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書芝
摘 要:做了多年的語文教師,深知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是至關重要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培養學生的語感進行了明確,強調其培養的重要性,“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一個學生的語感強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達方面都會不斷前進。”這是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的至理名言。可見培養學生的語文語感是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關鍵詞:學生;語感;語文
什么是“語感”呢?語感就是語言的意識,即對語言的感受、認知、理解及掌握程度。語感的關鍵所在是學生借助直覺,把握各種不同語言環境。初中生身處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雖然他們有了一定的語感經驗,可是他們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對于生活的閱歷還是太少。但是初中生的精力充足,思維敏捷,有著吸收和學習各方面語文知識的能力,不管是增長能力還是學習知識,對于初中生而言都是極佳時期。初中生若具備了一定的語感能力,對于他們的健康成長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至關重要。
從教學的角度來說,培養語感的有效途徑有以下三條:
一、狠抓學生的朗讀,進行語言及思維的訓練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每次學習一篇文章,都是去指導學生進行反復的朗讀、記憶,在學生熟讀的前提下達到背誦。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再去咀嚼品味,便能感悟文章中深刻的內蘊。而這品味、感悟的過程,便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訓練過程。
二、憑借經驗,挖掘學生的思想,深化學生的語感
初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及生活經驗,但是它與課文所帶有較直觀的內涵有一定的區別,與學生對課文內容含義的理解上還有一定的距離,這需要我們老師去憑借自身的經驗,結合學生對課文字、詞、句、段、篇的閱讀理解,從字里行間尋找學生領悟的通道,去挖掘學生的思想,深化學生的語感。
三、加強朗讀與想象的有機結合,訓練初中生的形象思維,夯實學生的語感
當我們學習課文時,引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去閱讀課文,去想象文章中的情景,把自己與課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去感悟文章那深刻之意。《音樂巨人貝多芬》讓學生肅然起敬;《皇帝的新裝》讓學生在啼笑的同時增添幾分思索;《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又勾起學生對烈士的崇敬……
總之,良好的語感能力培養不只是單一依靠學生自身去形成的,它需要與我們教師緊密地配合,在師生雙方的努力下,才能使初中生的語感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
參考文獻:
王尚文.語感:一個理論和實踐的熱點.語文學習,199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