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萍 紀恩慶
【摘 要】本文分析了電力行業仿真培訓現狀,針對仿真培訓目前的局限性,提出了改進仿真培訓模式,提高職工素質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仿真培訓;管理;考核;綜合素質
1 目前仿真培訓概況
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引進仿真機以來,電力行業仿真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近年來隨著機組設備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不斷提高,運行員工在現場操作和處理事故的機會越來越少,仿真培訓已成為電力行業職工培訓、考核、資質認證的重要手段和首選方式。遍布全國的各培訓中心面對不同的培訓對象和不同的培訓需求,形成了多種多樣的仿真培訓模式。選擇合理的培訓模式對于提高仿真培訓效果,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現有仿真培訓模式分析
仿真機可以實現對火力發電全過程的全面仿真,精確模擬實際機組的全工況動靜態特性及趨勢,完全再現實際運行環境,實現各種工況的啟動、停機、正常運行操作、試驗、故障處理、反事故演習、控制系統的仿真研究和組態分析、控制系統參數整定及優化等功能,在仿真培訓過程中一般包括冷態啟動、熱態啟動、典型事故的分析與處理和操作考核等環節。針對不同的仿真培訓需求,形成了新運行人員上崗前培訓、在崗運行人員的取證換證培訓、全能值班員培訓和反事故演習培訓等幾種仿真培訓模式。尤其反事故演習這種間短,效率高的培訓模式針對性極強,受到送培單位的歡迎。
但是近年來隨著仿真培訓市場的日益成熟,培訓市場對仿真培訓的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仿真培訓模式并不能夠完全滿足實際培訓需求,逐漸顯露出了它的局限性,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2.1 仿真機的精度與實際運行工況存在一定差距
受軟硬件設計及開發水平的限制,現有仿真機在功能、性能、仿真效果等方面還遠未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大多數仿真機往往只能定性地描述仿真對象,在定量方面做得不夠精確。特別是在變工況下仿真機的動態特性與實際機組還存在較大差距,這種差距一定情況下會造成現場的處理方式在仿真機上行不通,不但沒有達到應有的培訓效果,反而還適得其反,因而影響了仿真培訓模式的深度和廣度。
2.2 仿真機的通用性存在一定局限性
目前仿真機絕大部分是針對某實際對象設計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培訓學員所在單位的論在設備、系統等方面與培訓用的仿真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差異,如果差異過大,仿真機與實際設備的相似度就會成為影響培訓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確定仿真培訓模式的時候,必須結合學員所在電廠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培訓的重點,適當調整培訓內容,才能達到理想的培訓效果。
2.3 仿真培訓考核方式有一定片面性
目前,對培訓學員的培訓效果的評價主要由培訓教師打分或由計算機自動打分,由于電廠實際運行操作很復雜,很難用一個固定的評分標準來評價一個運行人員操作的好壞,而且操作考核時即便是集控值班員也不可能全部由自己一個人完成所有的操作,必須有人協助配合才能完成,再加上仿真系統本身的精度等因素,對考核實施帶來一定難度,還不夠成熟,都難以做到全面、客觀,對相應的培訓模式無法起到有效的反饋和促進作用。
3 仿真培訓模式未來發展方向
3.1 改進仿真培訓設備,提升仿真設備性能
3.1.1 提高仿真軟件的精度和通用性
對于仿真培訓來說,仿真設備的精良與否是影響培訓效果的首要因素。作為仿真對象的設備、控制系統、控制邏輯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通用性,模型必須達到一定的仿真精度,設備要有一定的更新周期。
3.1.2 改進仿真考核軟件和考核方式
首先可以分專業進行考核,評定出各專業學員的操作水平,并與培訓教師的主觀評定相結合,保證考核結果更具科學性。其次還要改進考核軟件的評分方法,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和各專業的特點單獨劃分考核階段,采用得分制與扣分制相結合的評分方法,再次要增加考核軟件的類型,某些耗時過長的考核項目可以增加一些階段類型的考核軟件,在較短的時間內對學員進行單項操作的客觀考核。
3.1.3 擴展仿真設備的附加功能
在電力系統仿真培訓系統中可以開發擴展完善的幫助系統,在現有軟件畫面中增加幫助功能和異常報警時的事故分析及處理提示系統,使學員在仿真操作的過程中,學習、消化并加深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加強對設備系統及相關操作的理性認識,從而提高職工的業務素質。
3.2 完善培訓管理,提高培訓效果
3.2.1 在仿真培訓過程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電力行業屬于知識密集型企業,其機組的安全經濟運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行人員的整體素質。高素質運行人員不但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有豐富的理論基礎,才能應付千變萬化的實際運行情況。仿真培訓過程中,如果在操作訓練的同時加入適當理論知識的講授,充實學員的學習內容,加強理論與實踐兩者的聯系,使理論知識融入實際操作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就要求培訓師要研究培訓對象的專業特點,制定出相應的培訓計劃。在培訓計劃的指導下,認真準備教學內容,并完成計劃所列全部內容,還要檢查學員的掌握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
3.2.2 編寫合適的培訓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依據,培訓教材對明確培訓目標、完成培訓任務、提高培訓效果及日后加深鞏固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大部分培訓機構使用的資料大都是根據運行規程修訂的仿真操作規程,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和理論性。在電力仿真培訓領域編寫針對性的培訓教材,對規范仿真培訓業務、提高培訓質量、促進仿真培訓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3.2.3 加強對培訓學員的考核
考核一方面可以檢查學員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劃分學員的技術水平層次,為送培單位的崗位劃分等工作提供依據。培訓過程中,職工不但要能進行正確操作,而且更要熟知各項操作的理論依據。因此,在操作過程中,可結合操作內容對學員進行口試或筆試來進一步評定學員的技術水平。
3.2.4 加強仿真培訓效果評估和跟蹤反饋
學員一個階段的培訓結束后,培訓機構要定期了解職工的工作情況以及工作態度,及時改進培訓短板,提煉培訓亮點,提高培訓效果。
3.3 提高電力行業仿真培訓師的綜合素質
電力行業仿真培訓師不但要有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熟練的現場實際操作技能。針對年輕一代運行人員的學習特點,培訓師要提升自己的授課能力和表達能力,主動學習教育心理學知識,了解職工的學習特點淡化教練和學員的關系,用積極開放的心態去講授知識,信任和愛護學員,少些情緒化思維,多些理解和關懷。培訓師用正確嚴謹的工作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培訓職工。因此,培訓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綜合素質,圓滿完成自己的使命。
4 結束語
總之,電力行業仿真培訓系統就其技術性能而言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培訓模式還在不斷探索之中。我們要不斷加強培訓方法、培訓模式的研究,提升仿真培訓理念,改變培訓模式和考核模式,做到仿真培訓與生產緊密結合,做到仿真培訓與生產無縫連接。以仿真培訓為載體,不僅要教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改變職工的態度和觀念,開發工作潛能,培養工作熱情,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以適應生產技術的不斷更新,切實服務于電力行業安全生產運行,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