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做合一”是高職會計專業采取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本文分析了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教學的現狀,確定了“能力本位”的教學目標,并提出了“能力本位”下應轉變的觀念。
【關鍵詞】教學模式;特點;啟發
一、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教學的現狀
盡管目前“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中提出已久,也有部分高職會計專業實施了“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但是有一套比較完善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體系的少之又少;紙上談兵的較多,落到實處的少,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關鍵在于教學目標的不確定性。在教學中,一部分高職院校還將掌握知識放在首位,沒有意識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因此也就無法意識到原有教學模式的弊端,不愿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做合一”模式的實施也就流于形式。一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在實施“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中,一方面想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發現問題的規律;但是另一方面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某項任務通常比較耗時,教師又顧及計劃,擔心教學內容完成不了,知識掌握不到位,于是在矛盾中,又重操舊業,變“做”為“講”,結果“做”沒做到位,“教”沒教教透徹,這樣的“教學做合一”無疑是失敗的。無論哪一種,究其原因,皆是因為在教學中教學目標不明確,不了解市場的需求,不清楚我們到底要培養的是什么樣的學生。沒有把“能力本位”放在第一,讓“教學做合一”的實施失去了根基。
二、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的教學目標
思想決定行動。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一切教學的根本,既是出發點也是終結點。高職會計專業實施“教學做合一”首當其中要確定的就是教學目標,明確了教學目標,才能引導教學的組織和實施。
我校2010年暑期對全國會計行業的部分企業進行了調研,了解用人單位對會計畢業生的需求,結果如下:
表1.1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能力的需求
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素質的要求按照排名依次是:較強的會計操作技能占83.7%,良好的職業道德占74.6%,終身學習能力占66.3%,社會交往能力占61.9%,團結合作能力占59.1%,較強的創新能力占48.8%。
這些都表明:綜合能力已經是會計專業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是會計專業畢業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目標和方向。
由此可知,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應是:面向基層會計崗位,具備必備的技術知識、較強的操作能力、良好職業素質的高素質技能型的會計人才。不論是理論能力也好,實踐能力也好,素質也好,歸根結底強調的就是“能力”二字,因此實施“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必須確定“能力本位”的教學目標。
三、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應轉變的觀念
“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目標,以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實際操作為手段,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的引導為輔,將傳授、學習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實現教與學、學與用高度統一的教學模式。
高職會計專業在實施“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時,為了實現“能力本位”的教學目標,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從觀念上必須要做到以下幾個轉變:
第一,從“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轉變。
在“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師應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放在首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做的過程;在做中,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在實施中,鼓勵學生討論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務;提供舞臺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進行歸納和總結。
第二,從“練”向“做”轉變。在“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下,我們的關鍵是“做”,而不是“練”?!熬殹笔窃谡莆諘嬙淼那疤嵯?,通過業務題的模擬演練對理論知識的一種鞏固,是從理論到實踐的演變,它只是教學中的一個環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做”?!敖虒W做合一”下的“做”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從接受任務開始,到任務的實施,再到任務的完成,無一不是學生“做”的過程;“做”不僅是動手,也是動腦,學生思考、探索也是“做”;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熬殹笔菬熿F彈,“做”才是真槍實炮。
第三,從“應試性考核”向“綜合性考核”轉變。以往的考核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試定乾坤,以試卷考核成績作為學生該課程的最終成績,以理論性考核作為考核的主要方式。在“教學做合一”模式下,我們強調“做”,通過“做”實現“學”,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終極目標,因此對學生的考核應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下的考核應是:知識與技能并行突出技能、理論與實踐并行突出實踐、卷面與操作并行突出操作、結果與過程并行突出過程、智商與情商并行兼顧情商,考核應重在過程、重在個性、重在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樹超.高職會計教育的現狀特征與發展趨勢[J].職業與教育,2007,(12)
[2]李丹丹,王盺.高職會計專業人才需求分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0,(6)
[3]何玉英.論高職會計“教、學、做合一”一體化教學模式探討[J]. 產業與科技,2011,(10)
【作者簡介】
蔡小平(1974.10),女,湖北黃岡,黃岡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作者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
【摘 要】“教學做合一”是高職會計專業采取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本文分析了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教學的現狀,確定了“能力本位”的教學目標,并提出了“能力本位”下應轉變的觀念。
【關鍵詞】教學模式;特點;啟發
一、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教學的現狀
盡管目前“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中提出已久,也有部分高職會計專業實施了“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但是有一套比較完善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體系的少之又少;紙上談兵的較多,落到實處的少,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關鍵在于教學目標的不確定性。在教學中,一部分高職院校還將掌握知識放在首位,沒有意識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因此也就無法意識到原有教學模式的弊端,不愿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做合一”模式的實施也就流于形式。一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在實施“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中,一方面想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發現問題的規律;但是另一方面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某項任務通常比較耗時,教師又顧及計劃,擔心教學內容完成不了,知識掌握不到位,于是在矛盾中,又重操舊業,變“做”為“講”,結果“做”沒做到位,“教”沒教教透徹,這樣的“教學做合一”無疑是失敗的。無論哪一種,究其原因,皆是因為在教學中教學目標不明確,不了解市場的需求,不清楚我們到底要培養的是什么樣的學生。沒有把“能力本位”放在第一,讓“教學做合一”的實施失去了根基。
二、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的教學目標
思想決定行動。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一切教學的根本,既是出發點也是終結點。高職會計專業實施“教學做合一”首當其中要確定的就是教學目標,明確了教學目標,才能引導教學的組織和實施。
我校2010年暑期對全國會計行業的部分企業進行了調研,了解用人單位對會計畢業生的需求,結果如下:
表1.1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能力的需求
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素質的要求按照排名依次是:較強的會計操作技能占83.7%,良好的職業道德占74.6%,終身學習能力占66.3%,社會交往能力占61.9%,團結合作能力占59.1%,較強的創新能力占48.8%。
這些都表明:綜合能力已經是會計專業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是會計專業畢業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目標和方向。
由此可知,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應是:面向基層會計崗位,具備必備的技術知識、較強的操作能力、良好職業素質的高素質技能型的會計人才。不論是理論能力也好,實踐能力也好,素質也好,歸根結底強調的就是“能力”二字,因此實施“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必須確定“能力本位”的教學目標。
三、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應轉變的觀念
“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目標,以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實際操作為手段,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的引導為輔,將傳授、學習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實現教與學、學與用高度統一的教學模式。
高職會計專業在實施“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時,為了實現“能力本位”的教學目標,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從觀念上必須要做到以下幾個轉變:
第一,從“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轉變。
在“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師應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放在首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做的過程;在做中,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在實施中,鼓勵學生討論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務;提供舞臺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進行歸納和總結。
第二,從“練”向“做”轉變。在“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下,我們的關鍵是“做”,而不是“練”?!熬殹笔窃谡莆諘嬙淼那疤嵯?,通過業務題的模擬演練對理論知識的一種鞏固,是從理論到實踐的演變,它只是教學中的一個環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做”。“教學做合一”下的“做”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從接受任務開始,到任務的實施,再到任務的完成,無一不是學生“做”的過程;“做”不僅是動手,也是動腦,學生思考、探索也是“做”;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熬殹笔菬熿F彈,“做”才是真槍實炮。
第三,從“應試性考核”向“綜合性考核”轉變。以往的考核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試定乾坤,以試卷考核成績作為學生該課程的最終成績,以理論性考核作為考核的主要方式。在“教學做合一”模式下,我們強調“做”,通過“做”實現“學”,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終極目標,因此對學生的考核應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敖虒W做合一”教學模式下的考核應是:知識與技能并行突出技能、理論與實踐并行突出實踐、卷面與操作并行突出操作、結果與過程并行突出過程、智商與情商并行兼顧情商,考核應重在過程、重在個性、重在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樹超.高職會計教育的現狀特征與發展趨勢[J].職業與教育,2007,(12)
[2]李丹丹,王盺.高職會計專業人才需求分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0,(6)
[3]何玉英.論高職會計“教、學、做合一”一體化教學模式探討[J]. 產業與科技,2011,(10)
【作者簡介】
蔡小平(1974.10),女,湖北黃岡,黃岡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作者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
【摘 要】“教學做合一”是高職會計專業采取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本文分析了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教學的現狀,確定了“能力本位”的教學目標,并提出了“能力本位”下應轉變的觀念。
【關鍵詞】教學模式;特點;啟發
一、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教學的現狀
盡管目前“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中提出已久,也有部分高職會計專業實施了“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但是有一套比較完善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體系的少之又少;紙上談兵的較多,落到實處的少,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關鍵在于教學目標的不確定性。在教學中,一部分高職院校還將掌握知識放在首位,沒有意識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因此也就無法意識到原有教學模式的弊端,不愿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做合一”模式的實施也就流于形式。一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在實施“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中,一方面想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發現問題的規律;但是另一方面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某項任務通常比較耗時,教師又顧及計劃,擔心教學內容完成不了,知識掌握不到位,于是在矛盾中,又重操舊業,變“做”為“講”,結果“做”沒做到位,“教”沒教教透徹,這樣的“教學做合一”無疑是失敗的。無論哪一種,究其原因,皆是因為在教學中教學目標不明確,不了解市場的需求,不清楚我們到底要培養的是什么樣的學生。沒有把“能力本位”放在第一,讓“教學做合一”的實施失去了根基。
二、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的教學目標
思想決定行動。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一切教學的根本,既是出發點也是終結點。高職會計專業實施“教學做合一”首當其中要確定的就是教學目標,明確了教學目標,才能引導教學的組織和實施。
我校2010年暑期對全國會計行業的部分企業進行了調研,了解用人單位對會計畢業生的需求,結果如下:
表1.1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能力的需求
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素質的要求按照排名依次是:較強的會計操作技能占83.7%,良好的職業道德占74.6%,終身學習能力占66.3%,社會交往能力占61.9%,團結合作能力占59.1%,較強的創新能力占48.8%。
這些都表明:綜合能力已經是會計專業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是會計專業畢業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目標和方向。
由此可知,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應是:面向基層會計崗位,具備必備的技術知識、較強的操作能力、良好職業素質的高素質技能型的會計人才。不論是理論能力也好,實踐能力也好,素質也好,歸根結底強調的就是“能力”二字,因此實施“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必須確定“能力本位”的教學目標。
三、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應轉變的觀念
“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目標,以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實際操作為手段,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的引導為輔,將傳授、學習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實現教與學、學與用高度統一的教學模式。
高職會計專業在實施“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時,為了實現“能力本位”的教學目標,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從觀念上必須要做到以下幾個轉變:
第一,從“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轉變。
在“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師應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放在首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做的過程;在做中,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在實施中,鼓勵學生討論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務;提供舞臺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進行歸納和總結。
第二,從“練”向“做”轉變。在“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下,我們的關鍵是“做”,而不是“練”?!熬殹笔窃谡莆諘嬙淼那疤嵯拢ㄟ^業務題的模擬演練對理論知識的一種鞏固,是從理論到實踐的演變,它只是教學中的一個環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做”?!敖虒W做合一”下的“做”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從接受任務開始,到任務的實施,再到任務的完成,無一不是學生“做”的過程;“做”不僅是動手,也是動腦,學生思考、探索也是“做”;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練”是煙霧彈,“做”才是真槍實炮。
第三,從“應試性考核”向“綜合性考核”轉變。以往的考核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試定乾坤,以試卷考核成績作為學生該課程的最終成績,以理論性考核作為考核的主要方式。在“教學做合一”模式下,我們強調“做”,通過“做”實現“學”,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終極目標,因此對學生的考核應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敖虒W做合一”教學模式下的考核應是:知識與技能并行突出技能、理論與實踐并行突出實踐、卷面與操作并行突出操作、結果與過程并行突出過程、智商與情商并行兼顧情商,考核應重在過程、重在個性、重在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樹超.高職會計教育的現狀特征與發展趨勢[J].職業與教育,2007,(12)
[2]李丹丹,王盺.高職會計專業人才需求分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0,(6)
[3]何玉英.論高職會計“教、學、做合一”一體化教學模式探討[J]. 產業與科技,2011,(10)
【作者簡介】
蔡小平(1974.10),女,湖北黃岡,黃岡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作者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