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等
關鍵詞: 功能性消化不良;平胃膠囊;嗎丁啉;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 R57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 :1007-2349(2014)01-0028-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為一組持續或反復發作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適的消化不良癥狀,包括上腹脹痛,餐后飽脹,噯氣,早飽,腹痛,厭食,惡心等,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病,FD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目前認為其發病機制與胃腸運動功能障礙,內臟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有關,迄今仍缺乏令人滿意的治療藥物。筆者在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學習期間,該院消化科應用平胃膠囊聯合嗎丁啉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3年9月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科門診和住院治療的FD患者160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齡18~62歲,平均38.7歲;病程1~19 a,平均5.4 a。對照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齡19~6l歲,平均40.3歲;病程1~16 a,平均4.8 a。2組病例性別、年齡和病程比較等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羅馬Ⅲ診斷標準[1],即必須包括:①以下1項或多項:a:餐后飽脹不適;b:早飽感;c:上腹痛;d:上腹灼熱感;②無可以解釋上述癥狀的器質性疾病的證據(包括胃鏡檢查),診斷前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且近3個月癥狀符合以上診斷標準。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脾胃病專業委員會通過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醫診治規范(草案)》[2]。按以上草案中醫辨證分型分為肝郁氣滯型、肝郁脾虛型、脾虛痰濕型、飲食積滯型、寒熱錯雜型5型。
1.3 納入標準 年齡18~65歲,確診為FD患者;中醫辨證為肝郁氣滯型、肝郁脾虛型、脾虛痰濕型、飲食積滯型、寒熱錯雜型。
1.4 排除標準 ①胃鏡檢查發現有糜爛、潰瘍、腫瘤等器質性病變;②實驗室、B超、X線等檢查發現有肝、膽、胰及腸道器質性病變;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合并有心、肝、腎、造血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⑤合并有糖尿病、結締組織病及精神障礙等全身性疾病;⑥腹部手術者;⑦對中藥過敏或者難以堅持治療者、不愿合作者;⑧中醫辨證不明確或者有過多兼雜癥。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2.1.1 治療組 服用平胃膠囊(由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配制,批號130626)治療。藥物組成:蒼術12 g,厚樸12 g,木香10 g,枳殼12 g,陳皮10 g,柴胡12 g,赤芍10 g,白及12 g,三棱10 g,莪術10 g,海螵蛸12 g,浙貝母10 g,黃連5 g,蒲公英15 g,雞內金15 g,元胡10 g。0.5 g/粒,每次4粒,每日3次,于三餐前后30 min口服。同時服用嗎丁啉(由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130729115),每次10 mg,每日3次,于三餐前口服,30 d為1療程。對照組只服用嗎丁啉,每次10 mg,每日3次,于三餐飯前口服,30 d為1療程。2組所有患者中凡 Hp(+)者治療開始時,即加服阿莫西林膠囊(由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生產,批號A130531625),每日2次,每次1.0 g(于早晚餐后1 h口服),克拉霉素片(由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210337),每日2次,每次0.5 g(于早晚餐后1 h口服),雷貝拉唑(由濟川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30724)每日1次,每次20 mg(晨起空腹服用),聯合用1周。治療期間均不加用其它胃黏膜保護劑、抗胃酸劑。2組治療期間未服與治療本病有關的其他中西藥物,并囑患者暢情志、忌食辛辣、酒及生冷刺激性食物。
2.2 觀察項目及療效標準
2.2.1 觀察項目 觀察患者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后臨床癥狀的變化。
2.2.2 療效標準 對2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癥狀總積分進行認真記錄,對比其治療前后癥狀的改變。積分判定標準及臨床效果判定標準[3]見表1。
3 結果
3.1 臨床治療效果 治療組臨床痊愈71例,顯效4例,進步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7.50%,其中Hp轉陰率94.12%。對照組在治療結束后臨床痊愈58例,顯效3例,進步5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82.50%,其中Hp轉陰率83.82%。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其中治療組各型療效:療效高低從脾虛痰濕型、肝郁氣滯型、肝郁脾虛型、飲食積滯型、寒熱錯雜型依次排列,5型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3.2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見表2。
3.3 不良反應 治療組和對照組在用藥過程中和停藥后均無任何不良反應。
4 討論
本病屬于中醫學“痞滿”和“胃脘痛”的范疇。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病變部位在胃脘,涉及肝、脾二臟,脾虛是發病的基礎,肝郁是發病的條件,胃氣不降是引發其癥狀的原因。病機關鍵是中焦氣機阻滯,升降失職,發病和加重常與飲食、起居、情志、冷暖等誘因有關;治療的關鍵在于協調脾胃統一,保持其升降平衡。平胃膠囊中,蒼術為君藥,臣藥為厚樸、陳皮,配合柴胡、木香以疏肝理氣,增強行氣之功。佐藥芍藥養陰,防苦燥太過傷陰;浙貝化痰散結而抑酸;黃連、公英清熱解毒;三棱、莪術破血行氣消積;白及以收斂止血生肌;海螵蛸除濕制酸。全方重在燥濕運脾,行氣除滿,兼能清熱、止血、制酸,使濕滯除、氣機暢、邪熱清、瘀血化,則諸癥自除。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本方具有調節胃腸動力,促進胃排空的作用。而嗎丁啉是一種多巴胺受體阻斷劑,能特異性地作用于上消化道內多巴胺受體而發揮促胃動力作用。而且嗎丁啉不易通過血腦屏障,對腦內的多巴胺受體無抑制作用,不良反應少[4]。目前嗎丁啉在臨床已廣泛應用于各種胃部運動異常的疾病,尤其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效果明顯,可使30%~40%的患者癥狀顯著緩解[5]。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平胃膠囊聯合嗎丁啉改善FD臨床癥狀的效果優于單用嗎丁啉。
綜上所述,平胃膠囊是治療FD的有效藥物,平胃膠囊聯合西藥治療Hp陽性患者時,Hp根除率明顯提高,能較好的改善臨床癥狀,且其價格低廉,未發現毒副作用。平胃膠囊聯合嗎丁啉能夠明顯緩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種臨床癥狀,改善胃排空功能,充分發揮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Drossman D 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Ш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
[2]張聲生,汪紅兵,李乾溝.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診療規范(草案)[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2,10(4):194.
[3]候曉華.開展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2):69-70.
[4]姚永莉.嗎丁啉的作用機制和多種用途[J].求醫問藥,2010,11(7):29-30.
[5]李紫紅,徐宏飛.多潘立酮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12):92-3.
關鍵詞: 功能性消化不良;平胃膠囊;嗎丁啉;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 R57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 :1007-2349(2014)01-0028-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為一組持續或反復發作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適的消化不良癥狀,包括上腹脹痛,餐后飽脹,噯氣,早飽,腹痛,厭食,惡心等,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病,FD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目前認為其發病機制與胃腸運動功能障礙,內臟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有關,迄今仍缺乏令人滿意的治療藥物。筆者在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學習期間,該院消化科應用平胃膠囊聯合嗎丁啉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3年9月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科門診和住院治療的FD患者160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齡18~62歲,平均38.7歲;病程1~19 a,平均5.4 a。對照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齡19~6l歲,平均40.3歲;病程1~16 a,平均4.8 a。2組病例性別、年齡和病程比較等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羅馬Ⅲ診斷標準[1],即必須包括:①以下1項或多項:a:餐后飽脹不適;b:早飽感;c:上腹痛;d:上腹灼熱感;②無可以解釋上述癥狀的器質性疾病的證據(包括胃鏡檢查),診斷前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且近3個月癥狀符合以上診斷標準。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脾胃病專業委員會通過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醫診治規范(草案)》[2]。按以上草案中醫辨證分型分為肝郁氣滯型、肝郁脾虛型、脾虛痰濕型、飲食積滯型、寒熱錯雜型5型。
1.3 納入標準 年齡18~65歲,確診為FD患者;中醫辨證為肝郁氣滯型、肝郁脾虛型、脾虛痰濕型、飲食積滯型、寒熱錯雜型。
1.4 排除標準 ①胃鏡檢查發現有糜爛、潰瘍、腫瘤等器質性病變;②實驗室、B超、X線等檢查發現有肝、膽、胰及腸道器質性病變;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合并有心、肝、腎、造血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⑤合并有糖尿病、結締組織病及精神障礙等全身性疾病;⑥腹部手術者;⑦對中藥過敏或者難以堅持治療者、不愿合作者;⑧中醫辨證不明確或者有過多兼雜癥。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2.1.1 治療組 服用平胃膠囊(由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配制,批號130626)治療。藥物組成:蒼術12 g,厚樸12 g,木香10 g,枳殼12 g,陳皮10 g,柴胡12 g,赤芍10 g,白及12 g,三棱10 g,莪術10 g,海螵蛸12 g,浙貝母10 g,黃連5 g,蒲公英15 g,雞內金15 g,元胡10 g。0.5 g/粒,每次4粒,每日3次,于三餐前后30 min口服。同時服用嗎丁啉(由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130729115),每次10 mg,每日3次,于三餐前口服,30 d為1療程。對照組只服用嗎丁啉,每次10 mg,每日3次,于三餐飯前口服,30 d為1療程。2組所有患者中凡 Hp(+)者治療開始時,即加服阿莫西林膠囊(由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生產,批號A130531625),每日2次,每次1.0 g(于早晚餐后1 h口服),克拉霉素片(由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210337),每日2次,每次0.5 g(于早晚餐后1 h口服),雷貝拉唑(由濟川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30724)每日1次,每次20 mg(晨起空腹服用),聯合用1周。治療期間均不加用其它胃黏膜保護劑、抗胃酸劑。2組治療期間未服與治療本病有關的其他中西藥物,并囑患者暢情志、忌食辛辣、酒及生冷刺激性食物。
2.2 觀察項目及療效標準
2.2.1 觀察項目 觀察患者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后臨床癥狀的變化。
2.2.2 療效標準 對2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癥狀總積分進行認真記錄,對比其治療前后癥狀的改變。積分判定標準及臨床效果判定標準[3]見表1。
3 結果
3.1 臨床治療效果 治療組臨床痊愈71例,顯效4例,進步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7.50%,其中Hp轉陰率94.12%。對照組在治療結束后臨床痊愈58例,顯效3例,進步5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82.50%,其中Hp轉陰率83.82%。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其中治療組各型療效:療效高低從脾虛痰濕型、肝郁氣滯型、肝郁脾虛型、飲食積滯型、寒熱錯雜型依次排列,5型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3.2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見表2。
3.3 不良反應 治療組和對照組在用藥過程中和停藥后均無任何不良反應。
4 討論
本病屬于中醫學“痞滿”和“胃脘痛”的范疇。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病變部位在胃脘,涉及肝、脾二臟,脾虛是發病的基礎,肝郁是發病的條件,胃氣不降是引發其癥狀的原因。病機關鍵是中焦氣機阻滯,升降失職,發病和加重常與飲食、起居、情志、冷暖等誘因有關;治療的關鍵在于協調脾胃統一,保持其升降平衡。平胃膠囊中,蒼術為君藥,臣藥為厚樸、陳皮,配合柴胡、木香以疏肝理氣,增強行氣之功。佐藥芍藥養陰,防苦燥太過傷陰;浙貝化痰散結而抑酸;黃連、公英清熱解毒;三棱、莪術破血行氣消積;白及以收斂止血生肌;海螵蛸除濕制酸。全方重在燥濕運脾,行氣除滿,兼能清熱、止血、制酸,使濕滯除、氣機暢、邪熱清、瘀血化,則諸癥自除。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本方具有調節胃腸動力,促進胃排空的作用。而嗎丁啉是一種多巴胺受體阻斷劑,能特異性地作用于上消化道內多巴胺受體而發揮促胃動力作用。而且嗎丁啉不易通過血腦屏障,對腦內的多巴胺受體無抑制作用,不良反應少[4]。目前嗎丁啉在臨床已廣泛應用于各種胃部運動異常的疾病,尤其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效果明顯,可使30%~40%的患者癥狀顯著緩解[5]。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平胃膠囊聯合嗎丁啉改善FD臨床癥狀的效果優于單用嗎丁啉。
綜上所述,平胃膠囊是治療FD的有效藥物,平胃膠囊聯合西藥治療Hp陽性患者時,Hp根除率明顯提高,能較好的改善臨床癥狀,且其價格低廉,未發現毒副作用。平胃膠囊聯合嗎丁啉能夠明顯緩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種臨床癥狀,改善胃排空功能,充分發揮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Drossman D 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Ш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
[2]張聲生,汪紅兵,李乾溝.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診療規范(草案)[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2,10(4):194.
[3]候曉華.開展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2):69-70.
[4]姚永莉.嗎丁啉的作用機制和多種用途[J].求醫問藥,2010,11(7):29-30.
[5]李紫紅,徐宏飛.多潘立酮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12):92-3.
關鍵詞: 功能性消化不良;平胃膠囊;嗎丁啉;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 R57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 :1007-2349(2014)01-0028-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為一組持續或反復發作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適的消化不良癥狀,包括上腹脹痛,餐后飽脹,噯氣,早飽,腹痛,厭食,惡心等,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病,FD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目前認為其發病機制與胃腸運動功能障礙,內臟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有關,迄今仍缺乏令人滿意的治療藥物。筆者在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學習期間,該院消化科應用平胃膠囊聯合嗎丁啉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3年9月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科門診和住院治療的FD患者160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齡18~62歲,平均38.7歲;病程1~19 a,平均5.4 a。對照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齡19~6l歲,平均40.3歲;病程1~16 a,平均4.8 a。2組病例性別、年齡和病程比較等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羅馬Ⅲ診斷標準[1],即必須包括:①以下1項或多項:a:餐后飽脹不適;b:早飽感;c:上腹痛;d:上腹灼熱感;②無可以解釋上述癥狀的器質性疾病的證據(包括胃鏡檢查),診斷前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且近3個月癥狀符合以上診斷標準。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脾胃病專業委員會通過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醫診治規范(草案)》[2]。按以上草案中醫辨證分型分為肝郁氣滯型、肝郁脾虛型、脾虛痰濕型、飲食積滯型、寒熱錯雜型5型。
1.3 納入標準 年齡18~65歲,確診為FD患者;中醫辨證為肝郁氣滯型、肝郁脾虛型、脾虛痰濕型、飲食積滯型、寒熱錯雜型。
1.4 排除標準 ①胃鏡檢查發現有糜爛、潰瘍、腫瘤等器質性病變;②實驗室、B超、X線等檢查發現有肝、膽、胰及腸道器質性病變;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合并有心、肝、腎、造血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⑤合并有糖尿病、結締組織病及精神障礙等全身性疾病;⑥腹部手術者;⑦對中藥過敏或者難以堅持治療者、不愿合作者;⑧中醫辨證不明確或者有過多兼雜癥。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2.1.1 治療組 服用平胃膠囊(由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配制,批號130626)治療。藥物組成:蒼術12 g,厚樸12 g,木香10 g,枳殼12 g,陳皮10 g,柴胡12 g,赤芍10 g,白及12 g,三棱10 g,莪術10 g,海螵蛸12 g,浙貝母10 g,黃連5 g,蒲公英15 g,雞內金15 g,元胡10 g。0.5 g/粒,每次4粒,每日3次,于三餐前后30 min口服。同時服用嗎丁啉(由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130729115),每次10 mg,每日3次,于三餐前口服,30 d為1療程。對照組只服用嗎丁啉,每次10 mg,每日3次,于三餐飯前口服,30 d為1療程。2組所有患者中凡 Hp(+)者治療開始時,即加服阿莫西林膠囊(由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生產,批號A130531625),每日2次,每次1.0 g(于早晚餐后1 h口服),克拉霉素片(由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210337),每日2次,每次0.5 g(于早晚餐后1 h口服),雷貝拉唑(由濟川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30724)每日1次,每次20 mg(晨起空腹服用),聯合用1周。治療期間均不加用其它胃黏膜保護劑、抗胃酸劑。2組治療期間未服與治療本病有關的其他中西藥物,并囑患者暢情志、忌食辛辣、酒及生冷刺激性食物。
2.2 觀察項目及療效標準
2.2.1 觀察項目 觀察患者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后臨床癥狀的變化。
2.2.2 療效標準 對2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癥狀總積分進行認真記錄,對比其治療前后癥狀的改變。積分判定標準及臨床效果判定標準[3]見表1。
3 結果
3.1 臨床治療效果 治療組臨床痊愈71例,顯效4例,進步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7.50%,其中Hp轉陰率94.12%。對照組在治療結束后臨床痊愈58例,顯效3例,進步5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82.50%,其中Hp轉陰率83.82%。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其中治療組各型療效:療效高低從脾虛痰濕型、肝郁氣滯型、肝郁脾虛型、飲食積滯型、寒熱錯雜型依次排列,5型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3.2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見表2。
3.3 不良反應 治療組和對照組在用藥過程中和停藥后均無任何不良反應。
4 討論
本病屬于中醫學“痞滿”和“胃脘痛”的范疇。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病變部位在胃脘,涉及肝、脾二臟,脾虛是發病的基礎,肝郁是發病的條件,胃氣不降是引發其癥狀的原因。病機關鍵是中焦氣機阻滯,升降失職,發病和加重常與飲食、起居、情志、冷暖等誘因有關;治療的關鍵在于協調脾胃統一,保持其升降平衡。平胃膠囊中,蒼術為君藥,臣藥為厚樸、陳皮,配合柴胡、木香以疏肝理氣,增強行氣之功。佐藥芍藥養陰,防苦燥太過傷陰;浙貝化痰散結而抑酸;黃連、公英清熱解毒;三棱、莪術破血行氣消積;白及以收斂止血生肌;海螵蛸除濕制酸。全方重在燥濕運脾,行氣除滿,兼能清熱、止血、制酸,使濕滯除、氣機暢、邪熱清、瘀血化,則諸癥自除。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本方具有調節胃腸動力,促進胃排空的作用。而嗎丁啉是一種多巴胺受體阻斷劑,能特異性地作用于上消化道內多巴胺受體而發揮促胃動力作用。而且嗎丁啉不易通過血腦屏障,對腦內的多巴胺受體無抑制作用,不良反應少[4]。目前嗎丁啉在臨床已廣泛應用于各種胃部運動異常的疾病,尤其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效果明顯,可使30%~40%的患者癥狀顯著緩解[5]。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平胃膠囊聯合嗎丁啉改善FD臨床癥狀的效果優于單用嗎丁啉。
綜上所述,平胃膠囊是治療FD的有效藥物,平胃膠囊聯合西藥治療Hp陽性患者時,Hp根除率明顯提高,能較好的改善臨床癥狀,且其價格低廉,未發現毒副作用。平胃膠囊聯合嗎丁啉能夠明顯緩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種臨床癥狀,改善胃排空功能,充分發揮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Drossman D 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Ш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
[2]張聲生,汪紅兵,李乾溝.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診療規范(草案)[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2,10(4):194.
[3]候曉華.開展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2):69-70.
[4]姚永莉.嗎丁啉的作用機制和多種用途[J].求醫問藥,2010,11(7):29-30.
[5]李紫紅,徐宏飛.多潘立酮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12):92-3.