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笑君
摘 要: 在社會熱點問題層出不窮的移動互聯(lián)時代,輿論傳播學教學要合理選擇教材,重視輿論學基本原理,運用案例法和討論法,進行輿論調查訓練,采用綜合性評價等教學與考試方法的改革,才能調動新聞傳播學專業(y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并培養(yǎng)大學生客觀認識世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yǎng),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關鍵詞: 輿論傳播學 教學方法 考試方法
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思潮、社會矛盾、社會熱點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移動傳媒的不斷發(fā)展,為大學生群體接觸媒介提供了更便捷的條件。在這種客觀環(huán)境下,輿論傳播出現(xiàn)許多與傳統(tǒng)媒體為主流的時代的不同特點。傳播學專業(yè)的大學生將是未來參與信息發(fā)布的主要從業(yè)者,因此通過開設輿論傳播學課程,他們了解輿論的特點、把握輿論傳播規(guī)律,特別是媒體變遷的新環(huán)境下輿論傳播的變化,對培養(yǎng)合格的傳媒人具有重要意義。鑒于當前媒介環(huán)境的變化,輿論傳播學教學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進行教學與考試方法的改革,才能調動學生專業(yè)學習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客觀認識世界、不斷調整自我,以比較成熟的眼光認識和分析問題。
輿論傳播學課程具有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特點,其教學內容可分為基本原理與應用兩個方面。輿論傳播學基本原理部分主要包括:輿論的要素、中外輿論思想發(fā)展史、輿論的傳播手段、輿論的形成與類型、輿論傳播的形態(tài)、輿論傳播的規(guī)律、輿論引導等。應用部分主要包括輿論調查、輿情監(jiān)測與分析。根據(jù)輿論傳播學教學內容的這一特點,針對新聞傳播學專業(yè)本科生的教學可采取重視基本原理教學、理論教學與實地調查密切結合、注重案例教學等方法進行改革。
一、合理選擇教材,重視輿論學基本原理的教學
目前我國輿論學研究方面的著作和教材很多,有關輿論的概念及相關理論不盡相同,但其中有許多共性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針對本科生對傳播學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情況選擇適合他們的教材,教材內容應該具有權威性、深入淺出、章節(jié)安排合理、案例豐富新穎的特點。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取百家之長,仔細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對眾說紛紜的部分可以將全部觀點展示給學生,供學生討論,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思考問題,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理論研究觀點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作為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極為密切的一門課程,重視輿論學基本原理的教學對于學生運用基本原理認識與分析各種輿論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有關輿論概念的界定并沒有統(tǒng)一的觀點,所以教師要對輿論的要素進行重點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究竟什么才是輿論。另外,還要向學生交代清楚哪些不是輿論,改變以往學生對輿論的錯誤認識。有關輿論傳播手段、輿論形成與類型、輿論傳播形態(tài)、輿論傳播規(guī)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大概應占教學學時安排的四分之三左右,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深入理解這些基本原理,把握輿論傳播規(guī)律,為掌握合理的輿論引導方法打好基礎。
二、運用案例法和討論法,培養(yǎng)學生認識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當前網(wǎng)絡及移動互聯(lián)終端飛速發(fā)展的時期,大學生很難再生活于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環(huán)境中。有些大學生比較關注各種社會問題,他們會主動搜集相關信息進行瀏覽;也有些大學生因為這些移動終端的發(fā)展而被動地獲知了一些信息。無論他們是主動了解還是被動接收這些信息,在當前信息爆發(fā)的環(huán)境中,作為學業(yè)比較繁重的大學生基本很難了解事件的全貌。此外鑒于他們年齡與經(jīng)歷的關系,往往難以形成對輿論事件的全面和客觀的認識。針對這種現(xiàn)實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入大量案例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引導學生運用輿論傳播學基本原理客觀分析和評價輿論問題。
輿論學教學案例的引入要注意典型性和新穎性兩大特點。典型性指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最能說明該原理的真實案例,這種案例適合教師舉例分析,以此充分說明輿論傳播的特點與規(guī)律。新穎性指教師在近期發(fā)生的、重大的、影響面廣的、部分學生已有初步了解的社會事件中選擇與基本原理相關的案例,這類案例適合讓學生運用基本原理進行案例討論與分析,從而提高他們對輿論傳播學基本原理的理解力。通過案例教學,學生體會到輿論傳播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與他們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他們經(jīng)常作為輿論主體的角色出現(xiàn),而作為未來的傳媒人認清輿論發(fā)展規(guī)律、提高輿論引導技巧、合理運用新聞媒體進行輿論引導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案例進行課堂討論,一方面可以集思廣益,對單件事件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良好運用基本原理,使教學效果得到即時反饋。
三、進行輿論調查訓練,提升新聞傳播學專業(yè)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
輿論調查是輿論研究的重要方法,指導學生運用輿論調查的基本方法,對身邊的重要輿論事件進行實地調查并撰寫內容規(guī)范的調查報告,是輿論傳播學應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必需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密切關注近期的輿論熱點問題、焦點問題,并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根據(jù)各組調查主題編制調查問卷、完成輿論調查任務、上交調查報告。這種實地輿論調查環(huán)節(jié)不僅能讓學生親身實踐調查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調查過程中體會到作為新聞工作者的艱辛,以及認識到輿論問題的復雜性,這對培養(yǎng)他們嚴謹?shù)墓ぷ髯黠L具有積極意義。此外,通過對調查中搜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分析,提高他們的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通過撰寫調查報告,訓練他們具備寫作規(guī)范調研報告的基本素質,并且培養(yǎng)他們學會用事實說話、用數(shù)據(jù)說話的習慣,學會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特別在自媒體時代,不要不加判斷地隨波逐流,更不能人云亦云,要重視調查法在新聞工作中的價值,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yǎng)。
四、改革考試方法,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輿論傳播學課程雖然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課程,但讓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的主要目的是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和分析輿論問題,因此可以采取比較靈活的考試方法,如利用“平時討論+期末考試”、“調查報告+期末考試”、“平時討論+調查報告+期末考試”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期末考試可以開卷亦可閉卷,但重點還是考查學生運用輿論傳播學基本原理分析輿論問題的能力。通過考試方法的改革,一是使學生意識到平時聽講與參與課堂活動的重要性,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及時了解學生對輿論學基本原理的理解與掌握情況,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三是改變以往那種死記硬背的考試方法,將對基本理論知識的考查與實踐能力的考查結合起來,綜合評定學生學習成果,使考試評價更客觀。這種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能給更多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并給學生提供一個暢所欲言的場所。同時,學生將自己對輿論問題的觀點展現(xiàn)在教師面前,教師能夠加深對學生的認識和了解,及時引導學生合理對待各種社會問題,既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又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綜上所述,對新聞傳播學專業(yè)輿論傳播學本科課程進行教學與考試方法的合理改革,對于提高學生專業(yè)學習的積極性,嘗試新聞傳播實踐,提升未來傳媒人的媒介素養(yǎng),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具有積極價值。
參考文獻:
[1]黃勇平等.新媒體環(huán)境中青年學生意見表達的話語策略及輿論引導[J].東南傳播,2014,(2):13-17.
[2]馬麗.試論當前輿論學教學的不足及其解決對策[J].商業(yè)文化,2010,(07):238-239.
[3]李瑞仙.輿論學本科教學思考與實踐[J].成功(教育),2013,(12):25.
[4]蔡雯,羅雪蕾.新聞傳播學案例教學現(xiàn)狀調查——對海外高校案例庫建設與案例課程設計的觀察與思考[J].現(xiàn)代傳播,2012,(09):119-122.
資金項目:遼寧工業(yè)大學2014年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4084,名稱:基于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的傳播學專業(yè)主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