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胡維平
摘 要:纖維藝術以其獨特的實用價值和藝術魅力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本文主要研究現代纖維藝術的材質之美,淺析纖維材料獨特的材質美感,從材料的質地、色彩、光澤等方面入手,注重纖維材料本身特性的研究,探索纖維藝術材料內在潛藏的美感屬性,了解纖維藝術材料對于人類審美心理的影響。藝術家只有深入了解了纖維材料的特質,才能創作出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的藝術作品。
關鍵詞:纖維藝術 材料 美感
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刷新著藝術家們的藝術理念。在藝術創作中,材料必不可缺,它甚至影響著藝術家的創作思路與技法。生活中常見的纖維、皮革也能夠運用到藝術創作中,通過藝術家的藝術表現手段,使之成為一件藝術品。幾乎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事物都能被運用到如今的藝術創作中,比如皮革、石材、木屑、玻璃、纖維、紙張等有形的事物,甚至包括無形的事物,如一些可以通過嗅覺感知的事物。
纖維藝術是從遠古文明一直延續發展至今的一種藝術形態,經歷傳承與演變,形成了如今獨特的現代纖維藝術。現代纖維藝術突破了以往傳統織物的模式,依靠多種技巧、手法、材質構成了其獨特的視覺語言及表現手段。伴隨著現代人類思想觀念的變化,藝術創作的新潮迭起,新材料新技術為藝術家提供了更堅實的創作基礎,也為纖維藝術創作及時輸入了新鮮的創意血液,纖維藝術與其他所有現代藝術一道,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豐富多彩的視覺天地。纖維藝術品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同時還給人帶來精神享受。
一、纖維藝術的概念
纖維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材料,它的發展歷史更是源遠流長。傳統的纖維藝術在我國文明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我國古代絲織手工藝品——絲綢,以及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一般意義上纖維分為天然纖維如棉、麻、動物的毛發等以及人工合成纖維兩大類,然而現代纖維藝術的材料已經超越了一般傳統“纖維”的概念,包括各種無機材料如金屬纖維、陶瓷纖維等,有機材料如橡膠、樹脂、塑料等線性材料及其他綜合材料。纖維藝術是一種表現形式,它是以各種纖維為材料,采用各種造物工具和手段如編織、環結、印染、纏繞、捆綁、排列、粘貼等多種技藝創造出來的或平面或立體或空間裝置的一種藝術形式。隨著科技進步,新型材料興起,纖維藝術的表現也受到現代新材料、新技術的影響,如化學纖維、玻璃纖維、感光纖維等各種新型纖維材料的出現和運用豐富了現代纖維藝術的表現模式,拓展了纖維藝術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使得藝術家能夠突破以往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創作出具有個性魅力的作品。
纖維藝術的應用范圍廣泛,傳統的各類染織品、地毯、壁毯等,以及具有現代構成意義的壁掛、軟雕塑和纖維裝置都屬于現代纖維藝術的范疇。纖維的質地多樣,富有很多有趣的特質:如松軟與板硬、艷麗與暗啞、細滑與粗糙、吸光與反光等,都顯示著纖維不同的審美因素,同時具有豐富色彩,能夠從視覺上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
二、纖維藝術材料的美感屬性
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豐富,人們對于物質與精神的享受也會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對于生活中的各種產品也會有更高的要求。通過材料使人與作品、環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人體驗到和諧、親切的視觸覺感受及審美體驗。纖維材料的材質美主要體現在質地、肌理、色彩、光澤等方面。
(一)纖維藝術材料的質感屬性 各種性能迥異的物質纖維材料對視觸覺和情感都產生著直接的影響,帶給人豐富的視觸覺、情感體驗。大部分纖維材料因為其獨特的材質質感,能夠給人帶來溫馨親和感,其次纖維織物能增加人體與外物接觸時的舒適感,與此同時纖維材料還具有強烈的裝飾性。纖維藝術的造型與纖維材料的質感肌理緊密相依,一個纖維藝術作品的完成不僅依賴作品造型,也會將纖維材料的質感升華為作品的質感。藝術家只有充分了解材料屬性,對材料有感知性認識(即從視觸覺中識別與選擇),才能提升自己的藝術表現力。
纖維材料是纖維藝術視覺語言的重要構成要素,因為它們的差異性、多樣性,不同種類、不同肌理以及不同的機構形態所構成的豐富的直觀形態,會帶給藝術家和欣賞者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藝術家運用獨特的材料與表現技法,使纖維藝術展示出它的藝術美感。玻璃是透明的,木材是不透明的這些都可以通過視覺來感知。各種材料的表面特征各不相同,視覺器官受到材料不同的表面特征的刺激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比如木材本身的原木色會讓人產生舒適、質樸的視覺效果,而鋼鐵的冷灰色則會讓人產生冷漠、堅硬的視覺感受。材料的質感特征也是材質美的體現。
人們不僅通過材料的質感、外觀、表面處理、裝飾性工藝來傳達其視覺感受,同時也會借助新技術來拓展材料的視覺美感。材料表面所呈現的視觸覺特征成為質感,材料質感與材料表面材料特殊屬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表情達意,比如鉆石會讓人產生富貴、成功、永久等聯想。在藝術創作中,材料被用于藝術設計中也會賦予作品各種聯想。
(二)纖維藝術材料的色彩語言 眼睛是人類認識世界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而當人們在觀察事物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色彩,色彩常常具有先聲奪人的魄力。色彩在纖維藝術設計中有著重要作用,纖維織物因其材質多樣,富于彈性,用色比較考究。在纖維藝術作品中,色彩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制約又相互聯系。各種纖維藝術材料各有其特性,如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發光的、吸光的、反光的,將它們重復、錯落、參差、連續地交織在一起,可產生奇妙的色彩變化。同時,色彩對比因素也能增加纖維藝術的魅力,好的色彩搭配能使人在觀賞纖維藝術品時喚起對美感的聯想。
纖維藝術創作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空間混合與直接混合的方法運用較多,當藝術家想要得到更加獨特的色彩效果時,會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纖維材料相互交叉混搭。由于纖維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色彩,經過混合后,人類視覺器官會自動產生色彩的空間混合調節作用,最后就會得到藝術家滿意的效果。然而,這些色彩的產生是通過創作中材料錯落排列,形成不同層次,以及運用大小塊面編織技法來實現的,并不是徹底地攪和或調和。現代裝飾壁毯也屬于纖維藝術,而壁毯的設計特征之一是色彩鮮明,不同材料通過單色或混色織出,這樣能產生豐富的層次及不同形態的肌理感。endprint
在纖維藝術的色彩運用中有一定的規律,不在于色彩種類多少,而在于色彩配合的層次、規則,注意區分主次、面積大小分配,以此達到均衡呼應、色調調和與統一,以此產生最佳搭配效果,給人最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情感體驗。比如采用對比互補色相組合,就能使作品具有華麗的美感,讓人感受到生動、飽滿的情感,同時也帶來視覺上的刺激和心理上的滿足。
三、纖維藝術材料的美感運用與發展
藝術家通過運用不同的材質與表現技法展現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與設計表現形式,使纖維藝術通過不同材質以及工藝手段來表現其藝術語言的美感。藝術家通過材料的選擇和技法的運用來對材料進行再創作,達到美的物化和物的美化雙向互動的過程和結果。任何材料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材料能夠激發人的想象力,不同的材料會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審美情趣,所以在如今的藝術設計中也越來越重視材料的語匯表達。
審美是一種建立在生理基礎上的心理活動,對材料的審美首先形成于生理感受,在一定環境制約的條件下,通過人類感覺器官獲得。纖維材料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能夠被感受、被欣賞,具有豐富的物質與精神價值,將生活與藝術融合。人們能夠感受到各種不同的纖維材料產生的美感,這種美感是人們在發現美的規律與人的心理、生理欲求一致的時候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應。纖維藝術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尤其在建筑室內空間運用最廣。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藝術家雷諾女士為紐約聯合國大樓設計了巨型的纖維藝術作品——“白色飄動纖維”,這幅作品使用了無數條白色纖維從六米左右屋頂垂下,纖維隨風擺動,展示了一種朦朧和流動的美的意境。
如今每年舉辦的“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也已逐步發展成熟,從纖維藝術材料、藝術手段、表現形式等各個方面進行探討,同時也注意到新材料、新技術不斷出現與運用給纖維藝術帶來的新的生機與活力。這樣的活動使得中國的纖維藝術被世界所了解,構建了一個中國與國際纖維藝術交流的平臺。在雙年展中有很多藝術家的作品參展,比如一位韓國女藝術家在參加第二屆雙年展時展出的一幅作品是《飛行自由》,這幅作品是一件經過人工暈染并且抽出了部分經線的絲織品,整個絲織品由于其材質的獨特質感,所以顯得輕柔、飄逸,宛如一位翩翩少女。
四、總結
隨著時代的發展,纖維的應用也在發生著變化。一方面,新材料、新技術不斷興起發展;另一方面,人們在滿足纖維的物質價值同時,也在不斷探索纖維的藝術價值、美感屬性,使得纖維藝術融物質與精神價值于一體。藝術家應更加注重纖維材料的美感屬性,探索其內在價值,提升藝術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參考文獻:
[1] 朱盡暉.現代纖維藝術設計[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2] 楊俊申,秦明.纖維藝術設計基礎[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
作 者:劉燕,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學;胡維平,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編 輯:張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