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蘭
摘 要:“教學只有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才能發揮真正有效的作用?!睆膬蓚€方面論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引入情感教育:用自身語言感染學生情感,讓學生在朗讀中體驗情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朗讀教學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童的認識活動一旦有情感參與,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就會更豐富、更深刻。我們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名篇佳作,這些作品不但文質兼美,而且思想情感豐富,因此,在教學中將情感教育引入教學當中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下面是我的幾點淺顯做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用自身語言感染學生情感
人的情感是有感染性的,因此,我們教師應該用真摯的語言和愛憎分明的情感叩擊學生心靈,激起學生情感波瀾。這樣學生才會在自己內在精神力量的感染下與作品產生共鳴,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我總是不斷增強自身情感修養,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例如,在學習《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時,我用這樣的語言感染學生:同學們,我們的生活多么美好,可是戰爭中的孩子,他們卻無法享受著美好的生活,他們時時刻刻盼望著和平的日子,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去聆聽一位因戰爭失去親人的孩子的呼聲……在學習朱自清的《匆匆》一課時,我這樣對學生說:是啊,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你們已經長大了,即將成為一名中學生,你們是不是感受到了時間的寶貴呢?
二、讓學生在朗讀中體驗情感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可行有效的一種教學手段,也是我們語文教師經常運用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我總是引導學生在體會作品情感的基礎上誦讀,學生根據作品情感或激昂慷慨(《難忘的八個字》《飛機遇險的時候》《十六年前的回憶》等);或興奮愉悅(《植物媽媽有辦法》《小熊回家》《富饒的西沙群島》等);或深情委婉(《逢雪宿芙蓉上主人》《手術臺就是陣地》《紙奶奶的生日》等)。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這樣的閱讀有思想、有感受,久而久之,我們的學生就會成為一個有情感的人,就會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總之,語文是一門具有情感和思想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感動學生心靈,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胡正國.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新課程學習,2011(05).
[2]汪成育.找尋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考試周刊,2007(50).
How to Introduce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Zhang Guilan
Abstract:The affective domain teaching only touches the student,can play a real role effectivel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n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in how to introduce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from two aspects: infection with its own language students emotion;let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emotion in reading.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teaching of Chinese;emotional education;reading teaching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