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國 吳乾平
摘 要: 隨著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深入發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成了醫學院校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重要途徑。本文分析了醫學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現狀,著重探討了醫學院校對如何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的實效性這一問題。
關鍵詞: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現狀分析 實效性
黨的十八大會議上重點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抓好青年就業工作,實現高就業率。”隨著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開展成為醫學院校重要的使命,醫學院校應義不容辭地發揮主導作用,將職業生涯規劃的思想貫穿到醫學生學習和生活中,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目前,在我國大學辦學模式和教育體制下,醫學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建設中存在輕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使畢業生盲目選擇就業[1]。因此,提高教學有效性及醫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程度,已經成為醫學院校順利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必須克服的現實問題。
一、對醫學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分析
目前,各醫學院校為了加強對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是總體來說,由于這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沒有形成有效的教育體系,使得在教學成果方面取得的成績不理想。
(一)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認識不夠。
教育部頒布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職業生涯規劃要作為獨立課程進入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體系。目前,醫學院校都紛紛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是有些醫學院校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存在任務式的教學情況。而且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的學時,沒有具體的解釋說明。由于開課時間比較短,學生在思想上沒有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學生到課率不高,導致職業規劃課程教學效果不佳[2]。
(二)沒有形成健全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醫學院校中一門全新的課程。目前,多數醫學院校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內容中隨意性較強,沒有明確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同時,當前大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性太強,知識過于抽象,缺乏實踐性,導致一些學生對就業問題模糊不清,沒有充分體現醫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缺少汲取知識的熱情,這種尚未成體系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三)師資力量不夠,專職教師不足。
目前,多數醫學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屬于招生就業辦的人員,從事專業教學和研究的教師太少。教師由于自身兼職的原因,課前備課時間不充裕,使得所授知識的準確和豐富程度難以確保,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實際效果。
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包含多方面內容,要求授課教師具有多領域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教學經驗,了解大學生的需求信息。兼職教師缺乏豐富的理論指導知識、實踐能力和系統的專業培訓,難以保證就業指導課的實際效果。
(四)缺乏相關政策和充足經費的支持。
1.一些醫學院校沒有有效的實際政策,這就使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也使得從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師資力量不夠,最終使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不佳。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需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為有效開展實踐活動,需要學校從經濟上大力支持。目前,各醫學院校缺少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使得經費支持困難,造成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影響教學實效性。
二、對醫學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策探討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醫學院校的必修課程,是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了解就業信息、提高就業能力的重要橋梁。為了有效增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目前各醫學院校都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以創新開拓的方式順利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課程。為此,規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醫學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基石。
(一)完善課程設置,規范教學內容。
合理的課程設置是學校課程蓬勃生命力的核心。醫學院校在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時,需要考慮不同年級醫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習任務等方面明確教學內容。針對一年級新生,可引導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二年級學生,應著重培養他們職業興趣,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幫助他們找到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并且了解就業理論知識和就業信息;三年級學生,職業目標漸漸確立,應深入了解就業需求信息,為其實現目標做好準備,提高心理素質;四年級學生,面臨實習需全面模擬就業場面,明確自身的擇業目標,增強課程的實踐性,充分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1]。
(二)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當前大學生需求就業信息具備多樣性,在課堂上應豐富職業生涯發展理論和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教學內容,增強課程的可操作性和教學實效性,走進社會,適應社會。一方面,講解與聯系緊密結合、集中教學與個體教學緊密結合,采用“師生互動型”、“學生實踐型”、“教學科技型”的教學模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參與性,增強學習效果。例如: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對典型就業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模擬面試等方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方向,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就業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引進先進的職業測評方法,通過心理測驗、情景模擬等手段,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能力進行測評。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職業興趣、職業方向,還可以為發揮學生的自我潛力、認識自身不足提供建議指導[3]。
(三)建立專業的師資隊伍。
擁有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主、專兼結合、高素質、高品質的教師隊伍,是增強職業生涯教育實效性的基礎。職業生涯規劃的授課教師一方面要通過講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職業目標,了解社會上的職業知識,明確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另一方面要通過職業學習、詢問專家學者等方法,幫助學生解決自身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困惑,并且結合就業形勢的變化,對學生進行講座指導,滿足醫學生日益增長的職業生涯規劃的需求。同時,為了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應該聘請專家學者對授課老師進行系統培訓,充分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師的綜合素質。
(四)完善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體系。
目前,我國醫學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處于初級探索階段,沒有著重對就職業規劃進行研究和探討,這無疑是健全醫學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的絆腳石。為了使職業生涯規劃課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緊跟市場的需求,緊貼學生的實際情況,醫學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應該由健全的制度建設和理論體系保駕護航,從醫學院校的本身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改進教育體系,發揮醫學院校的主要作用,培養高素質人才[4]。
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加強醫學院校課程建設和增強職業規劃實效性的根本。當前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增強大學生的競爭力和提高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實效性便成為長期奮斗的系統工程,引導大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規劃,發揮醫學院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從建立健全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體系和加強課程的建設入手,提高師資力量和落實好政策、經費的扶持,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全面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增強教學實效性,為大學生順利就業打下堅固的基石。
參考文獻:
[1]謝睿萍.淺談如何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實效性[D].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2011.
[2]李自豪.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析[D].許昌學院.
[3]嚴爽,陸櫻.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測評分析與對策探究[D].江蘇:科技大學.
[4]任霞.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D].廣東商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