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成濤
摘 要: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認識。對于一名化學教師而言,只有善于從經驗中反思、吸取教益,才能沖破經驗的束縛、常教常新,提高教學能力,提升教學質量。一名合格的化學教師必須從下面四個方面經常進行反思,確保教學的重心放在“學”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使他們在自主學習中不斷提高“學以致用”的意識與能力。
關鍵詞:課堂教學;方法;反思
一、設計教學目標
化學教師不但要熟悉教學大綱,吃透各知識點,而且要關注每年高考的細微變化。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切合實際、難度適當、要求具體的教學目標。同時還要充分考慮教材的知識結構、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講授內容的難度把握、材料的呈現方式等細節問題。
設計一堂課首先要明確主題,核心思想如何在課堂中體現出來?思考上課要采取的思路:主要存在什么問題?用什么方式解決?怎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設計主體定位于學生,他們能獲得哪些具體進步?怎樣呈現課堂的亮點?教學設計要用到哪些方法和手段?
二、講究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學手段,其目的是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景,反饋學習結果,提高教學效率。可以采用發現法、探究法、討論法等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活動中主動實現意義建構。面對同樣層次的學生,講授同樣的知識內容,不同教師用不同方法講解,教學效果差異很大。化學課堂中,只有經過教師潛心研究的教學方法才能有較強的實效性,但由于帶有教師的個性特征,故不能簡單地效仿。化學課堂中盡可能采用探究式教學,還要用恰當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實驗能力;適當地使用多媒體,使課堂教學更充實、科學、合理、有效。
三、注重教學效果
針對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核查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課堂中有哪些是亮點,還存在哪些問題和困惑,哪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還有哪些新的增長點?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狀態怎樣,是否參與感悟、體驗?是否關注社會,聯系現實,形成感悟,充分體現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都是我們在課后必須要反思的問題。
四、反思教學得失
1.寫反思日記或教學后記
教師要經常靜心思索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優點,以及學生中存在的誤解或難點,并努力尋找解決辦法;對自己較成功的做法,如,教學的靈感閃光點、對知識重點難點的創新處理、組織教學的新招、解題誤區的突破、啟迪的得當、訓練的到位等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參考。如,筆者在講解用量氣裝置來測量氣體的體積,讀數時應上下移動右管,使左右兩管液面相平時,學生對為何要左右兩液面相平,使左管壓強與大氣壓相等難以理解。實際上這是物理中連通器原理的應用。于是我聯系平時病人輸液時,藥瓶拿低了會出血這個現象來說明壓強的問題。我由此反思并受到啟示:學生為何會難以理解?怎樣幫助他們去理解?結論是要聯系生活,加強直觀教學,把陌生的知識熟悉化。反思日記形式可多樣,如,點評式、提綱式、專項式、隨筆式等。
2.開展教師間的交流與討論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同一問題,見仁見智。同科組甚至不同科組教師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從別人的經驗中借鑒對自己有益的方法。例如,我曾經講過一節以《硫酸》為題的公開課。課后大家談到我把濃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引入比較平淡,可否換成濃硫酸沿試管壁慢慢滴入濃鹽酸中。我到實驗室去按同事的意見操作了一下,效果的確不錯。遺憾的是兩種物質都是無色的,學生觀察不夠清晰,于是我想到用有色物質代替濃鹽酸。通過幾次實驗,最后選定用過飽和的硫酸銅溶液。現象非常明顯:當濃硫酸沿著試管壁緩緩流入過飽和的硫酸銅溶液中,先出現分層現象,無色的濃硫酸在中間層,幾秒鐘后,底部晶體變白,濃硫酸與上層飽和溶液接觸處,明顯有白色物質析出。這個現象不僅解釋了濃硫酸的物理性質,還演示了吸水性。
3.組織聽課、評課
在聽課、評課中欣賞別人,提高自己。要換位思考,如果我來講這堂課,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是怎樣的?我怎樣組織課堂?怎樣突破難點,重點?哪些能創造亮點?例如講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時,學生已有知識:活潑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不活潑金屬不反應。要求學生利用銅、鋁、鋅分別與濃硫酸反應,必要時可加熱。實驗與原有知識產生矛盾,帶動后續新知識的學習。當學習完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后,我又提到在該實驗過程中沒有體現環保要求,最好能改進實驗裝置,希望激發學生想出更多的改進方案。湊巧后來聽一專家示范課,也講到此問題,他的裝置顯然更科學,實驗效果更佳。通過比較,取名師之精華,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反思,其目的都是為了做到與時俱進、盡量擺脫職業的惰性和局限性,保持反思意識和創造力。只有不斷反思自己、充實自己、追求卓越,才能在更深層次上促進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改變,提升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