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爽 王志宏
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布局與發展策略研究
●牛爽 王志宏
都市休閑農業屬于農業發展的新領域,它可以將農業的農業生產功能、科學普及功能、旅游觀光功能、健身娛樂功能充分挖掘出來,將農業資源、環境資源及人力資源以優化配置的方式加以合理利用。文章從四個部分對哈爾濱市的都市休閑農業進行研究。第一部分通過闡述都市休閑農業定義,論述都市休閑農業對哈爾濱市發展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對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的現狀進行分析;第三部分對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問題進行分析;第四部分從體制、定位、規范、管理及人才五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休閑農業 產業結構 體制管理 行業規范
都市休閑農業的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臺灣是我國休閑農業開展較好和較早的地區。根據我國臺灣“休閑農業輔導管理辦法”上的定義,休閑農業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國民休閑,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之體驗為目的之農業經營??梢姸际行蓍e農業對農業與農村的發展、提高農民收益、市民對農村與農業的認識以及城市的旅游深度開發有著重要意義,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精神高度一致。因此,進一步將哈爾濱市農業資源和旅游資源充分的結合起來,引導哈爾濱市農業從傳統農業經營向生產休閑相結合的新型農業轉型,已成哈爾濱市農業發展面前的一項新課題。
(一)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伴隨經濟的發展,哈爾濱市現代化進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必須面對的城市發展問題,如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得公園、綠地、休閑活動場所與設備無法滿足市民要求,交通擁擠,空氣污染,生活節奏過快。市民需要一個可以回歸自然的人性化環境,休閑農業恰好可以滿足市民的這一心理需求。節假日出行時間增多,使都市休閑農業發展有了市場需求。因此,發展休閑農業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哈爾濱市經濟快速增長,人均收入不斷增加,經濟社會資源朝著有利于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合理配置。與此同時,快速的經濟發展也帶了社會利益格局的劇烈變化,而都市休閑農業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及休閑、娛樂結合,給身居民增加了親近大自然的機會,為居民提供了新勞動感悟、活動空間,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實現城鄉居民的相互理解,增進城鄉居民的友誼。因此,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三)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是適應農業結構發展變化的客觀要求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外流和轉移,哈爾濱市部分農村勞動力出現老人化與婦女化現象,促使農業經營需要采取減少勞力支出發展現代農業,以提高農業的效益,而休閑農業是一種高附加值的新型農業經營方式,也是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和國外許多地方城郊農業發展的方向。哈爾濱市郊區農業為城市提供糧食需求已經改變,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旅游場所的功能越來越發揮作用。因而,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是適應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變化的客觀要求。
(一)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自然條件基本情況
哈爾濱市大部分耕地為黑土帶土地,養分充足。近年來,哈爾濱市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至2013年全市共有各級自然保護區12個,包括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面積共11.9萬公頃。哈爾濱市地處東北亞的中心,是亞歐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交通樞紐,高速公路和水運、航空網與國內外相連;市內各鄉鎮公路建設工作開展迅速。便捷的交通條件為新鮮的農產品向市區內及其他地方運送提供了充分的支持,為發展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二)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產業基礎基本情況
哈爾濱市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其中8個縣(市)被列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大縣。2013年哈爾濱市糧食產量將超過2012年的320億斤,同時哈爾濱市也是重要的乳制品和畜產品的生產基地,有較強綜合生產能力。圍繞設施農業,每年哈爾濱市都舉辦一系列活動,分別是6月下旬舉辦全國尚志木耳節、7月上旬舉辦南崗“農家游”、哈爾濱寒地園藝成果、北大荒都市現代農業成果展、8月中旬第五屆松北區葡萄節、9月中旬阿城紅葉節、11月冬季溫室延后生產現場觀摩會等。
(三)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旅游資源基本情況
哈爾濱市地處松遼平原,松花江沿岸,是著名的避暑勝地。哈爾濱市確定了建設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區的發展戰略,截至2013年底,哈爾濱市有國家級工農業旅游示范帶4家,分別是哈藥集團三精制藥工業旅游示范園、北方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園、黑龍江省農科院園藝分院、東金集團葡萄王國,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1家,為黑龍江省森工總局平山鹿苑,省級農業示范點9家,分別是黑龍江省正大集團綠海田園、延壽欣悅山莊、帽兒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元寶村“中國土改第一村”、北大荒現代農業園、葦河林業局青山種子園、一面坡生態休閑旅游區、呼蘭區雙井鎮護路新農村旅游示范區、呼蘭區黃土山休閑旅游度假區。
(四)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人文資源基本情況
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哈爾濱市擁有悠久的金源文化、京旗文化、移民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音樂文化及啤酒文化,人文資源豐富。哈爾濱市以“冰城”旅游品牌帶動了“夏都”旅游品牌的發展,實現了四季互動發展,連續成功舉辦旅游文化節。旅游文化節期間包括開幕式、園藝節、森林音樂節以及啤酒節等大型節慶活動,登山節、露營節、農耕節、采摘節、大米節、蓮花節、養生節等50余項特色節慶活動,涉及近百項旅游、經貿、體育、文化和藝術活動。
(五)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消費市場基本情況
隨著哈爾濱市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市民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市民對農產品的要求不僅是數量的相應增加,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也有所高了。人們對優質肉奶蛋產品、果蔬產品以及珍稀農產品購買力的不斷增強帶動了高檔食品消費的增長。同時人們迫切希望獲得與都市文明相適應的田園風光和農業體閑方式,在其他方面提高生活品質,體驗全新的生活方式。
(一)體制不夠完善,部門間缺乏配合
目前與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相關的綜合服務職能以及綜合協調職能還不能滿足進一步發展都市休閑農業的要求,一系列問題如舊體制障礙、部門壁壘、行業界限以及條塊分割等影響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發展。各相關部門之間缺乏溝通配合,無法有效地協調解決項目審批、工商登記、土地使用、產品購銷、交通運輸、稅收等方面遇到的問題。
(二)定位不夠明確,缺少規劃論證
哈爾濱市休閑山莊及度假村的建設缺乏明確的定位,盲目性和隨意性的建設比較多,缺少整體的規劃,缺乏科學的論證。哈爾濱市缺少高品位、高檔次、多功能、知識型的休閑觀光山莊,大多數休閑山莊園區規模小、檔次低而造成社會知名度不高,吸引力弱;設施簡陋、內容單調,容易受農業季節性制約;重飲食服務,輕休閑服務,存在有盲目發展的問題。
(三)缺乏行業規范,沒有制度約束
目前哈爾濱市各區雖然都有自發的都市休閑農業景點在經營,規模較小的都市休閑農業項目占絕大多事,不能滿足市民休閑需要。條件簡陋,甚至存在違章搭蓋,大部分是無證經營,缺乏明確的歸口政府主管部門,沒有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難以違法被侵權現象的發生。
(四)監管制度不完善,服務有待全面提升
很多從城區來的游客,都希望能夠品嘗到正宗地道的農家菜,如土雞、江魚等。然而,部分經營者只顧眼前的利益,以次充好。因此如何加快農業監管制度完善,發展購物旅游,名特產品開發,增加農民收益是哈爾濱市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五)經營者素質不高,缺乏資源配合
從傳統的農業生產轉型為以服務理念為主的都市休閑農業,觀念與作法都與傳統農業有所不同,因此一般的經營者大多缺乏市場導向及行銷實務的經驗,無法針對市場需求變化確立行銷策略,開創消費市場。在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經營方面,缺少連鎖經營,農戶間或景點間之資源尚未能互補互利。無法實現游程的適當規劃及活動項目的妥善安排,以滿足游客多樣性與多面性需求。
(一)完善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體制
應明確都市休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為農業部門,制訂關于都市休閑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休閑農莊管理與服務監督的有效措施,制訂都市休閑農業示范基地規劃與補助的管理辦法。
(二)規范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定位
應依托資源、環境優勢,以產品結構創新為突破口,引導都市休閑農業經營者正確定位。應賦予都市休閑農業以觀賞、娛樂、消費、貿易和文化等新的功能,以農村農業文化、農業基地、農業設施為依托,充分挖掘東北風情、民俗、農業文化,把農業生態功能的開發與新農村建設以及旅游文化的開發三者充分結合。
(三)建立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行業協會
應要引導都市休閑農業經營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行業組織,在市場準入、信息咨詢、規范經營行為、實施國家和行業標準、價格協調、調解利益糾紛、行業損害調查等方面發揮自我管理的作用,切實維護和保障行業內企業的合法權益。
(四)明確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管理
應加強對都市休閑農業的規劃管理,規范對都市休閑農業的土地使用、規劃方案、建筑面積等項目審批管理,把發展都市休閑農業與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結合起來,重點進行都市休閑農業項目補助規范管理,制訂實施項目的效果檢查考核指標。
(五)增強哈爾濱市都市休閑農業經營者素質
各級相關部門應當強化農業人才教育培訓力度、提高農業人才開發的投入、完善農業人才服務體系、形成有利于農業人才成長的環境,建立都市休閑農業經營管理學科,著重培養都市休閑農業所需的規劃設計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導游培訓人才。
[1]鐘平.休閑農業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D].沈陽農業大學,2012
[2]翁廷爕.臺灣休閑農業游客行為與市場細分之研究[D].中南大學,2005
[3]戴美琪.休閑農業旅游對農村社區居民的影響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7
[4]蔣燕旵.城鄉統籌背景下合肥市休閑農業發展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2
[5]郭玲女.浙江省與臺灣休閑農業的比較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2
[6]柯明哲.論政府在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廈門大學碩士論文,2006
[7]陳菲菲.地方政府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職能分析.黑龍江史志,2010(12)
(作者單位:哈爾濱社會科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10;作者簡介:牛爽,碩士,哈爾濱社會科學院農村建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方向農業經濟、技術經濟;王志宏,哈爾濱社會科學院農村建設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方向農業經濟。)
(責編:賈偉)
F127
A
1004-4914(2014)09-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