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細三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不斷地發展,企業的財務管理也要趨向于全面電算化。而ERP軟件正是符合會計全面電算化的應用軟件,本文對ERP軟件在財務管理中的的運用作分析研究。
關鍵詞:ERP軟件;企業財務管理;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F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9-0140-01
隨著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對社會各項工作都趨向要求效率高、成本低,這就要求企業不斷地對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進行改革,而會計電算化正是不斷改革中的產物。引進ERP軟件,更好地進行全面的財務管理,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本文分析ERP軟件在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相應的舉措。
一、ERP系統介紹
所謂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統,是指企業在資源管理過程中對資源分配使用的各個環節進行系統化安排,從而達到資產使用效率最高的結果。EPR系統的主要運行職能是對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重新的安排、規劃和優化,從而使得財務管理人員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公司資產的真實實時價值 ,為公司決策提供基本信息。
二、 ERP在財務管理中運用的現狀
財務管理職能是指財務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隨著經濟發展和經營管理的需要而不斷完善和發展。財務管理主要是以會計核算的數據為基礎,進行分析,從而加以相應的預測、管理和控制活動。財務管理既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獨立方面,同時又是一項綜合性的經濟管理工作。面臨國內外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現代企業,為了實現盈利目標,必須在資金營運過程中,控制風險,提高效益,運用財務管理職能將企業各部門的資金有機地組合起來,加快資金循環與周轉,促進改善企業經營管理,保證企業按預期目標營運,最終達到資本的保值增值,因此必須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職能作用。
(一)記賬方式的改變有利于加強財務管理
實施ERP后,傳統的手工記賬方式的改變,將有利于財務人員對相關數據核算做賬的嚴謹性,保證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對于企業加強財務管理來說,是十分重要的。ERP系統構建了財務業務一體化流程,財務模塊通過和生產管理模塊、信息系統模塊、通信系統模塊及人資模塊接口,將生產活動、采購活動、銷售活動和人力資源的管理輸入的信息自動過入財務模塊,對前端發起的這些信息通過財務的未端進行信息的核對和發票校驗,企業的財務人員只需要保證錄入的原始數據的準確性,系統就會根據相關的財務數據集成,自動銜接生成相應的憑證和報表,不僅過程簡潔,而且效率也很高。
(二)ERP使財務核算更為精細
ERP 系統在企業財務核算中的運用還體現在,ERP 系統使企業財務核算中用戶權限的分配更為明確更為精細化管理。在企業的財務核算中使用 ERP 系統后,由于財務人員的其崗位職責越發明確,財務人員所負責的工作內容就會更詳細。
(三)固化會計政策
根據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的財務信息必須使會計科目和編碼的編制、會計賬簿的設置和會計報表的格式,企業內不同的產業領域都實現統一,不同子公司的會計政策實現一致,規范財務業務,而ERP軟件在企業財務管理的運用中都有體現。
(四)財務管理的信息化還簡化了原有的流程,提高了效率
在 ERP 實施以后,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得到了廣泛地應用,使得管理人員能夠及時的對生產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通過這種分析,大大地優化的成本。信息的通暢保證了成本核算的準確和及時,杜絕了一些造假的隱患。財務管理的信息化還簡化了原有的流程,提高了效率。
(五)及時有效的簡化了對賬的過程
ERP 的財務管理系統通過一次性的數據提交將生成的憑證及時有效的過賬到與之相關的明細分類賬,然后自動的匯總到總分類賬。這種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同時過賬,可以確保這兩者之間的平衡,大大地簡化了對賬的過程。
(六)ERP是對企業的整個管理模塊進行的合理協調
從采購到人力資源管理,從付款到應收賬款的資金管理鏈,ERP實現了企業各個部門的融通配合。這意味著ERP系統一改以往的單一部門數據庫,實現了多部門數據庫的共享,簡化了人工操作下許多的審批手續,提高了效率。
三、 ERP在財務管理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軟件不能個性化
ERP軟件是引進國外的軟件,根據大眾企業的財務管理特點而設計,并不能個性化,以至于難以更好地運用ERP軟件。缺乏針對企業個性需求的模塊,難以體現企業獨有的特性。
(二)管理維護問題
管理維護成本較大,需要專門的人員進行維護,人員的變動,權限的變更,技術問題的解決。各個模塊的對接傳輸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否則,根據ERP系統權限,邏輯字段的限制,ERP在每某個步驟嘎然停止。ERP系統的復雜性決定了必須有專門的主管組織和人員,負責跨部門的協調和配合。
(三)各個部門協調難度帶來的財務管理風險
在ERP系統管理下,財務管理所需信息來自于ERP系統自動從其他管理模塊獲取,這就蘊含著兩方面的風險:一是其他部門填報系統滯后,從而獲取的信息不及時;二是信息不準確,若在ERP系統中沒有相應的項目來填報,項目實施部門無法通過系統將這個信息反饋給財務核算部門。
(四)內部控制制度下的監督、制約手段失效
在ERP系統中未能發揮內審功能,帶來了內審時效的風險。這主要是由于企業業務運作對ERP的依賴性造成的,也就是信息系統本身的固有風險。
四、完善企業ERP財務管理的措施
(一)對ERP系統進行合理改善
企業實施ERP的軟件產品結合自身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改善,以便適應企業業務流程的財務管理和核算。根據企業的財力,選擇合適的ERP軟件產品至關重要。無論是國內產品還是國外產品,在選擇時要從功能、成熟程度、可拓展性、人性化操作程度等方面來考慮ERP軟件產品的財務管理適用性。在選擇軟件產品時還需要考慮軟件的人性化操作,例如界面是否友好,操作流程是否易于學習等。合適的ERP產品也是成功實施ERP的重要基礎。
(二)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定期的培訓
使其熟悉操作;編寫一些友好的操作手冊及解決方法,結合工作實踐不斷地完善ERP系統。
(三)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和配合
為財務管理提供客觀、及時的信息。各個部門之間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和考核機制,督促各個部門之間加強協調和配合,及時錄人信息,深人貫徹ERP管理原則,為財務管理提供客觀真實的信息,正確、及時核算企業的經濟行為,為ERP軟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得到最大的效用。
(四)線下流程加強監督、制約
充分運用線下流程的監管職能,減少線上流程帶來的潛在時效風險。
總之,ERP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信息系統,由于其全面的功能和高效的普遍性而越來越被眾多有實力的企業所青睞。
ERP是一個很好的系統管理的工具,但目前國內有實力的集團公司財務內部通過ERP信息集成,通過推進財務業務一體化,實現業務單據與總賬憑證的一一對應,在外部信息集成和決策支持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探索。通過ERP的引進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將信息轉化成生產力,實現信息的透明化管理,促進企業部門間的信息交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才能和決策才能,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提升整個供應鏈的資金周轉速度和盈利能力,形成核心競爭力,并不斷循環改善。
參考文獻:
[1] 陳啟申.ERP-從內部集成起步[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2] 賴曉烜.對ERP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幾點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1).
[3] 雷愷杰.淺談中下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集對策[J].現代財經技術,2012(23).
[4] 曾 濤.科研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與ERP應用 [J].中國商貿,2012(23).
[5] 高錦春.加強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10).
[6] 彭文燕.國外ERP軟件中會計模塊的設計及其啟示[D].廈門:廈門大學,2006.
[7] 張 潔.ERP環境下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功能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
[8] 倪漸權.基于ERP的集團財務管理系統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6.
[9] 李 芳,鄒能峰.ERP 的財務管理現狀分析及其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1(2).
[10] 陳文芳,黃怡芳.ERP系統在會計核算中的作用探討[J].金融經濟,2010(22).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