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生
一、問題的提出
傳統教學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教育,這種教學在強化知識的同時,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面對傳統教育下學生厭學情緒較高的現狀,高效課堂應運而生。
二、理論依據
中學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黃金階段,根據個體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其個性的健康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實驗目標
通過“五環節教學法”的實驗研究能夠明顯地改變學生學習語文的不動手、不動口、不動腦的滯后的學習意識,大量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
四、實驗內容
“五環節教學法”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五個不同的學生學習訓練環節。
1.預習自學,探究問題
預習自學,探究問題是課堂訓練的基礎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從時間角度考慮,預習訓練分為課前準備預習訓練和課堂預習檢測訓練。
2.完成學案,訓練應用
在預習之后,有學生自主完成學案,中等以上學生通過自學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綜合思考性題目需要討論解決,并注意標記。
3.分組合作,討論解疑
這是學生相互學習共同促進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中不僅僅是優秀學生幫助學困生,更是讓全部學生把思路打開,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圍繞同題進行交流、討論。
4.展示點評,總結升華
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或提煉典型的解題思路。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不能一一展示,每一個組選一名代表,在展示的過程中其他小組的成員可以用其他顏色的筆對展示內容進行補充和修改,然后老師再進行點撥。
5.清理過關,當堂檢測
清理過關,使知識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實,最后進行達標頸側:可以是口頭檢查,也可以是同學之間一對一檢查,可以用小紙條,還可以設計題目進行書面檢測。
五、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的問題
1.學生對“五環節教學法”研究的參與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
2.“分組合作,討論解疑”的實際操作仍有浮于表面之嫌,這樣
就會造成學生“吃不透”的現象,影響教學的開展。此項研究還需深入開展。
回首課改實驗歷程,我愈加感受到,教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載體與途徑,還是顯示現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將不負眾望,積極改革創新,努力譜寫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特色建設的新
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