓房的屋面、墻體、窗戶等圍護結構情況,審計保溫、隔熱、遮陽方面是否達標;設備系統設計方面:審計提高空調、照明及其它設備的能效比方案的可行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審計太陽能、風能、雨水使用的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基建處對建筑圍護結構節能和系統功能兩大部分性能實施檢驗,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性能檢測的內容是墻體、屋面的傳熱系數、隔熱性能,測定幕墻氣密性能和外窗氣密性和傳熱系數。檢驗系統功能內容有采暖、空調、設備、配電、照明、監測與控制系統,冷、熱管網輸送效率或損耗,供冷、熱水系統的補水率,循環水泵的單位輸冷、熱耗電量,冷水機組的能效比,風機單位風量耗電量,保溫風管和冷、熱水管道的外表面溫度,平均照度與照明功率密度等?;ㄌ幍膶ㄖ茉词褂煤凸澞芄芾韲栏駡绦械吞家幎?,使師生感受到住房低碳生活無處不在的氛圍之中。
5.2 解決綠色基建難點問題
基建處按綠色建筑評價指標的要求,制定目標、明確責任、進行過程控制,并最終形成規劃設計、施工與竣工階段的過程控制報告。
在建筑設計時,“既要考慮單體建筑,又要考慮學校的統籌規劃和總體布局;既要考慮新建建筑的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又要研究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性質的既有建筑的節能節水問題,注重降低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總的能源資源消耗。責任是確保每個環節都符合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要求,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由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和運營管理六類指標組成。過程控制包括防熱島效應、防透水地面、防施工污染、防風環境不良。熱島效應是教工住宅的氣溫高于周邊郊區的現象?;ㄌ幏罒釐u效應從規劃設計入手,在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綠地率和水景設施、空調排熱等因素全盤考慮,通過熱島模擬預測分析現場測試取得數據提出預防措施。透水地面是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內容,基建處在公共綠地、綠化地面設計時確保應有面積,防止出現自然裸露地面而導致地表逕流、水土流失等情況產生。風環境是學校建筑節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基建處在保證自然通風的前提下,以建筑物周圍人行區距地1.5m高處風速V<5m/s為基本要求,進行室外的風環境作模擬預測分析。防止出現建筑單體設計和群體布局不當而導致行人舉步維艱或強風卷刮物體撞碎玻璃等的事件。施工常會引起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噪聲影響、水污染、光污染等影響,是等級過程控制中的重要環節。要求施工單位提交環境保護計劃書、實施記錄文件、自評報告及當地環保部門對環境影響因子如揚塵、噪聲、污水排放評價的達標證明。
5.3 實施能耗限額制度
學校能耗以水電為主,建立指標化用電管理體系,帶動了其他能耗限額制度。基建處積極參與用電用水指標化管理,理順水管線路,按照部門要求單獨設置,盡量減少交叉;水表電表等計量設備配置到位;研究交叉使用和共用水電的分攤辦法。
5.4 節能監管體系建設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包括能耗計測、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節能改造及評估考核的全過程?;ㄌ帪樾@建筑設施建立了具有實時遠程傳輸、數據采集、動態顯示、日常報表管理、節能運行控制的監管系統,使職能部門能及時發現高能耗情況以及運行系統的故障及原因,及時排除故障。目前,正在建設校園智能化水電監控平臺,以便實現水電管理動態化、能耗數據可視化。
參考文獻
[1] 陳柳欽.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探討[J].建筑經濟,2011,(6):48-51.
[2]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育部. 高等學校節約型校園建設與管理技術導則(試行)[Z].2008-05-13
[3] 建設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S].
作者簡介:陸 恩(1963-),男,浙江金華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基建處副處長,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