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紅
摘 要:語文這一學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由于其需要長期積累的特殊性,使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始終不高,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一直是語文教師所思考的難題。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設置靈活的教學方式以及引導學生思考等幾方面總結了經驗,希望對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效率;有效策略
很多學生都頭疼語文的問題,覺得做了很多練習,寫了很多作文,上課也很認真地聽講了,可是語文成績始終不好,漸漸對語文也就失去了信心,失去了繼續學習的興趣,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對語文的學習很不利。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必須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盡快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課堂效率的第一步就是激發學生好奇之心,引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進而能夠在課堂上認真聽課。比如,我會在課堂上前十分鐘給學生講一些關于語文的課外知識。我會給學生講關于對聯趣事:有一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訪到塞北,乾隆望著殘雪星點的山頭,口出一聯“雪化山露骨”,忽聽背后有人高聲應了一句“河開水扒皮”。乾隆轉身一看,應對的是個肩挑柴擔、腰掖斧頭的老者。乾隆又出一上聯“壁上龍畫中龍真龍是乾龍(?。?,該上聯巧用“龍”字。龍是吉祥之物,乃天子之意,天下獨尊,末尾還嵌有乾隆自己的年號,可謂難對之聯。哪知,老者看了乾隆一眼,遂對道“凈土佛金身佛活佛是我佛”。乾隆聽罷,暗暗佩服。有心再考考老者,于是,在過兩山夾一溝的獨木橋時,他一邊用手帕擦汗,一邊高興地說“腳下生祥云,到此處應帶幾分仙氣”,老者聞聲放下擔子,走過來向乾隆作揖對道“眼前無俗障,坐定后宜生一點祥心”。老者對罷,挑起擔子趕路去了。通過這樣的小故事,我會給學生滲透對聯的相關知識,因為有了故事情節做襯托,學生卻也不會覺得枯燥,同時又告訴他們一個道理,人不可貌相,我們要以才識品德評判一個人而不是外貌。這種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于語文的探索動力,有的學生甚至課下自動自覺地搜集這類知識,和同學們分享,最后我就順其自然地將這一課堂環節交給學生,讓他們鍛煉自己的表達思考能力,取得了極佳的效果。
二、教學形式靈活多變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過于死板,為了活躍氣氛,可適當地增加課堂互動。我通常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一些課堂問題進行討論。例如,在學習《愚公移山》這一課時,我會問學生:“你們怎么看待愚公移山的精神?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對于人生有什么樣的意義?”通過這一提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熱烈討論,有的認為這種方式沒必要,太浪費時間;有的認為這種意義不是以是否成功為評判標準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富足感。這種思想上的積極碰撞會促使學生產生不一樣的關于人生的思索,再加以教師適當的正確引導,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對語文的自主思考,在回答語文閱讀題時會得心應手。
三、積極引導學生思考
在講語文的標點符號時,我會給學生講這樣的一個故事:為人正直的祝枝山很想為被地主欺負的老百姓出口氣,便提筆為地主寫下兩副對聯:明年逢春好不晦氣終年倒運少有余財;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傷。那地主看后暴跳如雷,還跑到縣里告狀,咬定祝枝山是在辱罵他,然而,祝枝山說:“我寫的完全是吉利話,何曾辱罵你?”隨后,祝枝山便高聲得把對聯念了出來,地主聽后,還是向祝枝山賠禮了。同學們知道祝枝山是怎么做到的嗎?為了尋求答案,學生會積極思考,即使沒有想出正確答案,對于正確答案的印象也會非常深刻,同時會讓學生感覺到標點符號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促進對于語文的學習。
另外,對于課文,我會引導學生對課文背后所體現出的問題進行深度的思考。比如,在《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我會問學生:這個敢于說實話的孩子長大后還會一樣嗎?如果不一樣會是什么改變了他呢?學生就會就這個問題結合他們所見識到的社會實際進行深度的探索,有時我會隨著探索的深入引導他們進行進一步思考,比如:“你們覺得對于一個人性格的塑造,環境因素是否重要?”我對于這些問題從來不給出所謂的標準答案,因為這樣才不會禁錮學生的想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鍛煉他們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四、加強課后延伸
語文的學習并不能只靠課堂的45分鐘,因為語文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所以除了課堂之外,我將語文的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敘事能力,同時我也可以通過批閱這些日記,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發現問題并且進行溝通。另外,每周一節課分享自己所記錄的好詞好句,全班進行互相點評,記錄下自己覺得好的句子,并且和其他學生進行分享和互換。這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大大增加了學生素材的積累量,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快速提高。
語文課堂始終是一個活躍的、靈活的課堂,正因為其廣泛性、多變性,也給語文的課堂授課增加了難度,這就要求我們對于不同的語文知識及內容作出適當的調整,以此從根本上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