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宇
摘 要:發展中醫藥事業,首先要發展中醫青年人才,本文旨在以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為目標,根據目前中醫人才不斷缺失,嘗試構建“五力”中醫青年人才特質,達到塑造現代中醫青年人才的目的,培養出具有良好傳承力、學習力、創新力、國際視野力、領導力的綜合性中醫青年人才,推動我國中醫事業不斷發展,滿足更廣大群眾的需求。
關鍵詞:五力 中醫青年 人才特質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a)-0057-02
中醫學是一門具有悠久歷史的學科,在中醫不斷發展和不斷改革的過程中,中醫藥材低廉、中醫治療方法靈活多變、中醫保健作用突出等特點日益顯著,顯示出了我國中醫學的獨特優勢,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中醫藥傳統文化包含了大量的傳統人文和哲學內涵,是我國軟文化實力的重要體現。因此,支持中醫藥發展,對促進人類健康、弘揚中醫傳統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中醫藥事業也在不斷的突破和改變,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和新挑戰。例如,我國中醫藥特色優勢不再顯著,老中醫藥專家的技術和思想得不到很好的傳承,中醫改革和創新不足,中醫青年人才匱乏等問題日益明顯。因此,是否能夠培養出現代中醫人才,是繼承和發展我國中醫事業的重要標志。當今世界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對現代中醫青年人才在知識結構、能力和素質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培育好中醫青年人才,讓更多的青年人成為名中醫,是當今中醫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1 培養現代中醫青年人才的必要性
1.1 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新時期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
當前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中指出:“所有人才,都應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祖國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都應該不斷追求新知,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用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這就是對我國現代人才培養的總的標準和要求。同時,國內外快速發展的形勢都對青年人才的需求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新形勢、新任務面前,中醫青年要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不斷適應新的變化和要求。
1.2 中醫藥事業不斷發展的要求
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不斷的迅速發展,醫藥事業也在不斷的取得進步,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之一中醫藥也在不斷的走向世界,而且不斷的顯示出中醫的優勢和特色,尤其,在當今社會不斷倡導綠色環保、健康保健的時期,中醫藥在許多國家興起,中醫推拿按摩、針灸、保健逐步盛行。但是,同時中醫藥事業也面臨機遇與挑戰,這就要求未來的中醫青年人才具有較高的實踐和操作技能,要求我們不斷的培養出適應新時代快速發展、滿足社會整體需求的中醫藥人才,不斷的將中醫藥事業推向世界,取得更大的成就。
1.3 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
廣大青年大學生是促進社會不斷進步、科技不斷發展的骨干力量,他們在知識儲備上更應有競爭意識,同時在青年時期也是人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如何引導和培養他們是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應該根據青年大學生發展的時期特點、身心要求,抓住內在規律來確定培養計劃和培養目標,抓住學習的關鍵階段,增強本領、提高素質、發揮潛能、激發創造性和創新精神,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不斷提高廣大中醫青年適應未來的能力,促進青年全面發展。
2 “五力”塑造現代中醫青年人才特質
五力,從構成要素來看,可以把五力釋義為“一個優秀中醫青年人才所具備的傳承力、學習力、創新力、國際視野力、領導力的總和”。是中醫青年從繼承傳統文化和中醫技術、不斷提高學習能力、不斷變革創新、拓寬知識和視野、使用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動態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強弱的標準和尺度。是中醫青年自我繼承、自我學習、自我變革、自我超越、自我發展的不斷前進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五力。
(1)具有傳承力。
中醫經典文化的傳承。我國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具有五千年發展史的學科,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科學和人文精神,尤其是中醫經典,其中濃縮了自古到今中醫學發展精髓,是哲學與醫療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不僅僅有科研價值,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延承,因此培養中醫藥人才,首先要注重文化底蘊的積淀,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將我國中醫藥傳統文化與現代醫學緊密結合,古為今用。
中醫技術的師承。近年來中醫的生存陷入一種尷尬境地,由于“從書本到書本”,中醫經典無法應用到臨床,中醫藥大學畢業生變成了“書本中醫”,讀中醫經典只知其然,師承學習,可知所以然,臨床知識不能只讀書本,師承技術才能學到真正技術。中醫“師承”的培養模式是傳承中醫藥學術思想、經驗、技術的有效方式。英國哲學家波蘭尼創造“個人知識”一詞,而中醫本身這種難以讓西方人理解的“個人知識”,更適合“手把手”的言傳身教,目前,出臺的《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繼續開展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不斷完善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授予相銜接的政策,給中醫師承給予更大的支持與保障。
(2)具有學習力。
導入學習理念,增強主體意識。中醫事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自覺發展的意識,不斷增強發展動力。這要求中醫青年自覺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自己認知方式,提高自己思維水平。中醫青年以往學習的知識有可能現在已經過時了,而新知識層出不窮,這就需要廣大青年比以往更注重新知識的學習。把學習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積極地尋求自我發展的途徑,有意識的提高自己。
堅定學習毅力,明確學習方向。學習不是什么都學,因為人的精力有限,只能有所選擇,即學習要有一定的方向。作為新時代的中醫青年,首先,向“專”縱深挺進,即沿著開展業務工作、提高專業本領上學習專業前沿知識,努力在專業、業務方面上成為權威。其次,向“廣”四周延伸,即圍繞開展業務工作、提高專業本領上學習相關學科、交叉學科、新興學科知識,觸類旁通,勝任業務內的各項工作。同時,把堅定的學習方向和釘子般的鉆勁兒相結合,把自己打造成“T”的復合型人才。
(3)具有創新力。
現代中醫藥發展面臨著眾多的問題和挑戰,中醫理論是前科學,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科學,中醫藥現代科學基礎薄弱,尚未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研究、評價方法和標準規范體系,多學科結合研究的欠缺和中醫教育的缺陷,需要中醫青年不斷創新。
作為21世紀的中醫青年人才必須具有較強創新能力,著眼于科研創新意識培養,樹立為醫學獻身的崇高理念;著眼于科研創新能力發展,設立各類科研創新實踐訓練;著眼于科研創新精神凝聚,建立完善科研培養制度。能夠運用現代科學知識和現代醫學知識來發展中醫,批判的對待一切,獨立地解決問題,打破舊的框架,提出新設想,不墨守成規,具有獨創性,激發青年人的好奇心是中醫青年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提倡大膽懷疑是中醫青年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前提。
(4)具有國際視野力。
中醫藥要走向世界,中醫青年如何提高自我,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現在中醫中藥,作為傳統醫藥越來越受到世人的矚目。中醫成為風靡全球的健康新時尚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為中醫的理論還有一些科學的內涵,尚未被國際社會廣泛理解和接受,常常有一些晦澀難懂的尷尬狀況。因此,中醫青年擔負著把中醫藥事業推向國際的重任。
首先,中醫藥的接班人、中醫藥的青年人才應該掌握現代化工具和各個領域綜合知識,通過學習外語、法律、計算機等專業知識不斷充實自我,開闊國際視野力,適應國際經濟化的要求。其次,努力推動科研文章在SCI的發表,向國外同行展示中醫的科研水平,展示中醫理論的科學內涵,弘揚、傳播中醫藥的文化。最后,21世界的中醫青年人才應該掌握現代交往工具,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提升自己的國際交往能力。中醫青年應著眼于國際視野的開拓,在堅持中醫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斷吸收國際現代醫學成果和其他民族傳統醫學精華。
(5)具有領導力。
領導力是一種影響力、一種引領改變的能力。領導力應當成為當代中醫青年諸多素質中的一種重要素質。在培養中醫青年領導力的過程中,要確立領導力這一核心價值,并通過提升中醫青年的“服務”能力,從而提升中醫青年領導力的“影響力”。
中醫青年領導力的建立,一定是要建立在對專業的熟悉上,還應上升到對中醫藥的社會責任、中醫藥學術歷史使命的基礎上。在對中醫的認知不斷深入過程中,中醫青年應把自己融入中醫事業之中,更多地開拓視野,從自我的定位、國際視野、多元合作、“面對面”、技術的精益求精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通過很多途徑的培養,致使自身領導力不斷得到提升與開發。
3 結語
總之,現代中醫青年發展方向是回歸傳統,追求時世,掌握創新,開拓視野,擴大影響。中醫未來的發展,還要通過現代中醫青年的不斷努力,只有科學合理地造就具有現代中醫特質的中醫人才,才能真正的繼承并發揚光大中醫事業,并使之在諸多挑戰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段金龍.對中醫人才培養的三點建議 [N].中國中醫藥報,2012.
[2] 張炳升.培養實用型中醫人才刻不容緩[N].光明日報,2008.
[3] 藤應超.中醫人才培養現狀探析[N].光明日報,2008.
[4] 王慶華.中醫青年人才開發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2005.
[5] 鄧鐵濤.寄語21世紀青年中醫[J].新中醫,2002.
[6] 嚴世蕓,何裕民.中醫人才學概論[M].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