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嬋 陳晨
【摘要】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是一門普遍性的應用課程。本文嘗試從多方面分析了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為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給這一應用型很強的課程所帶來的影響,文章提出了解決的方法和措施,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進步,各行各業對計算機技術的依賴逐漸增大,計算機正不斷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資料。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辦公自動化已成為當前工作的主要形式,目前用人單位在選擇人才時,往往會對青年人才的計算機操作技能進行相應的考核,這一技能正成為當前人才競爭的指標之一。而目前多數高校所開設的計算機課程,往往以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主,理實一體的操作已不能跟上當前市場主流的模式,所以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習的知識往往與真實應用相脫節,進而導致畢業生無法在短時間內勝任實際工作。
一、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的現狀
1.教學內容較為陳舊
信息技術的更新速度較快,當前我國高校計算機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多為市場上較為成熟的產品,然而成熟的產品往往很快就會被新技術所取代。而且經歷過大學擴招后,計算機作為當時熱門的專業,在短時間專業建設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但是這一行業中的技術更新很快,當時先進的軟、硬件設備,幾年后就成為了落后技術。所以,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內容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輔以一定量的實踐操作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形式下,陳舊的教學軟件和硬件已不能完全勝任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需求。畢業生在進入職場后,實踐操作技能存在一定的脫節,用人單位需要對職工進行崗位培訓,這造成了用人單位的資源浪費。
2.教學方法和手段較為落后
傳統的教學為以教師的教授為主,學生的學習為輔,教學工具主要以黑板、粉筆等為主。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講授理論知識傳授基礎知識,通過實踐操作的教學模式,學生完成操作技能的培養。這一傳統的方法,突顯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操作技能,而技能型的教學課堂中應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固然能使學生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但是在實踐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中有一定的欠缺。
3.教學課程不符
在許多高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對于計算機課程的安排和設置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在許多非計算機專業所開設的計算機課堂,往往停留在“辦公自動化”或者“基礎程序編制”方面,由于現階段計算機已經在家庭中得到了普及,對于這些課程的理解早已達到甚至超過了課程的難度,致使許多高校學生在接受知識之前就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水平所以再重復之前的課程已經與實際脫節,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質量。
4.教學目標定位不夠準確
計算機是一門以實際應用為主的課程,在這一課程的學習中應主要以實際操作技能為主,學生的應用能力是檢測教學質量的目標。當前,眾多學校的教學目標的是否實現主要以理論知識的書面考核作為評測的標準,這種評測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評價不夠全面和客觀,無法對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情況作出全面的檢測和評價。
5.技能考證不夠全面
計算機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證在我國發展較為迅速,同時也獲得了眾多青年學生的青睞。當前在社會化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中,主要以某一項技能作為考證內容,考試的題目也較為單一陳舊。這種方法無法對當下正在使用的計算機技術進行檢測,同時也無法起到促進學生學習技能的作用。
二、對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思考
為適應現代化人才培養的需求,對基礎性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進行合理的教學改革是當前亟待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
1.大膽進行課程改革、優化教學方法
通過課程改革,改變以往傳統的章節性的教學內容,以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主導,針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適宜教學內容通過任務式的教學方法完成授課過程。任課教學在備課中,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融合進教學內容中。課堂中,教師通過問題引領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學生知識的學生和技能的操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主要以講授、指導為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同時高校在課程建設中不斷建設精品課程、示范課程等優秀課程,通過課程建設完善教學資源庫。例如:在精品課程的建設中,完善教學課件、視頻、動畫等材料,還可以建設校內學習型的教學網站,學生可以在網站中完成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圍繞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環境中,應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導向,使用現代后的教學手段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2.定期更新教學設備、提高學生動手技能
計算機科學是一門更新速度很快的學科,與現代新興技術脫節的教學設備是無法滿足正常教學的需求。作為學校管理方,應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的更新、更換教學硬軟件設施,加強實驗室、實訓室的現代化硬件建設和內涵建設,不斷豐富學生的專業文化氛圍,加強人才培養的軟件環境從而塑造特色的人才培養途徑。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隊伍建設是教學資源建設重要內容,一方面,各大高校應當定期組織計算機科教人員的培訓,給予充分的技術培訓的機會,從而保持所學知識、所教知識的先進性,為教學工作提高先決保障。另一方面,重視教學團隊的建設,建設一支成熟的、結構合理的教學隊伍,以老帶新的模式,既指導了青年教學的教學工作,又能將青年的活躍思維影響老教師,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
教師的教學工作是一項長遠而系統的工作,許多青年教師剛接觸這一崗位時,往往有許多的不適應。培養教學的教學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再是傳統的教學理念知識注重講授,教師單方面的對學生填鴨式地傳授知識,卻沒有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因此,計算機教學改革中,教師應當樹立創新意識,不循規蹈矩,習慣于尋找能觸發靈感的契機,不滿足于既有的結論,敢于大膽的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
三、結語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能力很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教授基礎性的理論知識,更應注重實踐的動手和動腦能力。作為高校在人才培養中,應側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能力,側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通過加大計算機教育的改革,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與社會需求的差距是計算機教育改革和專業發展的必行之路。
參考文獻
[1]余金勇.淺論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與發展策略[J].成人教育,2012(10):110-111.
[2]李俊芳.對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4):157-158.
[3]何偉超.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途徑探索[J].科教創新導報,2013(2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