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蘭
摘 要:數字化、信息化的新技術已經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如何適應并熟練掌握多媒體的應用,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廣大思想政治教師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關鍵詞:數字化;思想政治課標;理論聯系實際
在教育信息化、數字化的大背景下,教學設備和手段的更新,使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技術以適應教育數字化的發展,以便更有效地在課堂中呈現給學生。中學思想政治這一表面上看似抽象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全面實施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教師應該如何深刻地體會多媒體手段和互聯網對教師備課、上課的巨大幫助,這是當前一個不可回避的課題。
一、處理好一桶水與另一桶水的關系
基于思想政治課程的特性,教師的知識儲備必須科學、專業、廣泛,還要與時俱進。有這樣一個觀點,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但是在信息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之快和范圍之廣,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是同步的,因此我們在課堂上,教師這桶水與學生的那桶水是一樣的。在上“市場經濟的四個基本特征”的時候,讓學生通過網絡包括其他途徑查找資料,學生很快找到有關美國鋼鐵關稅案例、農業法案例、DVD大戰案例;在講“市場的概念”的時候,讓學生到網上各大知名商城上去感受一下,模擬或者現場在線購物,在不費過多口舌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知識要領。假如僅僅是按照教材上的內容復讀出來,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課堂體驗一定很差。
在信息化程度無限提高的今天,我們的這一桶水,必須放眼全球網絡這個信息海洋,加強信息的搜集過濾和升華。如果把學生這一桶水比喻成是正在緩慢反應的溶液,那么我們給予學生的,必須是促進反應進行的催化劑。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學習并接受一些新生事物,研究學科前沿信息,研究學生的發展需要,通過科學的思考和對比,遴選出我們需要的信息,讓我們自身的這一桶水始終是高度濃縮的精華。
二、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手段多樣化的再學習
新形勢下的教師,必須盡快適應網絡的發展,學習并應用信息技術中的基本功。學生需要通過聲音、圖片、影像和交互動畫全方位的體驗來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現在的教師在課堂上都能運用基礎的信息技術手段,使用電腦,通過使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來制作和演示課件。但是,對于素材的處理是否得當,就是對我們基本功的一個考驗。一些常用軟件對我們多媒體教學十分重要,是我們必須掌握的,比如Photoshop和Flash。比如,在講“價值規律的作用及其表現形式”的時候,可以做一個正弦曲線變化的動畫,在動畫里可不必生硬地演示這個曲線,而是可以穿插一些商品的實物以及一些聲音事件。對網絡材料除了直接引用外,教師更應有針對性地對那些與當今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相關的典型材料進行剪輯、取舍,深加工,精加工,深層次應用。
三、課堂教學要與生活同步,密切關注社會熱點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既包含一定的理論觀點和理論知識,又與我們社會實際和學生思想有密切聯系的一門課程,所以,理論聯系實際,密切關注當前的熱點問題,解答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疑惑,是思想政治課的生命線,也是進行有效教學的根本途徑。
互聯網的發展使信息的傳播實現了實時性、全球性。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和形式也不像以前一樣,僅僅靠幾本教材和教師的課堂講授,課堂中存在的學生輕學、厭學就會長期存在。信息化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我們通過整合資料,把現實的問題用合理的理論給出解釋,用聲、光、電結合的手段,協助學生對于理論理解。如,在“商品”課堂上,我們聯系現實生活,羅列出一系列有形的、無形的物品包括網上虛擬的服務,對比概念的描述,我們就能做出判斷,有一些看似虛擬的東西也可能是商品,有些有形的物品不一定就是商品。
數字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影響。我們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對學生進行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實際,踏踏實實地竭力探索整合思想政治課與網絡教學,使思想政治課網絡教學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教育教學功能,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穎.信息化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33).
[2]洪艷梅.思想政治課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