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桓
摘要:本文以中醫藥事業發展較為發達的華東地區為范圍,選取華東地區7所中醫藥高校為研究對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對7所高校的本科質量工程實施進行分析,結果顯示,7所大學國家級質量工程實施存在差,其中上海中醫藥大學和南京中醫藥大學質量工程實施較好,福建中醫藥大學和江西中醫藥大學質量工程實施一般,而浙江中醫藥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和山東中醫藥大學質量工程實施相對較弱。
關鍵詞: 華東 中醫藥高校 國家級 質量工程項目 實施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000-00
當前,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其中,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相對匱乏就是關鍵問題之一。針對這一現狀,各中醫藥高校響應國家有關政策意見,大力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實施質量工程,力求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華東地區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較為發達,因此本文以華東7所具有代表性的中醫藥高校為例進行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實施分析,有利于對這7所中醫藥高校質量工程實施更全面的了解,促進認清當前的現狀。
1.引言
2007年,經國務院批準,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正式啟動了“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這是繼“211工程”、“985工程”和“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之后,我國在高等教育領域實施的又一項重要工程。
質量工程確定了6個方面的建設內容,即:1.專業結構調整與專業認證。2.課程、教材建設與資源共享。3.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4.教學團隊與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5.教學評估與教學狀態基本數據公布。6.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 。
2.研究方法
主成分分析是多元數據分析中的一個重要方法,它的主要工作目標是在力保數據信息損失最小的原則下,將描述某一系統的多個變量綜合少數幾個潛變量,從而迅速揭示系統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把原來的高維空間降到一個低維子空間 。聚類分析法是將個體或對象分類,使得同一類的對象之間的相似性比與其他類的對象之間的相似性更強,將一批樣品或變量按照他們在性質上的親疏程度或者相似程度來進行分類。使用主成分分析進行數據信息的濃縮,確定權重,可以客觀的對7所中醫藥高校的實施成效進行排名和評價。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礎上,同時運用聚類分析法對這7所大學質量工程實施成效進行評價分析,便于這7所中醫藥高校之間比較分類。
3.實證分析
本文研究中,數據主要來源于7所中醫藥高校最新官方網站公布信息以及教育部網站自2007年開始關于質量工程項目相關立項高校的公示名單。
質量工程是國家高等教育領域實施的一項重要工程,根據其在專業、課程、教學團隊等6個方面的主要建設內容,結合本文數據的來源,因此主要選取了7個國家級建設項目作為測量指標,其中包括了: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和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5.結論
本研究運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選取7個國家級建設項目作為質量工程實施測量指標,分析得出,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有3個,累積貢獻率92.547%,大于85%的原則,說明這7個指標對質量工程實施有較高的解釋力。此外,通過分析可以看出,華東地區7所中醫藥高校在國家級質量工程實施方面情況不同,在這7所中醫藥大學中,上海中醫藥大學和南京中醫藥大學質量工程實施較好,福建中醫藥大學和江西中醫藥大學質量工程實施一般,而浙江中醫藥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和山東中醫藥大學質量工程實施相對較弱。
參考文獻
[1].高思.提高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的重大舉措[N].中國教育報,2007-1-26.
[2].吳喜之.統計學:從數據到結論[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175
[3].汪雅霜,矯怡程.“985”大學質量工程實施成效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3,(4).
注釋:華東地區,或稱“華東”,是中國東部地區的簡稱。1961年,中央設置華東經濟協作區,1978年后撤銷。現代,“華東地區”仍然用作地區名,名義上包含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和臺灣省。其中臺灣省因特殊性被單列在全國最后,統計數據時一般也不包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