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香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通過實驗可以更直觀地認識化學反應、理解化學原理,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實驗可以達到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合理地利用電教手段可以為我們解決實驗教學中容易出現的一些困擾并起到豐富化學課堂、增強實驗效果和拓展實驗內容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關鍵詞:化學演示實驗;多媒體手段;效果
一、放大實驗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現在的教學理念強調師生的互動,力求建立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材上理論性強的內容難免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勢必會削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電教手段相比傳統的教師傳授法,具有畫面感強、覆蓋面廣的特殊功能,可以把教材中平淡的文字轉換成生動的圖像、音頻、視頻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直觀明了的過程中獲得新知識。例如,在講《分子和原子》一課時,將教材中的圖片轉換成Flash動畫,將無法用肉眼觀察和感知的微觀世界通過視頻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將一滴水通過圖片千萬倍的放大,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一下如果自己是一個水分子,在微觀世界中進行一次旅游,既揭示了分子和原子的奧秘,又能夠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他們探索未知的微觀世界的熱情。
又如,在講解初中化學第八單元第二節《金屬的化學性質》時,要同時進行四個實驗,而且有的金屬與酸反應時只有少量氣泡,現象不明顯,不容易觀察到。可以將實驗這樣來進行:在表面皿上分散放置少量的鎂粉、鋅粉、鐵粉和銅粉,然后放在投影儀上,再向金屬粉末上分別滴加稀鹽酸溶液,此時鎂粉、鋅粉與酸開始反應,有明顯現象,而鐵粉反應速度較慢,銅粉幾乎無變化。以往傳統方式教師演示該實驗時,容易出現時間不充足、現象不明顯之類的問題,通過這樣的電教手段就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同時鮮明清晰的實驗現象,也會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節約時間,增強實驗效果
教師做演示實驗的目的是使所有學生都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而由于不同地區班額較大、部分實驗反應速率太快等因素,有些演示實驗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現在,利用電教手段就可以解決這一困擾。例如,在《生活中常見的鹽》一課,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粉末與鹽酸反應速率快,傳統演示實驗可見度小,座位在后排的同學無法看清現象。此時我們可以將實驗改為:將三種固體粉末分別放在三個玻璃片上,將玻璃片放在投影儀上,同時向固體上滴加鹽酸,通過投影儀的放大效果,全班學生都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再分別將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三個玻璃片上方,觀察到玻璃片變得模糊,進而確定產生的氣泡為二氧化碳氣體。
而有些演示實驗時間較長,如果想在課堂40分鐘內為學生呈現,會耽誤較長時間,影響教學進度。在演示初中《溶液》一課中的結晶實驗時,這樣進行實驗設計:將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涂在一塊玻璃片上,將此玻璃片放在投影儀上,在玻璃片上方用扇子小心地扇動;再同樣將硫酸銅的熱飽和溶液均勻地涂在另一塊玻璃片上,不一會,學生就可以在屏幕上看見兩塊玻璃片上都有晶粒析出。這樣改進之后,就可以大大縮短演示實驗的時間,而且能讓學生觀察到明顯的現象,而不需要像傳統演示實驗中一樣讓學生等待很長的時間。
三、利用實驗視頻,提高實驗安全性
在初中化學中,有些演示實驗中涉及的反應物或生成物是有毒有刺激性的物質,既污染環境,又不利于師生健康。而這些實驗又涉及一些重要的知識點,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往往陷入兩難的境地。而現在,我們可以通過播放實驗視頻的方式,既能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現象,又能保障師生的安全健康。例如,磷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面粉爆炸、氫氣與氧氣混合爆炸、一氧化碳的毒性等實驗,都可以借助播放實驗視頻來完成,避免如爆炸或中毒等原因產生的危險。在使用視頻播放時,還有一些演示實驗無法達到的好處,在實驗播放過程中,可以通過暫停、回放等功能,讓學生對實驗現象有更細致的觀察和更充裕的記錄現象的時間。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普及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便利,但是傳統教學手段的優點也不能全盤否定,為了使電教手段在教學中發揮更好的效果,必須在教學手段的選擇和組合上遵循最優化原則,即在同等效果的前提下,選擇最有利的方式。電教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不能互相取代,而應互相結合,取長補短,合理地使用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