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飛
摘要:南京市歌舞劇院(簡稱南舞院)舞蹈中專班自1990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二十四個春秋。在這期間南舞院為全省甚至是全國的舞蹈藝術事業培養了不少的人才,陸續共有四批學員畢業。在他們當中,有的人獲得了國家權威級舞蹈大賽的獎項,有的人被全國知名舞蹈院校錄取,還有的人則是經歷過舞蹈高等教育后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工作,真可謂是碩果累累,成績斐然。
關鍵詞:南京市 歌舞劇院 舞蹈教學
本文旨在探索討論教學,針對性較強。其一:因筆者為南舞院1996級的舞蹈學員,在院五年的訓練生涯以及三年的舞臺實踐經驗讓筆者對南舞院舞蹈教學有了一個長足深入的了解。這一點一滴,跌打滾爬而來的經驗也是成文的源動力。其二:筆者在南舞院畢業后有幸去了上海接受舞蹈高等教育的再深造,不僅僅訓練舞蹈的肢體技藝,還通過學習大量的舞蹈理論以及舞蹈編創知識與教學法使筆者對舞蹈教學有了更近一步的認識。再次,筆者現為舞蹈師范類高等院校教師,探索教學過程中的利弊,追求更高質量的教學成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一、基本功訓練手段科學
眾所周知,軟度、開度和力度等方面的練習是舞蹈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舞之人必備的身體條件之一,因為只有具備了應用自如的軟度、開度和力度后才能充分地展示人體動作的幅度、線條和技巧等等。在舞蹈作品中同樣可以施展技藝,增強表現力,拓展領域。南舞院深諳此理,因此非常重視軟開度的訓練。在一年級的大部分訓練時間中,軟開度的訓練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五,方法科學,訓練手段多樣。例如,很多藝校在正前腿的訓練時過分強調外力的撕扯以達到預期的軟度目標,這雖是一種方法,然而使用外力者畢竟無法真實地感受到受力者的切身體會,因此受力者的受傷幾率也相應增大。南舞院的軟度訓練手段則是多樣化的,更多的不是憑借外力,而是“自力”。讓學員在前后兩堆壘高的墊子上懸空耗豎叉。這種訓練方法的益處在于學員完全憑借自身的重量循序漸進地往下耗,杜絕了受傷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只是單純的撕腿,所練到的只能是前腿的韌帶,而這種前后腿懸空的方式不僅可以練到前腿的韌帶,還可以促進后跨的軟度,手放在膝蓋上又無形當中起到了“老虎凳”壓膝蓋的效果,還杜絕了受傷,真可謂是一舉四得。
很多中專院校教授學員練習軟度時似乎都是靜力拉伸有余而動力拉伸不足(靜力拉伸為壓腿,動力拉伸為踢腿)。殊不知韌帶如果缺少了動力拉伸將會缺血,久而久之便會造成麻木,受到傷害。而南舞院在教學中卻把這兩種方法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提升了教學質量。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就是南舞院在訓練學員軟度的時候要求無論是踢腿還壓腿都必須勾腳,南舞院的教師認為勾腳踢壓腿才能練到腳后跟的韌帶,從而帶動整個的大腿韌帶,對跟腱的拉伸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而這一細節恰恰是其他院校所忽略的地方。
二、強調技巧動作的美感與規范性
南舞院的教員在教學中反復強調技術是為舞蹈而服務的,任何一個技巧動作歸根結底都是高精尖的舞蹈動作。因此,教員在訓練學員的過程中對技巧動作的規范性與美感即“形”的要求非常嚴格,對技巧動作“飛腳”的教學更屬成功范例。在飛腳動作過程當中不僅嚴格強調起勢的手位,還更強調學員在空中托掌與按掌的位置以及片蓋腿的角度。教員要求學員的片蓋腿在空中劃一個“月亮門”,落腿時一定要在身體的側面位置,也就是兩腿在空中分別劃了兩個最大的半圓,姿勢及其美觀。芭蕾的四位旋轉亦是如此,連“巴塞”腳尖都嚴格規定位置。動力腿膝蓋絕對打開,帶動人的整體,半腳尖立到最高,先立后轉。雖說很多舞校也是這么要求學生的,但是難就難在不能像南舞院這樣五年如一日始終要求學員嚴格的執行。所以,當南舞院的學生和其他舞校的學生在交流技藝的時候也許在難度上稍有不及,然而美觀與規范的方面一定大占優勢。
三、注重舞蹈訓練過程中的呼吸
很多中專舞校的學員只是單純的從生理意義上理解呼吸,教員也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導學員將生理上的呼吸恰如其分地融入舞蹈動作過程中去。而南舞院在舞蹈教學過程中不會單純告訴學生“手臂要呼吸”,“軀干要呼吸”,“腳背呼吸”等等,更多的是讓學生對呼吸的概念做出正確清晰的理解。運用自然通暢的調息加上一定程度與動作相符的呼吸,從而完成生理呼吸與舞蹈的關系。當年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芭蕾基訓課一個簡單的FONDU(單腿蹲)老師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把呼吸詮釋的淋漓盡致:蹲的時候一定是跟腱拉到最長,剛到極限的時候膝蓋慢慢伸直無限的延伸沒有盡頭,剛剛達到極限后膝蓋又慢慢的彎曲。南舞院在舞蹈的教學過程中并不認為呼吸只是上半身的事情,而是抓住了易被人忽略的雙腿,其實腿部韌帶的拉伸往往更能配合上半身的呼吸。而古典舞身韻課更是把“詠歌”作為組合的呼吸訓練則更是有特色,神韻講究的是圓融與松弛,而氣息則是貫穿這二者的良劑。教師往往將一個個身韻組合的音樂編做歌曲讓學生唱出來以達到形神結合,氣息通暢。所以南舞院的教學更多是告訴學員怎么去呼吸,而并不是單純的強調“呼吸”這個詞。
他山之石可攻玉,借鑒吸收是我們每一個舞蹈工作者都應該學習的一課。當然,筆者也清晰地看到雖說南舞院舞蹈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績,教學中有很多的亮點,但是其教學體系以及風格特征還有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使其更加系統化、規范化。在此,希望能夠和大家一起就南舞院的舞蹈教學能有一個長足的交流,為弘揚傳統舞蹈文化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