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嘯南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6)
近年來,各種災難造成各國家檔案館、圖書館與博物館等文獻保護機構中文獻資源及館藏設施的損壞。目前,我國圖書館災難管理正處于探索階段,研究成果分散,專業術語暫無統一稱謂,微觀層面關注度尚不高,研究人力不足。因此,筆者選擇開展圖書館災難管理較為成熟的美國高校圖書館為研究對象,主要通過梳理并呈現其災難預備、應對及災后恢復的整個過程,總結其經驗和教訓,以供我國高校圖書館參考。
圖書館災難管理指從圖書館層面出發,在對災難進行災難預備、應對及災后恢復的整個過程中與相關的災難管理部門及社會力量協作而進行的一系列的工作,以達到減小災難損失、盡快恢復圖書館各項服務的目的。圖書館災難管理內容應屬于危機管理范疇,其從微觀視角詳細闡釋圖書館對災難的預防、應對及災后恢復的具體舉措,而危機管理是對其日常工作中出現及潛在的危機因素從萌芽到完結進行的全面監管的過程,較圖書館災難管理范圍大且視角宏觀。
(1)災難類型 高校圖書館災難管理中地震、水災、風災及火災較常見,筆者將地震、水災及風災歸為自然災難,而認為火災屬人為災難。
(2)時間跨度 案例研究時間跨度從1994年美國高校圖書館開展災難管理初期至2006年,2005年始則是其實踐研究較豐富的時期。
(3)災難規模及損失大小 斯坦福大學四圖書館(包括斯坦福大學的布勞恩音樂圖書館、柯勃利教育圖書館、格林圖書館及邁耶紀念圖書館)水災案及霍華德蒂爾頓紀念圖書館風災的案規模及損失較大。
(4)地理位置 案例中奧維亞特圖書館地震案及斯坦福大學四圖書館水災案處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東側,為美國強烈地震多發區。奧維亞特圖書館地震案正是自1990年以來發生在該地震帶上的美國洛杉磯地區發生的較強的3次地震之一。
(5)其他因素 斯坦福大學四圖書館水災案反映了同一學校的不同圖書館并行開展災難管理的情況。
2.1.1 災情回顧
1994年1月17日凌晨4點31分,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簡稱CSUN)主館奧維亞特圖書館(以下簡稱奧館)所處的圣費爾南多谷地區發生里氏6.7級地震。當地至少50人死亡、5 900人受傷、20 000人無家可歸,至少6條主干道路面扭曲變形[1]。30秒內CSUN的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害,供電、供水停止,通訊受限,其25 000名學生被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1]。
奧館離地震中心僅1英里,其建筑東西兩翼嚴重受損,屋頂坍塌。其少數可修復部分于同年8月修建完畢并開放,嚴重損壞的東西兩翼歷時6年半完成重建。奧館約60萬冊圖書受強震動散落,需重新歸位;傾倒的書架和因強震動而散落的存放縮微膠卷的柜子抽屜占據走道空間,為人員逃生造成了巨大隱患;全館142個存放縮微膠卷的柜子中至少一半損毀,但計算機存儲及信息檢索系統并未受到損害;震后水管道破裂及屋頂漏雨導致50萬冊圖書受損,此圖書數量是地震直接損壞的近3倍,總損失4億美元[1]。此外,水災使得空氣濕度變大,天花板和墻體泄露的石棉散發出的刺激氣味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2.1.2 災難管理過程
災前,奧館參考1971年的地震手冊,核準現有書架、主要館藏相應的圖書編號和分類以及其所屬書架的具體位置,并將所有書架更換至符合最新抗震標準的水平。
在災難應對及恢復的水平中,奧館將未受損的政府文件保存在館員家中,避免其遭受到震后的水災。該類文件于震后的第8個月搬回圖書館,儲藏該類文獻的政府資料館成為最早對讀者開放的部門之一。奧館的圖書館服務暫由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圖書館提供,奧館人員被分配至其他圖書館,以應對激增讀者及其需求;Lexis-Nexis、CARL Uncover及 FirstSearch數據庫均可以通過免費電話請求訪問;部分線上服務通過CSUN在地震中未損壞的原記錄和存儲使用率較低館藏的自動存儲以及檢索系統ASRS(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進行,主系統同時在ASRS基礎上進行重建。
在建筑恢復中,工程師依據文件而產生錯誤的估計使修復方案耽誤了3年,當方案即將實施時,工程師們又發現由地面的抬高而造成的承重角度變化使未修復的東西兩翼面臨坍塌的危險。因此,工程師們又花費了1年時間設計新兩翼并對現有建筑進行加固。
2.2.1 災情回顧
由于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1998年2月2—3日,斯坦福大學的布勞恩音樂圖書館、柯勃利教育圖書館、格林圖書館(以下簡稱格館)及邁耶紀念圖書館4個圖書館遭遇了30年不遇的大暴雨的洗禮,當地降水量達到了11.62英寸,超過往年平均降水量9.12英寸,雨量超過了學校排水系統的承載能力,積水徑直流入圖書館內部,直接損失達500 ~700萬美元[2]。
2.2.2 災難管理過程
筆者依據材料[3]的研究及歸納,總結出以下內容:災前,由專家組成的專職文獻保護部門成立,將文獻修復單獨從整個災難管理過程中分離出來,該部門為救援和恢復提供文獻修復技術和設備支持;1978年邁耶紀念圖書館曾因水管破裂導致50 743本圖書受潮[2],之后校災難管理應急中心修訂了災難預案,1980年在其基礎上補充校內各合作部門的聯系方式及文獻修復的優先級;圖書館預警系統中的運動探測儀器在災難時檢測到格館地板上滲出的水跡,便與館員第一時間進行水災救援。
在災難應對中,人員物資快速響應。校風險管理負責人考克斯及賽巴琪第一時間向圖書館負責人通告災情并落實災難管理各項權責。同時,其組織館員、校內各辦事處人員及學生立即搬走格館底層圖書。災后第15個小時,4 000箱受損資料被打包送至文獻修復公司(Document Reprocessors,Burlingame)進行冷凍處理,最早的一批資料兩個月被修復完成。其后,學校派值班人員對受災區域進行巡邏以便及時應對突發狀況。一天之內,損壞地毯拆卸完畢;電腦及電力設備損壞部分被置換;內墻打開以保證館內的通風;發電機、脫水機、電風扇、水泵安置到各所需地;四圖書館內12英畝的污泥和紙張殘骸區域清理干凈。僅一周,四圖書館的基礎服務基本恢復。館員請經歷過水災的已退休館員給予相關建議,甚至請他們參與圖書修復過程。布來漢姆青年大學圖書館暫時為其進行參考咨詢。當地餐飲公司在館員莫林戴維森的建議下,為長時間持續工作的人員提供早餐。斯坦福新聞服務中心的“斯坦福報告”、“斯坦福日報”及“海灣新聞”等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全程跟蹤報道。
筆者依據資料[2,4,5]將四圖書館的恢復計劃執行流程總結如圖1所示。計劃制定小組依據受災及階段性恢復情況于2月10日、19日及3月27日分別修訂總計劃,各館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子計劃。由于受災情況大致相同,每階段以總計劃為指導分為兩節,格館實施后總結其經驗教訓供第二節中其余3個圖書館參考。在每階段總計劃即將結束時,格館已開始下一階段恢復的準備和計劃。統籌時間調度為斯坦福大學四圖書館整個恢復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圖1 斯坦福大學四圖書館災后各階段總計劃執行流程圖
災后,斯坦福大學四圖書館從FEMA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聯合緊急事務管理署)得到175萬美元的補償。根據克里斯教授對改良校排水系統進行的研究,斯坦福大學四圖書館對整個防水系統進行了整修,重建了格館西區的排水系統。鑒于此次災難,整個校圖書館災難預案不斷修訂。同時,學校也與氣象監測部門保持密切聯系,以積極應對災難。
2.3.1 災情回顧
2005年8月29日,颶風卡特里娜席卷了美國墨西哥灣及新奧爾良市,造成防洪系統毀壞,使得新奧爾良市大面積被毀,損失達數十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城市災難[6]。霍華德蒂爾頓紀念圖書館(以下簡稱蒂館)是杜蘭大學的主館,擁有整個墨西哥灣地區最大的流通館藏,其中包括360萬冊普通館藏與珍貴的歷史資料[7],如路易斯安娜學術集、霍根爵士檔案、東南部地區建筑檔案及學校檔案等[8]。
颶風過后,雨水覆蓋了校園的三分之二[9]。3周之內,校內擔任聯合文獻保存職能的音樂圖書館、縮微文獻保存處與主要建筑內的機械、空調及電子系統均被水淹沒。蒂館基層受災面積約為一個足球場大小,積水至少8英尺。受災的有著名的馬克斯韋爾音樂圖書館及大量的政府文件、報紙、縮微文獻等受重點保護的書籍。應對大型災難的修復公司BELFOR負責主要受災區域的積水排放和文獻的搶救及修復工作。蒂館雖于2006年的春季重新開放,但仍有許多災后遺留工作。其藏書共692 905冊,只有209 894件珍貴的圖書、手稿及18 269卷縮微文獻被修復[10],整個災難恢復完成時間預期在2013年年底[11]。
2.3.2 災難管理過程
根據資料[12-14],災前,蒂館于颶風來襲前的兩周修訂了長達28頁的災難預案,完善內容包括:①成立災難響應小分隊。小分隊有詳細的災難現場的指揮計劃與緊急狀況發生后所有組織及人員的聯絡號碼;②明確文獻恢復的優先級;③細節補充,包括緊急聯絡中心電話、火災消防疏散步驟、地圖及樓層示意圖等。
在災難應對及恢復中,該區域內至少90英里通訊受阻,郵件、手機等聯絡方式失效長達數月。由于夏季溫度迅速攀升加上斷電使得空調無法運轉,館藏受潮嚴重。校方根據災難預案請來之前處理過該校1995年5月由暴雨造成水災的、經驗豐富并飽受好評的BELFOR公司進行文獻修復及災后清理,該公司陸續將12 000箱完成修復的館藏返館,包括21萬冊圖書及近兩萬冊縮微膠卷[15]。當面對電力中斷而造成的周而復始的溫度和濕度無法控制、已修復館藏需返館并重新上架及日常服務開展時,杜蘭大學恢復中心成立,并得到編目、檔案管理、文件處理等各領域的專家的幫助。如今,該修復中心已可對文獻恢復有效、快速地響應[6]。與學校有合作關系的漢克曼裝訂廠將已修復圖書進行了簡單的整理。對于不可修復的館藏,出版商根據書目清單盡可能地提供,當地私藏家埃德溫·布萊爾將2 300件近全新的藝術品和照片捐贈給圖書館[11]。通訊系統停止運作后,EBSCO作為贊助商將JETS服務直送杜蘭大學圖書館及臨近受災的圖書館,持續1年多之久。此外,FEMA對圖書館建筑物的直接損壞進行了現金補償。圖書館可返崗人員于2006年1月2日返崗,6日著手春季開放的各項事宜。
2.4.1 災情回顧
齊默爾曼圖書館(以下簡稱齊館)是新墨西哥大學4所圖書館中最大的綜合性圖書館。該館由地上3層及地下藏書室構成。2006年4月30日22點40分,其地下藏書室發生火災導致3萬件館藏損毀,直接損失1 000~1 500萬美元,未造成人員傷亡。由于消防搶救,地上二三層被大霧和灰燼覆蓋,地下藏書室大部分館藏殘骸浸沒在水中[16]。損壞館藏雖不到總量的五分之一,但不少擁有100多年歷史的拉丁文資料不到1小時便化為灰燼,無可挽回。經調查,火災由一小瓶催化劑引起,但是否是人為,尚不明確。一層的流通及參考咨詢服務、學習討論室及南北研究中心于2006年6月25日對外開放,其余功能于2007年1月對外開放,而受損失較重的地下藏書室直至2007年12月才恢復開放。
2.4.2 災難應對及恢復
災時,圖書館預警系統發出長鳴,數分鐘之內,校內保安、消防人員趕至現場疏散學生。由于館長卡米拉艾利爾身處華盛頓特區,副館長弗蘭威爾金森立即找出了圖書館的災難預案并通知所有該館災難恢復支援小組成員全部來到現場。消防人員隨即在火災現場建立了臨時指揮部,隨時向校方通報災情最新情況。災情在次日凌晨兩點完全得到控制。
由于工程科學圖書館前段時間剛經歷過水災,圖書館的災難預案進行了及時更新。通過預案上的聯系方式,災難小組負責人通過電子郵件及電話向所有成員通告災情,學校安全中心利用學校2005年建立的緊急事件預警系統發送電子郵件及手機短信將災情迅速發送給每位師生。圖書館網站每天更新,學校緊急電話線路保持全天服務。
由于學校正值期末考試期間,副館長威爾金森與學生會負責人聯系,租用其辦公室開展參考咨詢服務,并延長學生會所在辦公樓的開放時間以讓需要復習迎考的學生準備期末考試。齊館的LIBROS服務器在校計算機中心而不在受災區域,因此其在線資源仍可使用,加上館際互借及向ARL(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研究圖書館協會)新墨西哥圖書館聯合協會發送服務請求并得到回應,用戶仍可獲得資料。
災難恢復中,齊館雇傭了馬洛伊建設公司、洛克菲勒清理服務公司及BMS CAT 3個公司進行災難恢復。首先,馬洛伊建設公司負責將所有的書架加固,并確定圖書館的建筑結構是否受損。接著,洛克菲勒清理服務公司負責清理齊館的地下藏書室。2006年5月11日,BMS CAT的35名員工及100名臨時雇員清理圖書、文件及家具等火災殘骸,將所需修復的館藏打包等。
在13天的災難清理中,人員分為兩班輪流堅持1周7天、每天19個小時的工作,其清理出60箱垃圾,將燒焦的館藏移出齊館,共打包了15 000箱圖書及272柜縮微膠卷[17]。修復成員迅速擴大到志愿者、校安保和建設人員以及BMS CAT公司的工作人員。所有人員在每天的例會上總結當天進展及制定次日計劃,有助于人員間交流,安撫災難帶來的負面情緒。
通過以上4個案例的闡述,美國高校圖書館的災難管理基本流程為災前籌備(包括專門的文獻修復部門或災難管理部門以及預警系統的建立、災難預案的修訂)、災難應對(制定應對計劃、組織志愿者、館際合作等)及災后恢復(聘請專門文獻修復公司、獲得社會力量的支持等)。筆者對案例間的比較總結如表1 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從奧館地震案到齊館火災案,災難管理在不斷完善之中。在應對所有災難時,人員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都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在總結奧館災難管理過程經驗的基礎上,之后各校災難預案中增加了文獻恢復優先級、各救援部門聯系方式等細節內容,并準備在支援中積極尋求校內外志愿者、FEMA資金補助、數據庫商、私人藏書家等的支持。另外,專門的文獻修復部門的成立及聘請專業修復公司使得災難管理更加專業化、系統化,提高了修復效率。
筆者提取成功實施高校圖書館災難管理的要素為以下8點:
(1)圖書館災難預警系統的建立 預警系統不僅提醒館員及學校相關機構做好災難準備,而且可及時通報災難管理各階段的情況。該系統應在設計時擁有輔助已崩潰的校內通訊系統及圖書館線上服務系統重建和還原的功能。

表1 案例對比分析表
(2)災難預案失效時的“Plan B” 當某些不可抗因素導致災難預案失效時,應嘗試事先制定好的其他應對方案。案例中,通常因通訊中斷而造成預案失效,預案應在該方面給予更多應對措施。
(3)災后志愿者召集 除了在校師生外,可面向專門的志愿者組織或者協會招募志愿者。志愿者不僅可以為災難應對及恢復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且可以鼓舞整個工作團隊的士氣,促使其對新的突發狀況集思廣益,隨機應變。
(4)災難恢復的經濟補償渠道 災后,經費補償應從專門的機構獲得,如FEMA。專門保障機構的設置也從一個角度反映了當地政府對圖書館事業的支持。
(5)政府的支援 圖書館災難不僅是圖書館及其所在學校、修復公司、志愿者的事,政府在其中也應扮演重要角色。圖書館雖然可以從FEMA得到資助,但資助申請的等待周期長,得到的補償并不能滿足修復大規模災難的需求。政府的重視能夠讓圖書館各項事業得到保障,在今后的災難管理中高校圖書館應建立、健全災難應急機制以加快整個災難恢復過程。
(6)重要數據的安全備份及館外貯藏 圖書館數據庫系統的重要文件需安全備份及館外貯藏。安全性是指數據不失竊與被篡改,硬件設備完好無損。安全備份及館外貯藏的目的在于短時間內可開展圖書館的在線服務及日常服務。
(7)專門文獻修復部門的成立或聘請專業文獻修復公司 蒂館風災案中聘請的BELFOR公司及齊館火災案中合作的BMS CAT公司均是有專業修復經驗的公司,該類公司的參與可使圖書館從繁重的災難恢復中分離出來,著手于重新開館、服務讀者的各項事宜中,不僅為圖書館節省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災難管理的效率。
(8)情緒控制必不可少 災難管理中的首要原則即是保證人員的人身安全。由于災難管理人員面對高壓、長時間的修復工作,其需要有專門的心理疏導和保健方式,如情緒控制可盡量減少負面情緒,座談會是加強人員間交流的最主要形式。
筆者研究的重點在于梳理美國高校圖書館災難管理的整個流程,了解其災難管理的災難預備、應對及災后恢復中具體的做法,總結其經驗,以供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災難管理作參考。當然,不是所有的管理模式及方法都適合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災難管理,各館的災難管理還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而不是照搬美國高校圖書館案例的做法,最重要的是需要通過實踐加以驗證與改進。
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災難管理尚處于初始理論研究階段,而并沒有投入實際工作中,災難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從災難管理觀念的樹立,到專門的災難管理部門的建立,到災難管理具體過程的實施,再到災難管理后的社會援助及工作的改進、專門的災難管理人才的培養,我國的高校圖書館的災難管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1]Oviatt Library Earthquake Damage[EB/OL].[2011-02-25].http://library.csun.edu/About/Quake.
[2]Trei L. Warm and Dry: Damaged Books Trickling Back [EB/OL].(1998-04-15)[2011-03-22].http://www.stanford.edu/dept/news/news/1998/april15/books415.html.
[3]Index for Issue of April 15, 1998[EB/OL]. (1998-04-15)[2011-03-19].http://www.stanford.edu/dept/news/news/1998/april15/.
[4]Keller M. Update on Flood Damage and Recovery to University Libraries [EB/OL].(1998-04-01)[2011-03-22].http://news.stanford.edu/news/1998/april1/flood41.html.
[5]Keller M. First Update on Flood Damage and Recovery to Green,Meyer, Braun, and Cubberley Libraries 10 February 1998[EB/OL].(1998-04-01)[2011-03-22].h ttp://library.stanford.edu/staff/flood/update1.html.
[6]Corrigan A. Disaster: Response and Recovery at a Major Research Library in New Orleans [J].Library Management, 2008, 29(4/5): 293-306.
[7]GeneralC ollections[EB/OL].[2010-04-03].http://library.tulane.edu/collections/gen_collections.
[8]SpecialC ollections[EB/OL]. [2010-04-03].http://library.tulane.edu/collections/spec_collections.
[9]Cowen S. Tulane University: From Recovery to Renewal[J]. Liberal Education, 2007, 93(3):6-13.
[10]Topper E F. After Hurricane Katrina: The Tulane Recovery Project[J]. New Library World, 2011,112(1-2):45-51.
[11]Corrigan A. Tulane Libraries Recovery Center: A Library Recovery of Historic Scale[EB/OL].[2011-04-03].http://library.tulane.edu/collections/recovery_center.
[12]FEMA Funds Help Tulane University Roll Again After Katrina[EB/OL].(2010-04-03)[2011-04-03].http://www.fema.gov/news/newsrelease.fema?id=49131.
[13]For Many, Hurricane Katrina Meant Heart Ills[EB/OL].(2009-03-28)[2011-04-03].http://abcnews.go.com/Health/HeartDiseaseNews/story?id=7190504&page=1.
[14]Five Years after Hurricane Katrina Work Still to Be Done[EB/OL].(2010-08-01)[2011-04-03].http://www.infectiousdiseasenews.com/article.aspx?id=67574.
[15]Albanese A. Tulane Library Hails Recovery [EB/OL]. (2008-01-06)[2011-04-03].http://www.libraryjournal.com/article/CA6561387.html.
[16]Fire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Library[EB/OL].(2006-10-05)[2011-04-03].http://repository.unm.edu/handle/1928/2282.
[17]Barkley D.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Zimmerman Library Fire[J]. A Quarterly Journal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actice &Perspective, 2007, 35(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