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竹前不久,印度總理莫迪啟動全國性的“清潔印度”運動,啟動儀式上莫迪稱,希望到2019年國父圣雄甘地誕辰150周年時,印度的各個角落都會變得干干凈凈。其實,一個“清潔的印度”一直是印度歷代政治家的心愿,圣雄甘地、開國總理尼赫魯以及拉吉夫·甘地等都曾高度重視衛生問題,甚至把改善衛生狀況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然而多年來,印度的衛生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衛生問題成為歷代領袖的心病。圣雄甘地年輕時就認識到衛生問題的重要性,留學英國的生涯讓他深刻感受到英國人的干凈和禮貌,以及印度在這方面的巨大差距。20多歲時,甘地旅居南非時發現,印度僑民在當地白人社會遭受歧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講衛生、居住地骯臟邋遢,于是他呼吁僑民們注意環境清潔,改善印度人形象。返回印度后,甘地積極投身于推進農村衛生工作。在一次預防流行性瘟疫工作中,甘地自告奮勇參與防疫委員會調查居民衛生行動,他還特別留意各區廁所情況,并提出改善建議。而在調查“賤民”居住區的衛生時,整個委員會里只有甘地愿意前往,他的高尚與博愛贏得了當地人的敬重,要知道在上世紀初,印度賤民的地位甚至不如牲畜。上世紀20年代,甘地經常在《印度輿論》上發表文章教化百姓。甘地對人民的教導是一些非常平實的話語。比如在《我們的骯臟方式》一文中,甘地對印度老百姓說:“不要在街上隨地吐痰和擤鼻涕,因為其中可能含有肺結核等一些傳染性的病菌……”,“不要隨地大小便,要養成在固定地點排便的好習慣,糞肥要用來澆地……”等等。受印度教影響,甘地十分推崇自我凈化,而保持個人及環境的清潔衛生是達到自我凈化的重要途徑?!陡实貍鳌分刑岬?,甘地認為,包括提升環境衛生和居住環境等社會改革,與爭取印度的獨立是并行不悖的。1925年,甘地更是發表文章大聲疾呼“衛生比獨立更重要”。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曾在殖民政府負責過地方行政事務,當時他就很重視對轄區內環境衛生和醫療保健條件的改善。印度獨立后,尼赫魯擔任開國總理,更是把衛生工作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從印度獨立后的40多年間,尼赫魯本人、他的女兒英迪拉·甘地、外孫拉吉夫·甘地——尼赫魯家族的三代人先后擔任印度總理。而從尼赫魯以來的各任印度領導人,在主政的“五年計劃”中對于衛生問題都給予高度重視。拉吉夫·甘地在1972年提出“加速農村供水計劃”,提倡利用科技手段、加大資金投入來解決農村人口的清潔飲水問題。1991年,印度政府把該計劃升格為國家任務,并以首倡者名字命名為“拉吉夫·甘地國家清潔飲水任務”。2005年,印度政府提出雄心勃勃的“尼赫魯城市衛生復興計劃”,打算投入200億美元徹底改善印度各個城市落后的衛生面貌。每年到了圣雄甘地和尼赫魯總理等開國元勛的誕辰紀念日時,印度政府都會在各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號召各界人士走上街頭進行大掃除。印度政府為解決衛生問題使出各種奇招。比如有的邦為解決隨地大小便的問題發動 “沒有廁所就沒有妻子”活動,號召人們在相親的時候重點考察男方家里的廁所,不要把女兒嫁給沒有廁所的人家。有的地方在婚姻登記的時候,要求新郎必須提供一張在自家廁所前的照片才準予辦理手續??v使歷任領導人都高度重視衛生問題,各級政府也努力倡導清潔意識,但印度的衛生狀況并沒有根本改觀,這與印度社會的傳統觀念有關。清運垃圾、打掃糞便的一般都是低種姓的“賤民”階層,工作低賤、收入可憐,自然沒人愿意去從事環衛工作。垃圾、糞便的清理不及時造成環境衛生狀況差,進而又降低了民眾自覺維護環境衛生的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受宗教等傳統意識影響,印度許多農村地區的人們認為,人和自己的排泄物同處于一個封閉空間里是一件難以忍受的事情,排泄這種自然的事情還是要在自然的環境里更加自在。筆者曾參加過聯合國社會發展機構在印度召開的衛生問題研討會,會上獲悉聯合國相關機構和一些非政府組織都曾給印度農村地區無償提供現代化公共廁所,但在跟蹤調查中發現,許多廁所被村民當成糧倉甚至住宅,而應當在廁所里做的事情,農民們依然是到田間地頭、河邊、樹林等地方去進行。▲
環球時報201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