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冰冰
摘 要:新課標提出建立的“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新的評價體系有力地沖擊了我國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論教”不僅僅是指以學生發展的狀態來評價老師教得如何,它最終的目的是借助評價這支指揮棒,確立以學生發展的需要來確定老師教什么,應該怎樣教的思想。在“以學論教”的指引下,科學課在玩中學就應運而生了。
關鍵詞:“以學論教”;科學課;玩中學
一、“以學論學”應做到的兩點
“以學論教”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并思考相應的對策。于是,促使我們從以往“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備課方式中轉變出來,注重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而不是在課堂上簡單地再現教材。因此,寫教案這種傳統的備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以學論教”的評價模式對課堂教學的要求。除了寫教案,教師可能更多地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認識水平來反思自己的教案是否可行。所以要做到以下幾點:
1.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即時評價
在課堂中,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觀察學生的表現,隨時評價并認同學生的進步,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不同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教師要善于運用賞識性和期待性的語言去評價學生。教師對學生積極而有效的評價對促進學生的發展將會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教學過程中還可組織生生之間進行評價,生生間的評價不但有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2.展現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
從關注“教”到關注“學”課堂教學重心的轉移,將促使教師重新反思一堂“好課”應該具備的要素有哪些?以前的那種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好”老師用新的標準去衡量,說不定變得不合格了;以前那種被聽課者津津樂道的漂亮板書,說不定派不上用場了,取而代之的是學生那歪歪斜斜的粉筆字;以前那種靠“嚴格”管住課堂紀律的,現在卻成了新課堂的障礙,如此等等,讓我們的老師傷了腦筋。總之,新課堂更關注教師的課堂調控和組織能力,以往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要求,其內涵正悄悄地在改變。我們了解了“以學論教”的理論指引,在玩中學科學對學生來說更興趣盎然。
二、“以學論教”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學中玩、玩中學”是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是這個方法的理論基礎和本質特征的具體體現,是組織和實施“學中玩、玩中學”教學活動的準則。它從客觀上反映了“學中玩、玩中學”教學的基本規律,對本教學方法的合理、有效地運用起著重要的作用。“學中玩、玩中學”在科學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四條基本原則。
1.活動性原則
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認為,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事物,同時還要使學生參與活動。作為科學課程的宗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不是通過說教可以達到的,而是通過學生親身參與活動來實現的。因此,活動性原則要求教師在進行“學中玩、玩中學”教學時,要設計一個個學生可以實踐的“玩”的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認認真真地“搞科學”。
2.自主性原則
“學生為主體”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學生在教學中具有主體性,主體性包括自主性、能動性、主觀性等,其中自主性是主體性的本質規定。所謂自主性,是指活動中的自我決定性,其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1)活動者自己確定目標,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進行活動;(2)活動者在活動中自己選擇活動的方式方法,自己掌握活動的進程;(3)活動者在活動過程中進行自我監督、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因此,教師在進行“學中玩、玩中學”教學時不但要設計好“玩”的探究活動,還應考慮活動是否具有自主性。教師要克服設計“玩”的主觀性、盲目性和隨意性,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玩”的活動,要給予學生選擇“玩”的機會,發揮他們的自主性。
3.開放性原則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意愿,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引領他們到校園、家庭、社會、大自然中去學科學、用科學。”自由和寬松的環境,正是求異思維乃至創造性思維得以成長的最重要條件。開放性主要表現為時間、空間、過程、內容、資源、結論等方面的開放。因此,教師在進行“學中玩、玩中學”教學時要求做到以下幾點: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太小的空間里,教室外才是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廣闊天地;不要把上下課鈴聲當作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小學生探究科學的活動往往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要拓展學生的信息渠道,不要拘泥于教科書上規定的教學內容,孩子眼中的科學世界永遠是妙趣橫生的;要讓學生知道科學探究的答案有時不是唯一的,要允許學生存有己見,既關注別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4.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教師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選擇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設計活動過程,即教師策劃的探究活動應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使得學生在趣味的探究活動中,邊學邊玩,邊玩邊思,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總之,有了以上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玩中學科學是可能的,也是可以的。
參考文獻:
[1]勾海燕.如何讓學生在科學課上“玩”出學問.教育學文摘,2012(61).
[2]張偉笑.讓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新課程學習:中,2009(02).
Learning Through Play,Learning to Play
In“By Studies Discusses Teaches”Master Science Curriculum
Liao Bingbing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By studies discusses teaches.To teach is to promote learning.”This new evaluation system strongly impact our origi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By studies discusses teaches”refers to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hich to evaluate the teacher. Its ultimate aim is the evaluation of the baton,determining what is taught and how to teach through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eanring science through play under the guidance will emerge.
Key words:“by studies discusses teaches”;science class;learning through play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