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 雪
記者:汪先生,您好!今天采訪您,是向您請教新興經濟體崛起的一系列問題。首先請您談談“新興經濟體”主要指哪些國家和地區?
汪巍:好的。我們知道全球金融危機過后,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增長率低迷、債臺高筑。美國經濟復蘇過程跌跌撞撞,增長緩慢;歐洲正處于十字路口,雖然已經采取了艱難的步驟,但至今仍未跳出主權債務危機的怪圈;日本在金融危機過后又遭受巨大災難,經濟復蘇面臨嚴峻考驗。
而在2000—2008年期間,新興經濟體迎來了強勁的增長勢頭,中國繼續其令人驚嘆的增長速度,印度也表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拉美地區也開始以全新的姿態出現在全球經濟舞臺當中,人均GDP連續多年增長幅度超過3%。“金磚五國”(BRICS)成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在2000—2008年期間的全球經濟增長中,BRICS貢獻了30%,與之前十年相比提高了14%,②而G7的貢獻率則從70%下降為40%。BRICS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例也顯著增加,如今已達到13%。
記者:以“金磚五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汪巍:過去的20年,世界目睹了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生產、貿易以及金融領域的成長,它們快速地與全球市場融合,同時也引起了全球經濟重心的轉移。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由1995年的30%躍升至2010年的45%左右;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國際直接投資占全球總投資額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所持有的財富和金融資產也大幅度增加,外匯儲備占全球官方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二,它們的主權財富基金和其他形式的資產已經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③然而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其中也經歷了種種挫折。
上世紀90年代初,新興經濟體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開始重塑未來的全球經濟與政治。首先,印度1991年舉行的選舉將納拉席哈·拉奧(P.V.NarasimhaRao)推上了權力的寶座,印度開始推行經濟自由化、積極參與全球化。其次,中國加快了自1978年就開始的經濟改革的步伐,創造了連續幾十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跡。再次,1990年納爾遜·曼德拉(NelsonMandela)總統將南非帶入了國際舞臺。這一系列事件匯集在一起,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并標志著全球化新紀元的到來。
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美國2009年第二季度經濟衰退3.8%,失業率達10%,同年日本經濟更是衰退5.4%,為所有發達國家之最;歐元區同樣未能幸免。但是對于新興經濟體而言,這場危機驗證了他們的崛起不可避免。在危機最為嚴重的2009年,新興經濟體平均增長率為1.5%,與發達國家形成鮮明對比。在新興經濟體當中,中國經濟保持了8.7%的增長,印度為5.6%,印度尼西亞也高達4.6%,新興經濟體扛起了引領世界經濟走出低谷的重任。在此背景下,由工業化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共同組成的G20取代過去一直把持全球主要經濟政策走向的G8,成為協調國際經濟政策的常設性論壇,象征著在新的全球經濟秩序中,新興經濟體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④
在全球經濟格局演變過程中,在1500年之前,中國和印度處于世界經濟發展的領先者地位,工業革命之后西歐取而代之,二戰之后美國迅速崛起,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力量,與歐洲、日本共同引領著全球經濟興衰。但是如今這一體系已經松動,那些過去曾被擠到外圍的新興經濟體正重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心,從而推動國際經濟格局發生改變。
記者:新興經濟體的崛起給全球經濟格局帶來哪些影響?
汪巍: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總有一些國家領先,又讓位于新來者,再又被別的新來者超過,歷史的變遷就是這樣。新興經濟體的興起將推動全球經濟重心不可避免地東移和南移,全球經濟增長引擎多極化趨勢日漸明朗。全球經濟增長引擎意味著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輻射效應遍及整個高收入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該國的經濟政策對于全球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持久動力。這就要求與其競爭對手相比它能創造更高的生產率和更快的GDP增長率。
從2002年開始,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發達國家(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2009年和2010年金融危機期間他們更是完全支撐了世界經濟的增長,發達經濟體的貢獻率分別僅為0.04%和-0.07%。
記者:在金融危機打擊之下,新興經濟體為什么能夠對全球經濟產生越來越顯著的影響力?新興經濟體是如何通過貿易重塑現有的世界經濟格局的?
汪巍:中國與其他新興經濟體通過加強南南貿易推動世界經濟增長,⑤從而使得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多極化趨勢日漸清晰。
在過去數十年中,南方國家的總體經濟規模不斷增長,年均增長率高達4.6%,至2010年,南方國家的總產出占世界GDP的45%。南南貿易額從1990年占全球總貿易額的7%上升為2009年的17%。在2000—2009年,南南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高達16%,與前一個十年的14%相比又有新突破。⑥在很大程度上,這種趨勢是由于亞洲工廠的出現、全球生產網絡中中國作為生產過程的最后組裝地所推動的。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在南南貿易中扮演主導型角色,該地區的貿易量就占到南南總貿易額的四分之三,而他們與中國的貿易額單獨就占40%。中國正在南南貿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所需的大宗商品源源不斷地從南方國家運來,拉美、非洲和中東等南方國家由于出口激增而收入增加,進而增加對制成品的消費,其中許多制成品就是產自中國和亞洲。中國以及東亞各經濟體通過自身的高速增長,輕巧地打開了整個南方世界經濟增長的閥門,并帶動了相關國家的共同復蘇。中國與其他新興經濟體也因此能夠不受西方國家普遍衰落影響而強勢復蘇,進一步通過南南貿易的擴張對全球產生溢出效應,從而使得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多極化趨勢日漸清晰。
記者: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是否會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汪巍:不同的全球經濟增長格局同樣會帶來國際金融格局的變化,目前新興經濟體的國際金融實力與其在全球經濟及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極不匹配,但在未來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勢必會推動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未來最為核心的問題是國際貨幣體系如何能夠適應新興經濟體不斷壯大這一不爭的事實,減少全球經濟運行的風險和波動性。2008年的金融危機暴露了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結構性矛盾。在如今的貨幣體系下,美國貨幣政策的改變即使對其國內經濟而言是適當的,也可能會給其他國家帶來災難。
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正受“雙赤字”(巨大的國際收支逆差以及不斷膨脹的財政赤字)的影響而日趨走弱。目前的擔憂是美國可能正在接近儲備貨幣發行國都曾經歷過的臨界點,在這一臨界點上美元的過度發行導致全球對美元和美元資產信心的喪失。歷史經驗表明,美元統治的終結將如其他國際貨幣一樣不可避免。
新興經濟體的情形則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大多數新興經濟體財政狀況良好,債務水平大大低于發達國家,外匯儲備大規模增加,國際投資地位顯著改善。2010年底新興經濟體所持有的外匯儲備躍升為5.4萬億美元,占全球總儲備的66%。美國如今成為全球最大的債務國,而新興經濟體則成為主要的債權國。新興經濟體憑借自身雄厚的外匯儲備逐漸在國際資本市場顯示出影響力,其中以中國、東亞和中東國家最具代表性。
在2009年全球的外匯儲備中,美元以62.1%的比例占據絕對優勢地位,歐元占比27.4%,英鎊占比4.3%,日元也保持著3%的比例。未來伴隨著新興經濟體的成長,依托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人民幣毫無疑問將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它是新興經濟體中最有望成為與美元、歐元并駕齊驅的幣種。如今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處于初級階段,其它新興經濟體的貨幣還很少進入各國的儲備籃子,因此在國際金融領域新興經濟體可以大有所為,但任重而道遠。
記者:新興經濟體在崛起過程中還面臨著哪些風險和挑戰?面對新形勢新興經濟體該如何應對?
汪巍:伴隨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和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原有的全球治理結構已經難以適應新的形勢。在過去的一個世紀,美國和歐洲在制定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過程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從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制定貿易自由化規則再到建立應對經濟、金融危機的合作準則等等,某些行為規范(以國際規則為基礎的決策程序、非歧視原則、多邊主義和透明運作)成為各國的共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雖然經過多次的改革,但仍然是美國在二戰之后樹立領導地位的產物,如今新興經濟體需要進入全球治理體系并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
現階段充分發揮G20的作用是新興經濟體務實的選擇。G20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而產生,其初衷是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攜手共同穩定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當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2009年4月的G20倫敦峰會可以看作是新興經濟體參與全球治理的轉折點,是對既往世界體系內不同類型國家全球治理話語權失衡的積極矯正。雖然飽受抨擊,但是近三年來的五次峰會已經使得G20不斷演變,從倫敦和華盛頓峰會制定的一系列穩定金融市場計劃、監管協調、全球刺激措施到匹茲堡峰會的注重長期宏觀經濟治理,其關注的問題范疇不斷擴大,如全球經濟失衡、貨幣政策、債務水平等,取得的進展令人鼓舞。在未來,G20將繼續成為一個重要的協調各方利益的渠道,新興經濟體當立足于該平臺,積極創造有利自身發展的外部環境。
然而新興經濟體在G20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最為明顯的是它們尚未形成一套關于全球經濟治理的替代方案,對于未來自己將發揮的作用和承擔的責任還未有清晰的認識。新興經濟體內部由于彼此間的競爭和利益分歧,在削弱發達國家對經濟治理的壟斷特權方面能夠達成一致意見(如改革國際金融治理結構、提升新興市場國家發言權和影響力),而在其他方面(如出口市場的爭奪等)卻很難達成共識,新興經濟體并不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國家組成的利益共同體。因此新興經濟體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同時,加強彼此之間的經貿聯系、深化國際合作,才能增強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記者:汪巍先生,您的談話使我們認識到以“金磚五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正在強勢崛起,并推動著國際格局多極化發展。中國與其他新興經濟體通過加強南南貿易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從而使得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多極化趨勢日漸清晰。在未來,新興經濟體還將通過自身不斷壯大的金融力量推動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新興經濟體在崛起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風險和挑戰,如今新興經濟體需要進入全球治理體系并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
汪先生,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再見!
注釋:
①新興經濟體崛起的世界歷史內涵和意義.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2(2)
②提升新興經濟體金融合作大有可為.證劵時報,2011.8.18
③新興經濟體加強合作是新增長點.經濟日報,2013.4.7
④承載厚望,新興經濟體當加強合作.國際商報,2012.9.17
⑤推進新興經濟體之間的經貿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6.2
⑥新興經濟體的發展與新型南南合作的探討.對外經貿實務,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