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退學風波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主辦的2014年第五屆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上,會場氣氛比前幾屆略顯凝重。此次與會的160多家機構以中國內地商學院居多,心情或多或少因為2個多月前中央一紙“禁讀令”而略顯低落。
今年7月31日,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中組部、教育部聯合下發通知,嚴格規范領導干部參加社會化培訓有關事項。這里的“領導干部”指的是黨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領導干部。通知要求,嚴禁領導干部參加高收費的培訓項目和各類名為學習提高、實為交友聯誼的培訓項目,已參加的要立即退出。同時,通知嚴禁各級各類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和各高等學校舉辦允許領導干部參加的高收費培訓項目,或委托其他社會機構舉辦各類領導干部培訓班。
“高收費社會化培訓”如何界定?另一份配套文件稱,目前各種E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后EMBA以及各種打著政商聯誼、交友、游學等名義的總裁培訓班、高級領導人員研討會、研修班等,屬于社會化行為的,領導干部一律不得參加。即使是自費或者免費的EMBA、總裁班等社會化培訓項目,領導干部同樣一律不得參加。
“禁讀令”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通常在11月開班的EMBA秋季班。廈門大學EMBA招生辦透露,以前該校的MBA班上,來自政府部門、銀行等單位的學員不少,今年情況就大不相同了。8月中旬以來,30多名已報名的EMBA學員中有4人選擇退出,他們均是政府部門和國有銀行的領導。而以“官員多”為賣點的哈爾濱工業大學EMBA班,由于招生啟動較晚,目前沒有一名官員報名。
各政府機構也開始嚴格執行禁令。9月5日,商務部公開通報稱,通過自查清理,商務部已有8名領導干部按要求辦理了參加社會化培訓項目的退出手續。
從今年8月底開始,包括長江商學院、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清華經管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內的EMBA課程開始遭遇官員退學。中歐甚至把官網上3位畢業學員的信息刪除了,他們分別是1998屆EMBA學員、某直轄市市長,2005屆EMBA學員、中南部某省省長,以及2007屆EMBA學員、中部某省省會市委書記。
“金融班”是這次禁令發布之后的“重災區”。以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的EMBA課程為例,此前與國有銀行、國有保險證券公司機構達成合作培養的EMBA項目將受阻。
據悉,“禁讀令”下退學的主要是一些剛剛報名的領導干部,即將畢業的學員一般獲準繼續完成論文答辯。
腐敗溫床?
現在念個EMBA可價格不菲。以2013年長江商學院EMBA春季班為例,學費達68.8萬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學費要56.8萬元,清華大學EMBA學費56萬元,北大光華EMBA學費53.8萬元。
這些僅僅是2年的學費,沒有包括其他活動經費,而EMBA同學聚會一般都是“高大上”的活動,再加海外游學考察,有時候讀個EMBA最高花費要近百萬元。
根據《新民周刊》調查,兩年制的EMBA課程通常分兩年繳學費,而一旦學員注冊后自行退出或因違紀被開除,商學院不予退還學費。如此說來,今年報名EMBA春季班的黨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領導干部似乎損失最大,因為他們應該繳納了第一年的學費,而現在不得不主動退學。
不過,領導干部念商學院,通常不用自掏腰包、全額付款。以長江商學院為例,今年5月份入學的EMBA新生共5個班級,其中某班65名學生中有2人來自政府部門,還有2位國企高管,這4人都享受了學費優惠待遇,只需要付4萬元,不到正式學費的6%。據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梅建平介紹,長江商學院對公務員學員所占的比例,嚴格控制在10%以內。至于公務員的學費,則是減免的。他們的學費通過獎學金等形式,由李嘉誠基金會出一部分,另外由企業家學員的學費貼補一部分,公務員學員本身只需象征性交一點學費,他們主要是負擔自己上課的路費、住宿等雜費。
民革廣東省委委員何杰調查發現,官員就讀EMBA的學費來源有三種方式:官員自己承擔、所任職單位承擔和商學院減免。而事實上,官員自己承擔學費就讀EMBA幾乎沒有,目前主要是后兩種方式,“專門對官員免學費,一些教育機構的目的無非是把官員作為招生金字招牌,搭建政商聯姻的平臺”。以北京大學兩年制的“后EMBA班”為例, 今年在“禁讀令”之前已招滿4個班,每班40人,其中一半是正處級以上的政界人士,學費66.8萬元,一次性付清。但是,官員如果能推薦3名企業家學員,學費就能得到減免。
中國 EMBA起步較晚,但發展蓬勃。自2002 年國務院學位辦下發64號文件允許30所學校開辦EMBA課程以來,EMBA在中國已經發展了 12年,如今至少有60多所高校有資格開設EMBA課程。《福布斯》雜志此前對中國商學院EMBA項目的調查結果顯示,政府官員在EMBA學員中所占平均比例為8.3%。其中,清華五道口的EMBA學員中,官員比例在10%以上;長江商學院的比例達到11%。
國有企業、政府官員的學生比例甚至成為某種招生宣傳。長江商學院2014年EMBA項目招生說明書中列出該校有22%的學生來自國企。而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2014年EMBA項目招生簡章中的數據則為:國有或國有控股學員比例為37%,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比例為8%。
EMBA的招生與其他學歷教育招生方式不同,以資格審查、面試和筆試3種途徑相結合來進行。其中,筆試僅作為參考,最重要的是資格審查。這意味著,招生方對于挑選EMBA學員有很大的自主權,而這也是領導干部趨之若鶩的原因之一。“官員們不至于為考得不好而丟了臉面。”哈爾濱工業大學EMBA招生辦指出,“另外,以前在GDP主導的政績觀影響下,官員通過讀EMBA和企業家處好關系,然后招商引資。這也是一些地方政府支持的。”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的EMBA課程,有大約70%的知名高校要求學員通過GMAT(經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而國內卻并沒有相應的要求。而且,國內EMBA招生人數已明顯高于國際平均標準。一般來說,國外商學院為了保持EMBA精品化的地位,每年招生人數最多都不會超過100人。根據《新民周刊》調查,國內一線商學院的EMBA班每年招生高達五六百人甚至更多,成為政商人士聯誼會。院方通常對領導官員的出勤率睜一眼閉一眼,雖然現在請秘書代聽課的現象比以前少多了。endprint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稱,一些民企老總賺錢后學EMBA,一方面是為了學習,但更重要的是可以給自己積累人脈,結交一同學習的黨政官員、國企領導,建立關系網絡,特別是跟官員建立聯系,讀EMBA比其他途徑更方便。而對國企領導、黨政官員來講,用公款讀EMBA,至少可以在不花錢的情況下學習,而且可以建立很多人脈關系。因為高昂的學費,甚至有官員會在費用報銷上做手腳。基于這些因素,官員涉足EMBA“很容易滋生腐敗”。
正本清源
據悉,在國外是沒有官員“禁讀令”的。
以商學院發源地美國為例,很少有在職官員會去商學院念EMBA,因為這會引發民眾的諸多猜測:如果享受學費減免入讀待遇,就可能涉嫌濫用特權;如果是公費資助,就可能假公濟私、浪費納稅人的錢;如果是自己買單,經濟來源又會成為一個問題。
美國沃頓商學院畢業的Leon對《新民周刊》表示,選民投票選舉出的政府,做預算非常謹慎,不會有多余的閑錢去資助官員去深造。“你要是這么干了,一定會被反對黨抓住機會在下屆選舉中攻擊你。誰會愿意冒著斷送自己政治生涯的風險?”而且,EMBA所學的內容完全針對商業環境,官員也許更適合去念MPA(公共管理碩士)。此外,Leon認為中國缺少官商正式接觸的渠道,“美國有專門的游說公司,企業可以通過他們與政府搭上關系,提供競選資金來影響政策。但中國沒有,民企老總不得不去商學院和官員攀關系。”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上海辦公室主任嚴俊告訴《新民周刊》,新加坡雖然沒有對在職官員或國企領導的“禁讀令”,但是法律上嚴格禁止企業為官員念書買單。如果是所在單位出資送官員來讀EMBA,必須單位出具證明,而商學院對官員和其他學員一視同仁。
嚴俊強調,新加坡官員在職期間重回學校參加EMBA課程的比例非常少,因為他們不像很多中國官員以建立人脈、結交商賈為主要出發點,而是以學習知識為主,因此就會選擇公共行政管理等和自己工作直接相關的課程。以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商學院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合辦的公共行政與管理課程就更適合公務員。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禁讀令”不該一刀切,EMBA培訓對推動國企的改革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特別是從事經濟管理方面的領導干部,如果愿意自己全額繳學費,去商學院“充電”也未嘗不可。對此,嚴俊的看法是,“一刀切”在當下更便于操作,中央寧愿先嚴格一些,也不愿因為執行不到位而讓“禁讀令”形同虛設。
EMBA是學位課程,和普通的培訓不同。如果“禁讀令”可以讓EMBA等商學院課程回歸本質,不再是“富人俱樂部”,也有利于商學院本身。“有些學員對教授上課的內容不感興趣,更想打探內幕消息。這顯然違背了EMBA教育本質。”嚴俊表示,EMBA學費的瘋狂上漲也將戛然而止。
在第五屆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上,印度MBA Universe協會創始人Amit Agnihotri透露,中國大陸共有1082個商學院。伯克利大學的一位教授在調研后表示,美國有一半以上的商學院在未來10年內有倒閉的可能,因為全球化、技術革新等力量正改變世界商業和管理的格局。
而起步只有20年的中國商學院市場,因為政府官員及國企領導這一部分生源的驟減,提前進入了調整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