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摘 要: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用“生本教育”為理念來指導,從實驗入手進行培養,使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有很大的提高。
關鍵詞:生本;實驗;自主探究
面對當前素質教育呼聲越來越高,全國各地都積極地探索課改。各種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如,西峽的“三疑三探”,杜郎口的“展示自我”,學習洋思的“先學后教”。無論是哪種模式,他們都有一個核心,就是以“生”為“本”。而在物理教學中最能體現“生本”理念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物理本身就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而充分利用實驗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就成為每個物理老師喜歡利用的方法。同時,“實驗”也更能體現“生本”的理念。充分發揮實驗的特點和優點,對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筆者根據多年的課改經驗就“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談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以“生本”為理念,實驗前置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提出來的。它的價值觀是:一切為了學生;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行為觀是:全面依靠學生。
“生本”的理念,就是為了充分發揮自學能力,所以,在課前要布置關于新課的作業,讓學生習作,被稱作前置作業。如果在前置作業中加入實驗或探究,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溫度計》的前置作業中,可以增加自制溫度計環節;在《汽化和液化》的前置作業中,則可以加入“觀察水沸騰的現象”;在《杠桿》的前置作業中,我會布置“觀察吃飯時如何使用筷子的?”這樣學生在預習時,可以動手操作,使預習更加具有趣味性。設計前置作業中的實驗應該注意的是:(1)控制數量。由于實驗較為費時,而學生在課外的時間比較有限。所以,實驗探究性的題目數量最好選取一個代表本節課的就可以了,最好不超過兩個。(2)取材容易。由于前置作業中的實驗是學生在家獨立完成的,所以探究的器材必須是學生能很容易找的,最好是學生身邊的日常用品。
二、課堂以實驗為主線,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1.讓學生參與到演示實驗中去
傳統的演示實驗教學,就像到劇院里看表演,老師不僅是導演更是演員,而學生只是觀眾,這樣的實驗,學生缺乏對知識深入引導和研討,阻礙了學生主動學習和親自探索知識。如能將一些演示實驗進行改進,讓學生自己去做演員,自己去探索,經過分析、討論,透過現象看本質,則會從中悟出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如,《電與熱》中的焦耳定律實驗。由于實驗器材較少難以分組,但我沒有直接演示,而是先引導學生將實驗的原理弄清楚,再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出實驗時注意事項及安全防護等。最后讓每小組抽一個同學參與到實驗中,他們有的組裝器材,有的設計表格,有的讀溫度計,有的計時,有的記錄數據分工合作。這樣絕大多數學生都參與到演示實驗中。
2.學生在分組實驗中,學會自主探究
(1)能分組的絕不演示。演示實驗只能讓少數參與并體現到實驗中帶來樂趣。但絕大多數同學還只是一個觀眾。分組實驗才真正做到了人人參與、人人動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因而我將傳統的演示盡數地改成了分組實驗。
(2)不限制實驗器材。在《影響音調高低》的實驗中,如果只是指導學生按教材的安排進行實驗,那么實驗目的單一,無法達到培養學生素質的目的。在課前我沒過多地為學生準備實驗器材,而是讓學生從周圍身邊去找一些常見的物體,如,鋼尺、乒乓球等。這些常見物體不但能順利地幫助學生完成實驗,而且還會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身邊。
(3)不規定實驗步驟。為了給學生一個更加自主的空間,進行實驗時,沒有要求學生先看實驗步驟,而是按自己的喜好去進行實驗,只是最后由老師加以指導和點撥。
(4)不統一實驗的結果。在實驗后,不統一實驗的結果,讓學生從多個方向、多個角度深入細致地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歸納出非常開放性的實驗結論。
三、增加課外實驗與探究,引導學生參與實踐
課外探究要完全依靠學生,更能體現“生本”的內涵。課外,學生如魚得水,可以玩自己上課想玩而又不敢玩的東西。因而,我們可以利用課外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雖然前置作業有一些探究的東西,但那畢竟太少而且過于淺顯。
總之,以“生本教育”為理念,以實驗為平臺,以學生為核心。讓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輕松、愉快中得到提高,猶如魚兒在浩瀚的大海之中,鳥兒在廣闊的藍天之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建合.學術論文謀篇與發表導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張大昌.新課程理念與初中物理課程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廖伯琴.初中版新課程教師學科教學培訓教材:物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5]雷洪,王偉慶.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初中物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