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誼
【摘 要】學習成績差、品的行為也差的學生即所謂“雙差生”,我們稱之為問題學生。問題學生有存在的必然性、客觀性和普遍性。問題學生的共同特點是跟不上班集體的整體要求,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并因此引發出平時表現不好。本文對問題學生的形成原因,主要從自卑心理、戒備心理、逆反心理方面進行了分析,一起尋求矯正學生心理障礙的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問題學生;自卑;戒備;逆反心理;對策
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班級,都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學習成績差、品的行為也差的學生,這就是所謂的“雙差生”,我們稱他們為問題學生。在一個群體中能力和水平的發展是不會平衡的,無論是在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還是學習成績,必然存在優劣、高低之分。所以說問題學生有存在的必然、客觀性和普遍性。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應分析問題學生的心理成因,并以相應的對策進行矯治,幫助教育他們,關心愛護他們,實施人性化教育,激發這些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極情緒,確定自我為之,正確認識自我,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這樣不但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是學生素質得以全面提高。
問題學生的共同特點是跟不上班集體的整體要求,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并因此引發出平時表現不好,實踐證明,他們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內在原因,也有外部環境的原因。概括起來,問題學生一般有以下幾種心理成因:
1)自卑心理
問題學生成或因學習成績在班級中處于落后位置或曾犯過錯誤受到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抱怨、家長的訓斥,經常處在“四面楚歌”的環境中。他們在辦理,在家里總感到抬不起頭,老是不如別人,總愛把自己的弱點與其它同學有點對比,心里失去平衡,心態消極,在學、社交方面不能放開,造成學習效率低。
2)戒備心理
問題學生由于多次的失敗,屢遭挫折,又是做了好多,學習成績有了進步,沒有得以應有的肯定和表揚,他們就感到老師不關心自己,認為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人。一旦出現誤差,又極容易受到批評、訓斥。他們感到表揚、獎勵沒有自己的份,只有挨批評受罰才是自己唯一的專利。所以對老師經常處于才藝、怨恨的緊張狀態。久而久之,與老師之間形成了一道鴻溝。他們從心眼里聽不進老師的批評教育,整天與老師躲躲藏藏,有意回避躲閃老師。
3)逆反心理
教育者對問題學生靠權威壓服,或靠體罰、變相體罰等,都會造成學生的畏懼、恐慌和防偽等不平常心態的形成,誘發導致學生反權威、凡說教的逆反心理,他們對老師的教育產生懷疑,對正確的管教產生抵觸,對班集體冷漠,與老師感情疏遠,甚至產生對抗和敵意。
以上這些心理障礙,嚴重阻礙著問題學生的轉化。教育轉化問題學生,就要認真研究矯正學生心理障礙的方法和對策。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和對策。
1)分析原因,對癥下藥
學生的生活條件,環境是浮躁的,行程問題學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單一的。為此,教師必須科學、準確、全面的分析,把握不健康心理的病因,有的方式,對癥下藥,扎樣才能去好的轉化、矯治的效果。學生的自卑形成原因,有的是來自生理身體方面的,有的來自智力方面的,有的來自家庭方面的,還有的來自教育方面的。教師在矯治時,首先應當分析查明原因,分清類型,抓住不同的特點和規律,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調節和矯正,才能減少盲目性,提高針對性,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在矯治問題學生自卑心理時,老師應當深入地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去滿足差生的心理需求,適當考驗,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用榜樣的力量樹立差生自信心,創造寬松和諧班集體,充分發揮集體教育作用。使學生不安、煩惱、孤獨等情感得到淡化或抑制。同時還要多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密切配合、團結協助,是學生生活在希望之中。
2)愛字當頭,以誠相待
教育的關鍵是愛字當頭,沒有教師的愛就沒有教育,也就沒有差生的轉化。教師只有愛字當頭,誠心相待學生,掌握差生自尊心強而又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用體貼與愛撫的態度對待差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3)發現閃光點,激勵學生
問題學生的心理,也有閃光點,教師要對問題學生貫徹多表揚少批評,多咱徐少指責的原則,對他們小小的進步,點點的成功,教師都要善于發現,并及時所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以內心體會到進步的高興和成功的喜悅,進而充滿希望和信心,揚起學習和生活的風范,逆反心理就會得到轉化和矯治。
4)培養動機,激發興趣
由于問題學生感知、記憶、思維、想象以及語言等智能水平地與同班同學,學習上經常處于落后地位,雖然極大的努力,也無法趕上同學,于是自怨自艾、自暴自棄,產生了厭學、懼學的心理,奮發向上的動力不足,甚至完全喪失學習的信心和動機,要想較之問題學生的厭學心理,教師要積極培養調動他們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需要,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張春光.教育心理學 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M].浙江教育出版社.
[2]楊博.心理咨詢[M].甘肅文化出版社.
[3]趙國祥.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海燕出版社.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