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云
摘 要:眾所周知,在化學學科中,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就是化學實驗。通過實驗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更能夠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加深印象,從而熟練地掌握課標要求的知識點,能夠在考試中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在生活中也能舉出相應的例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化學學科看起來更加充滿趣味呢?以下是三種方法,與君共勉。
關鍵詞:初中化學;趣味性;教學法
一、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增強化學內容的趣味性
化學作為九年級新設置的一門科目,對于初中生來說充滿了挑戰,然而,化學又是與生活有著最密不可分的一門學科,正所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學習化學這一學科,目的不僅僅在于提高分數,更重要的是能夠將化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熟練地應用于生活中,這才是它最大的意義所在。教師應該具有一雙慧眼,能夠及時發現生活中潛藏著化學知識的例子。實驗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之一,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盡可能地將教材中的實驗做給學生看,以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比如,在給學生講授氧化的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食物放久了會變質?甚至還可以預先在班級里放置一個蘋果,讓學生觀察它每一天發生的變化,雖然學生都知道蘋果會漸漸地腐爛,但是在教師的引導作用下,每天都看得到它一點一滴的變化,這個過程將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將氧化的知識點很好地吸收在腦子里。想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的知識儲備,想要讓學生對自己的課堂充滿興趣,就要努力讓化學知識變得更加有趣,更加具有吸引力。
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化學課堂的趣味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起著灌輸知識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師應該逐漸轉變自己的這種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課堂的主體。只有讓學生參與其中,才能加深學生的印象,鞏固所學的知識。例如,在做“木炭燃燒”的實驗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動手做實驗,當然,是在教師的監督和指導,確定不會有什么危險的前提下。木炭燃燒是一個十分經典的實驗,雖然實驗步驟看起來簡單,可是能夠做得完美無缺的學生卻很少。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其中,即使是做錯了也沒有關系,在這個實驗中,很多學生會習慣性地將木炭從下至上伸進集氣瓶中,當學生犯類似錯誤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叮囑學生:為了保證有充足的氧氣支持木炭燃燒,防止木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木炭熄滅,確保試驗成功,木炭應該由下向上緩慢地伸進集氣瓶中。相信這樣的實驗效果遠遠比學生抱著觀望的態度看老師一步一步循規蹈矩地做實驗要好得多,既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鞏固了知識點,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錘煉語言,增強化學語言的趣味性
初中的孩子擺脫了小學生的幼稚,還沒有達到高中生的成熟狀態,依然處于對事物保持強烈的興趣的階段,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因材施教。語言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要想讓學生對化學課堂充滿興趣,教師本身就要提高自己教學語言的幽默性,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下一番功夫了。在剛剛接觸化學學科的時候,元素周期表是令許多學生頭疼的一個難題,然而,元素周期表又是化學學科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想要讓元素周期表牢牢地刻在學生的心里,一個簡單的記憶方法就顯得尤為必要。教師可以將元素周期表編成有意思的順口溜。有效的教學語言可以使教學任務事半功倍,讓每一節課堂都充滿笑聲,寓教于樂,教學相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對于化學這一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來說,只有讓化學充滿樂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雖然化學作為三大主科之外的一個理科小科而存在,可是卻在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好化學,不僅僅對于學生總分的提高有所幫助,而且在學生今后的生活中也有利無害。
教師在此過程中,不僅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應該扮演一個終身學習者的角色,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化學學科的學習中,還有許多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探索的地方,只有讓自己的課堂充滿樂趣,學生才會由衷地產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從而享受這種樂趣,從根本上養成良好自主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課改下的化學正呈現出許多新特點,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僅僅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具備系統的心理學知識和教育學知識,在新課程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教學的藝術,努力讓自己的課堂充滿樂趣,讓學生對化學保持不滅的熱情和動力。
參考文獻:
[1]熊煥禮.初中化學趣味性教學的實踐探究[J].家教世界, 2012(10).
[2]王才明.趣味性教學使學生愛上化學課[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